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外科手术、病理确诊的685例肝外胆管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肝外胆管疾病超声诊断漏误诊原因.结果 685例肝外胆管疾病,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89.34%.其中肝外胆管结石符合率88.64%(468/528),肝外胆管癌88.16%(67/76),胆道蛔虫92.59%(50/54),胆总管囊状扩张100%(27/27),漏误诊73例.结论 超声对肝外胆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超声造影无创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可行性,并评价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超声造影,以肝穿刺活检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取部分肝实质为感兴趣区,通过时间强度曲线计算门静脉-肝动脉曲线下面积比(Qp/Qa)、门静脉-肝动脉灌注强度比(Ip/Ia)、肝实质灌注下降速率(β)和门静脉主干灌注时间(Tp).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Tp、β逐渐增加,Ip/Ia和Qp/Qa逐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P<0.05).分期为≥S1,≥S2,≥S3,S4时Ip/I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84,0.820,0.846.分期为≥S1,≥S2,≥S3,S4时Qp/Q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13,0.845,0.869.结论 根据肝实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计算的参数Tp、Ip/Ia、Qp/Qa和β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其中Ip/Ia和Qp/Qa可作为超声造影无创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大鼠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根据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设计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用原位肝叶切除法获得小体积供肝移植给相同或相近体重的大鼠.供肝植入用双袖套法.共行大鼠50%小体积肝移植150例.结果 本组大鼠3 d和7 d存活率分别为88%(132/150)和81.3%(122/150).并发症包括:下腔静脉血栓6例,门静脉血栓3例,门静脉扭曲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渗血6例,胆漏5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 基于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的原位肝叶切除法是获取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的理想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致的操作是成功制作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观察与评定肝声像图中肝门周回声断续增强与乙肝感染间的关系.方法:108例观察对象均作了肝脏显像检查与乙肝实验室检查,并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108例观察对象中发现肝门周继续增强92例(92/108,85%),其中84例(84/92,91%)为轻度,8例(8/92,9%)为重度;而乙肝实验室检查在前者中有64例(64/84,76%)为阳性,20例(20/84,24%)为阴性.余16例(16/108,15%)虽乙肝实验室检查阳性,但肝声像图正常.若按乙肝实验室检查结果含义分析:乙肝感染组73例中60例(60/73,82%)可发现肝门周回声轻度断续增强,但也有13例(13/73,18%)肝声像图正常.慢性肝炎组10例中大多数(8/10)为重度肝门周回声断续增强,另2例则为轻度.在病毒携带组5例中,2例为轻度肝门周回声断续增强,3例则为正常肝声像图.结论:肝声像图中肝门周回声断续增强无特异性,但与乙肝感染密切相关.这一超声所见虽对乙肝诊断无助,但在肝超声检查时应加以注意,并建议进一步作乙肝实验室检查,明确其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肿瘤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螺旋CT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螺旋CT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肝局灶性病变患者49例,共54个病灶.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29个,转移性肝癌4个,肝血管瘤11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硬化结节1个,肝脂肪浸润不均2个.分别进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比较肝肿瘤在两种成像方法中的表现.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显示的肝肿瘤在不同时相的表现及在动脉相的增强类型相一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9%(30/33)、90.5%(19/21)和 90.7%(49/54);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肝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0.9%(30/33)、95.2%(20/21)和 92.6%(50/54),二者鉴别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螺旋CT均能反映肝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均有助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医学》2005,36(7):411-411
3影像学诊断 3.1脂肪肝 B超诊断依据为:①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CT诊断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小于或等于1.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小于或等于1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小于或等于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脾CT比值小于或等于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相似文献   

7.
尽管扩大右肝和扩大左肝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有经验的外科医师的较为标准的操作,但是肿瘤侵犯腔静脉以及肝静脉需要复杂的静脉修复或者同时侵犯肝静脉和肝蒂系统的病人,这种扩大肝切除术常不能满足治疗需要,在不适合肝移植或供肝匮乏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自1988年Pichlmayr[1]率先开展离体和低温肝灌注肝切除技术以来,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发展较慢,国内外普及较少.我们在总结11例同种异体原位尸体肝移植和2例成人活体肝移植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开展了1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现将术中护理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检测移植肝急性排异的可行性.方法 118名患者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1例,肝硬化患者29例,移植肝急性排异患者28例,无并发症移植肝患者30例,排异患者均有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余患者经临床随访证实.应用超声VTQ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肝右叶,获取VTQ值并对不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肝VTQ值为(1.10±0.29)m/s,移植肝无并发症者VTQ值为(1.33±0.33)m/s,移植肝急性排异者VTQ值为(1.81±0.47)m/s,肝硬化患者VTQ值(2.12±0.59)m/s.各组间VTQ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VTQ值的升高对移植肝排异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P<0.01).以移植肝右叶VTQ值>1.36m/s提示移植肝急性排异可能,诊断灵敏性为82.1%,特异性为68.2%.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于评价移植肝急性排异的发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超声造影(CEUS)表现,探讨CEUS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的价值.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所有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或临床表现疑似肝动脉并发症行CEUS检查、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或)CT+CT血管成像(CTA)证实有及无肝动脉侧支形成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与无侧支患者肝动脉 CEUS表现.结果30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CT+CTA和(或)DSA检查证实肝动脉有侧支,19例DSA检查证实肝动脉无侧支.肝动脉有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诊断时间晚于肝动脉无侧支患者[304 d(144~1917 d) vs 47 d(5~232 d), U=20,P<0.01].11例肝动脉有侧支患者均有肝动脉并发症,且以肝动脉血栓多见(9/11,81.8%);而19例肝动脉无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以肝动脉狭窄多见(15/19,78.9%),有1例患者无肝动脉并发症;肝动脉有侧支和无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精确概率法,P =0.001).肝动脉有侧支患者临床表现多平稳,但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多数病例胆管异常(10/11).肝动脉侧支CEUS表现有一定特征:(1)肝固有动脉多不能显示(10/11);(2)肝门部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动脉聚集,呈网状(5/11)或片状增强(6/11),伴细条状增强(2/11).肝动脉无侧支患者除了3例肝动脉血栓外,肝固有动脉均可见显示,肝门部均未见除肝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CEUS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EUS有可能成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内胆管癌组织(n =25)、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n=20)以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n=30)中PCNA及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NA在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96.0%(24/25)、65.0%(13/20)、6.7%(2/30);Ki-67的表达率依次为68.0%(17/25)、35.0%(7/2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NA及Ki-67在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可能是肝内胆管癌的病因.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建立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在BALB/C小鼠肝内建立人鼠嵌合体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男婴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该细胞悬液注射至肝部分切除的雌性BALB/C小鼠肝内;以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注射肝部分切除小鼠肝内为肝切除对照组.以仅作腹腔切开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7、14天分别处死人脐血干细胞移植组、肝切除时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8只小鼠,眶底静脉丛采血检测肝功能;取肝组织原位杂交检测Y染色体(移植细胞标记).结果 术后7、14天人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小鼠注射肝叶与非注射肝叶内可检出Y染色体阳性细胞,并可见嵌入肝板.结论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BALB/C小鼠可以建立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水平与病毒复制、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HBV DNA、肝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表达及肝功能.结果 将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水平分为低(<104copies/mg)、中(104~106copies/mg)、高(>106 copies/mg)3组,3组中HBsAg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5~106copies/mg和>107copies/mg组HBcAg阳性表达高于<104 copies/mg组,分别为105~106copies/mg组HBcAg表达14例(63.6%)和>107copies/mg组7例(77.8%)vs<104copies/mg组2例(13.3%)(P<0.01);HBeAg阳性组肝组织中HBV CccDNA和肝组织总HBV DNA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分别为肝组织中HBV CccDNAHBeAg阳性组(8.72±1.94)log10 copies/mg vs HBeAg阴性组(6.54±1.56)log10 copies/mg;肝组织中HBV DNAHBeAg阳性组(7.45±1.82)1og10 copies/mg vs HBeAg阴性组(5.27±1.48)log10 copies/mg(均P<0.01);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血清HBV DNA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无相关性.结论 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能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但不能将其视为肝组织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获取正常肝门部胆管微循环超声造影表现资料.方法 选择正常人9例、正常移植肝6例行肝门部胆管壁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胆管壁、肝动脉和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胆管壁与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之差、胆管壁增强消退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及低于肝实质时间;记录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胆管壁增强水平.结果 正常人和正常移植肝胆管壁增强时间及增强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胆管壁均早于肝实质增强.动脉期,正常人以高增强为主(8/9),正常移植肝全部为高增强(6/6).门脉期和延迟期,正常人多为等增强(8/9),正常移植肝以等或低增强为主(5/6).结论 正常人与正常移植肝肝门部胆管壁增强特点为增强时间早于肝实质;增强水平在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等或低增强为主,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切除并配合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处理的40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部分切除和术中或术后1次至数次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率10.5%(4/38),治愈率为92.1%(35/38).再次肝切除率2.5%(1/40).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核心手段,联合术中及术后胆道镜取石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及再次肝切除手术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PSC的18例患者(PSC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SC组中,肝内外混合型9例(9/18,50.00%),单纯肝内型6例(6/18,33.33%),单纯肝外型3例(3/18,16.67%).MRCP表现:5例(5/18,27.78%)胆管串珠样改变,5例(5/18,27.78%)胆管呈剪枝征,8例(8/18,44.44%)肝内4级以上胆管显示,4例(4/18,22.22%)周围肝内胆管抵达肝脏边缘.18例PSC胆总管及肝总管均无扩张;2例(2/18,11.11%)肝内Ⅰ级胆管中度扩张;12例(12/18,66.67%)肝内Ⅱ级及以上胆管扩张,其中轻度扩张9例,中度扩张1例,重度扩张2例;15例(15/18,83.33%)扩张的周围肝内胆管直径大于中央肝内胆管直径.与对照组比较,PSC组肝总管直径较小,肝内Ⅱ级及Ⅱ级以上胆管直径明显增大(t分别为-3.245、5.068;P分别为0.003、<0.001),胆总管、左肝管及右肝管直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28、0.721、0.759).结论 MRCP可显示胆管形态特征, 初步诊断PSC,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从胚胎中建立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肝脏原始细胞群是鉴定及研究肝干细胞的一个可行方法.目的:观察胚胎肝原始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寻找肝原始,干细胞候选细胞群.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孕13.5 d的BALB/C小鼠胚胎肝原始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Westem blot、RT-PCR法测定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等肝干细胞表面标记,以及CD45、CD14、SMA等非肝干细胞标记的表达;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时相;表皮生长因子加二甲基亚砜诱导分化成熟后行PAS糖原染色.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干细胞,原代细胞多呈集落样生长,小圆形.细胞周期测定提示细胞多数处于静止期,符合干细胞特点.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器不成熟,呈现原始细胞特点.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结果S期占10.8%,G2/M期占10.6%,无异常DNA含量.PAS染色后阳性对照组肝癌细胞的糖原主要表达在靠近一侧的核周边胞质内,呈强阳性;而胚胎肝前体细胞诱导组,核浆比例大,部分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弱的糖原表达,充满胞质.提示实验初步建立表达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标志的集落样生长的肝原始细胞群,其表达多种干细胞表型,具有未成熟肝干细胞特点.可能作为肝干细胞候选细胞.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肝动脉并发症的37例移植肝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采用SonoVue,造影技术采用低机械指数谐波成像.结果超声造影提高了移植肝肝动脉显示率(100%),造影后(16.1±5.5)s肝动脉开始显影,(19.3±4.6)s门静脉开始显影.肝动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由造影前的86%(30/35)提高到造影后的100%(35/35).肝动脉血栓组门静脉显影时间(13.6±4.6)s,短于肝动脉非血栓组(P<0.05).超声造影显示了2例移植肝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显示率及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扩散加权成像量化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量化分析肝占位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腹部脏器、肝占位性病灶的ADC值及肝占位性病灶ADC值/本身肝实质ADC值的比值.结果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2.50×10-3 mm2/s为界可较明确鉴别肝囊性及实性病变.结论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病灶的ADC值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判断肝占位的性质,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MRI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中脑、垂体前叶对称性高信号,1例表现为轻度弥漫性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15例,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15/15)、中脑前份(14/15)和垂体前叶(10/15)对称性高信号,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结论:MRI对肝性脑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九味柔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气滞血瘀兼湿热未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气滞血瘀兼湿热未净证)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试验组23例,口服九味柔肝颗粒,每日2次,每次10 g;阳性对照药鳖甲软肝片组(对照组)23例,口服鳖甲软肝片,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均为半年.结果试验组完成治疗21例,对照组完成22例.就中医证候疗效而言,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82.61%(1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96%(20/23);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0.48%(19/21),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19/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肝纤维化的改善(PP人群)而言,试验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57%(6/21)、23.81%(5/21)、28.57%(6/21)和4.76%(1/21);对照组HA、 PCⅢ、CⅣ、和 LN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37%(8/22)、13.64%(3/22)、36.37%(8/22)和 9.09%(2/22),两组肝纤维化改善的检测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九味柔肝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其疗效与鳖甲软肝片相当,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