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百分率4项指标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5±332)μg/L ,明显高于脑梗死组[(365±234)μg/L ]和对照组[(163±7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切全血黏度( r=0.812,P<0.01),中切全血黏度( r=0.917, P<0.01),血浆黏度( r=0.89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之一,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情况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和TIA间血流变学参数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6 6例TIA患者与13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学参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全血粘度和Hct、Fbg、ESR、血浆粘度、血小板计数及WBC计数等值均高于对照组(P<0 .0 1) ;而TIA发作组仅见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粘度增高。结论 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血沉、WBC的增加更显示了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机体的系统性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4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进脑血栓形成组亦高于脑出血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黏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健康人比较,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呈高凝血症和(或)红细胞聚集症.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脑栓塞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脑血栓的全血高切黏度与RBC-ICR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存在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且是缺血性中风病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指标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对77例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脑血管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全血黏度等6项参数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全血黏度等6项指标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降低明显(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急性脑梗死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高血脂、高血液黏度导致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具有高血脂、高血液黏度高危因素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0例健康人和68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淤、降低纤维蛋白原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测定治疗15d后外周血样样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蛋原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3.3%,治疗后15d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