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医联体模式下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罗湖、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浙江德清等地医保总额预付制的预付层次、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预付水平设定、结算机制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各地区域医联体以人群为总额预算管理单位,对单个供方实行按病种付费、DRG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总额,预付水平主要基于上年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当年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或增长率和支出增长率等确定。结论以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对供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管理要素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以区域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有助于实现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国际上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医保基金分配是总额预付制的核心,包括预算和结算两个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总额预付制的医保基金分配存在一些局限性:总额确定思路与实际所需脱节、测算方法不够科学、分配方式不够合理、监督考核不够透明.对此,应科学测算与调整总额指标,统筹协商额度分配,规范费用结算与支付,探索基于总额预付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支付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结支付方式的启示,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支付政策应有所倾斜。门急诊推行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总额预算制的支付方式,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应逐步分类,总额预付制能控制医保基金的整体支出。  相似文献   

4.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总额预付制运行的现状,总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支付住院费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法比较2016—2017年肿瘤内科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患者的人次数、次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等。结果总额预付制下医保患者异地就医管理不够规范,疾病经济负担依然较沉重,当前总额预付标准较难确定,并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结论加强总额预付费用管理,并推进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医保付费制度;优化医疗机构考核方式,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做好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患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施行有效实现了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但是,立足于精细化管理,仍有必要思考施行后医院管理面临的新挑战,这不仅影响到医保预付总额、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的综合效用,同时也影响到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概念及利弊,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两个层面提出医保总额预付制应用的思考,认为实行总额预付制下复合付费方式,调整好指标定额与实际需求关系,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医改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一种新的医保总额预付制方案模型.该模型统筹区域医疗资源,通过在医保基金分配中赋予各类资源不同权重,推动医疗机构为调整医疗资源供给结构而主动引导患者需求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利用和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分析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为合理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0-2012年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和系统分析,了解今年来市大型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结果:近年来全市医保覆盖率不断攀升,而每年总额预付额度上涨幅度不明显,医保基金拒付情况严重,预付额度核算方式欠科学。结论:在更好满足医保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核算方式,加强医保管理,减少医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结合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成功经验,探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模式。建议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总额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方式;针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采用总额预付制为基础的,按病种付费为主,结合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医保支付模式;专科医院,采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医、患、保三方,是医疗保险过程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已势在必行。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法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其实施将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重点、医保支付相关科室的结构与职能的调整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医药医保、医药医疗间关系的渐趋合理,医保与医疗间协调互动关系仍亟待深入讨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优化分别是针对供给方和购买方的重要改革思路,两方面改革均有助于提升医疗体系改革成效,本文基于发挥政策合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目标分析了如何建立二者的联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是,应遵循激励相容的改革原则,以改善医疗机构行为作为联动机制的关键政策节点,通过构建互动嵌套的优化机制发挥政策合力。此外,联动机制的良好运转也需外部协同治理。建议应推行健康管理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科学化、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水平以及推动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进一步产业融合化。  相似文献   

14.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紧密相关,政策改革必然导致各方利益再分配,从而影响改革进程。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近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利益相关性,分析出两者有5类共同利益相关,并且通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的按人头打包支付等复合支付方式、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健全医疗联合体内协商谈判机制这三项政策支持了医疗联合体建设。但仍有待改善之处,需要继续推进医保政策改革,以打包支付积极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发挥并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联合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完善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改革及费用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其改革已成为各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主要手段和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外主要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进行归纳、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可供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与完善的借鉴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合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国医改实施三年来,在扩大医保可及性、改革医疗服务市场、降低医疗费用和改进服务质量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许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改革政策如建立保险交易所、改革支付方式、削减部分福利项目、提高富人税率等开源节流措施尚未正式启动,这将成为奥巴马连任后面临的主要挑战。美国医改鼓励服务的整合、改革支付制度、重视预防保健服务等做法值得中国医改借鉴,同时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导的保险体系暴露出的弊端也启示中国政府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7.
从以数量为基础,到以价值为导向,是医保支付改革的趋势。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开启以公共利益为先的合作共赢模式,从注重费用控制到关注医疗质量和人群健康,从关注单个医疗机构到关注对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在已有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引入按绩效付费、捆绑付费、以人群为基础的付费等新型医保支付方式,驱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美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程,总结了捆绑支付模式内涵及其对康复护理服务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美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经验,认为我国应建立基于价值评价的康复护理服务医保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健全多元化的复合型医保支付体系,创建“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的连续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