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对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清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70例肿瘤病人血清胆固醇水平,旨在探讨其在肿瘤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对预后的作用。1资料和方法随机调耷我院近2年来,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在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前的血清睑固醇水平(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外)。共70例,男4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31岁。其中胃癌30例,结肠癌9例,乳腺癌5例,肝癌8例,直肠癌10例,前列腺癌2例,十二指肠降部腺癌3例,肺癌1例,胰头癌1例,膀优癌1例。随机抽取非肿瘤的住院病人42例(均已排除冠心病、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其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6岁…  相似文献   

3.
韦国桢  单汉清 《临床荟萃》1994,9(24):1132-1133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试验可出现异常,血清T_4、T_3水平降低,但无甲状腺病的临床表现。本文报告41例肺癌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并讨论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对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 C)有特异水解活性,因此,用以poly C为底物的酶法测定该酶活性,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CV 5.5%)和线性关系(r=0.99)。作者将该法应用于临床胰腺癌诊断,表明该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达到90.26%。而且该酶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对其疗效和预后的监测均有良好价值。本法在国内首次建立。它经济、简便,便于在临床筛选诊断胰腺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倩  王元莲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858-859
目的 探讨急性杀虫脒中毒患者血清组织释放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测定94例急性杀虫脒中毒和50例正常人血清CK,CK-MB、LDH、AST、GPT的浓度。结果 急性杀虫脒中毒患者血清CK、CK-MB、LDH、AST、GPT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这些变化与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 急性杀虫脒中毒时血清组织释放酶增高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密切相关,测定血清组织释放酶可作为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胆汁酸(TBA)是胆甾醇在肝内以及在肠肝循环中分解代谢的产物.由于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血清中胆汁酸的水平是反映肝脏损伤的重要指征.随着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增加,特别是肝炎慢性化的发展趋势,血清胆汁酸的测定的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激素与细胞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异常并非甲状腺疾病所特有,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某些恶性血液病患者T_3、T_4水平异常,故对219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探讨其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219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9例,多发性骨髓瘤25例,淋巴瘤35例(其中霍奇金病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4例)。男131例,女88例,年龄12~59岁,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患者血清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血清酶活力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了解酶活力变化,对于及时掌握疾病的动态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不同病期患者进行了酶活力检测,并分析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加重期)21例,临床缓解期(缓解期)20例,均为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3月间住院患者,男32例.女9例,年龄35~79岁(平均61岁),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并删除了合并有心肌梗塞、肺、肾梗塞、心肌病及贫血等病例,对照组15例为同期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中的正常人。1.2…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8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肌红蛋白 (Mb)的水平 ,探讨其在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升高的机理、规律 ,评估血清 Mb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健康对照组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4 4± 17)岁。经体检均正常。1.2 糖尿病组  86例 ,男 5 2例 ,女 34例 ;年龄 (5 3± 2 1)岁。均符合 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无合并感染、脑血管意外、肝肾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及低血糖发作等。分为心脏病组和无心脏病组。心脏病组 47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2例 ;年龄(5 6± 19)岁 ;经临床病…  相似文献   

10.
韩守威  唐茜萍 《华西医学》1993,8(1):101-103
采用碘标OC125单克隆抗体药盒,检测23例子宫癌(包括2例复发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结果显示,21例原发子宫颈癌患者术前血CA125浓度在5~84u/ml范围,术后CA125浓度为6.1~37.8u/ml范围。手术前后CA125均值差别不明显(p>0.05),血CA125含量与子宫颈癌临床期别之间无明显关联(p<0.05)。两例复发宫颈癌患者血CA125值分别为23.6和14.7u/ml。本研究提示,子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测定,对其肿瘤诊断、治疗随访和预后判断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白血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血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余莲张兆郭永炼李玉闽邱小婷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90例各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90例住院患者,经血、骨髓细胞学及细胞化学...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一般生理生化特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又名激肽酶Ⅱ,按系统命名法为肽酰二肽水解酶(EC3.4.15.1)。它是分裂肽链C-端二肽残基的水解酶,首先在马血浆中测得。ACE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但也在某些禽类体内发现。它催化血管紧张素Ⅰ水解,使之转换成具有增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Ⅰ是一种十肽,由肾素催化血清蛋白质前身血管紧张素原水解形成。不同动物体内血管紧张素Ⅰ的氨基酸残基排列次序略有不同,在马血清中其氨基酸残基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自身免疫病(SAIDS)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高PRL血症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免法测定206例连续非选择性SAID患者血清PRL水平,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1例,类风湿关节炎(RA)49例,强直性脊柱炎(AS)31列以肌炎(DM)12例,白塞病(BD)10例,系统性硬化(SSC)7例,银屑性关节炎(PA)与赖特综合征(RS)各3例。20例非SAID高PRL血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合成与代谢,因此肝脏发病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会有变化,但是,是否在所有的肝病患者中,HDL-C及其亚组分(HDL_2-C、HDL_3-C)都有变化?为此,本文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HBV感染,HBV携带者,肝硬化、肝癌的HDL-C亚组分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 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 d)。结论 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方海林 《临床荟萃》1996,11(5):225-225
本文比较6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锌、铜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连续监测法测定了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结果显示:HFRS各期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差异(P<0.05~0.01),而中重型与轻型比较也有差异(P<0.05~0.01),同时各期的肝肾功能与正常比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果还说明,动态测定HFRS患者血清CHE,对判断其病情进展、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天)。结论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 4例不同程度中毒患者入院 6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及心电图检查 ,并与同期 4 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检测作对照。【结果】中毒患者血清酶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组间酶值比较 ,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 ,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患者心电图异常与中毒程度相关。【结论】氟乙酰胺中毒血清酶活性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心电图异常更能提示心肌损害程度 ,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