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现对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BE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常规内镜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之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该文主要针对其内镜诊断及新的内镜成像技术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02/2003-10间316例BE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探讨其相关特点。结果BE内镜检出率1.75%(316/18037例)。316例BE中,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266例),临床表现胃食管返流症状占81.4%(257/316例),Hp阳性率为69.6%。BE内镜表现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中出现红色柱状上皮区,内镜分型以全周型51.9%(164/316例)最多,岛型33.2%(105/316例)次之,舌型14.9%(47/316例)最少;短节段BE(218例)多于长节段BE(98例);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返流性食管炎(167例)。结论B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进行内镜盐测,以提高BE癌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比较高。现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两者均有不足之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内镜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的内镜和病理学诊断标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上升了350%以上,此癌惟一公认的癌前病变是Barrett食管(BE)。这是极常见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食管腺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此对BE的诊断和治疗是预防食管腺癌的主要途径。目前,对BE的诊断依赖于内镜和病理学诊断。本文对此两种诊断标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的内镜表现、病理特征以及与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 分析13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酸、烧心感等症状,其中同时伴食管裂孔疝者3例,内镜下全周型2例、岛型7例和舌型4例。活组织病理检查均有柱状上皮化生。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随访2年后发现癌变。结论 BE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一种结果,可导致食管腺癌,其诊断需内镜和活组织检查,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应定期进行随访,发现恶变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科对6例Barrett食管患做了内镜下氩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的放大内镜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过去的10年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患Barrett食管可使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最初认为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内出现柱状黏膜上皮。1983年Skinner等将Barrett食管定义为食管远端现出柱状黏膜上皮长度≥3cm。1994年Spechler等研究发现,约18%的患者在食管胃连接处(esophagus-gastric juction,EGJ)的黏膜病理检出杯状细胞,而检出杯状细胞是肠化生上皮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下称BE)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950年由Barrett首先提出.自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以来,发现本病并非十分罕见,多认为胃食管返流(GER)所致,由BE转变为食管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出30~125倍,因而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目前国内报告渐见增多,但随访逆转消失病例尚少。现将1例内镜所见经病理证实的岛型BE,从发现至消失随访复查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近年来其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Barrett食管的内镜下治疗有了更多的新手段和新认识.本文就Barrett食管内镜下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比较高。现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 ,两者均有不足之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内镜治疗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Barrett食管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1,2]。本文从内镜、病理形态学的角度来探讨Barrett食管的有关特征,旨在能对该病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1.资料和方法:对我院98 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临床主诉有反酸、烧心、胸痛等共1 112例患者均进行内镜观察。对有食管反流的患者和食管粘膜有水肿、糜烂、溃疡等症状的患者均做了食管粘膜活检,并对部分病例采用了15%的卢戈氏液喷洒在病变处取材。所有活检标本均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许多研究发现,食管腺癌可由Bar-rett食管(BE)发展而来,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BE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BE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近研究发现,BE的恶变过程中亦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改变,这些变化对BE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首次描述并提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后,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BE的定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控制方面有了相当多的新观点和新问题。通过免疫组化、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和细胞基因等研究,Barrett食管相关的腺癌及其前体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尽管目前我们依靠的仍然是组织学对BE及其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确认,但有望在将来发现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标记。  相似文献   

15.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现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期望对规范我国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福建地区Barrett食管的发病情况和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W  Zhang ZJ  Lin KR  Li DZ  Wen XD  Wu QP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93-395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Barrett食管(BE)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特点及其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根据新标准诊断BE,研究BE患者的内镜下检出率、内镜表现、分型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RE的关系。结果检出BE为总胃镜检查人数的7.90%,男女之比为1.98,平均年龄(45.1±14.8)岁,仅19.15%有典型反流症状。BE中短节段占81.20%,多为舌状、岛状或包含这2种形状的混合型。食管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肠化型占BE的34.83%,9.88%伴异型增生,胃窦Hp阳性率为39.94%。RE检出率为2.07%,比BE显著降低(P<0.01)。8.42%的BE伴RE,32.11%的RE伴BE。结论福建地区BE患病率较高,多为短节段舌状或岛状,约1/3为肠化型,以中年男性多见,常无症状,与RE无明显相关性,部分伴异型增生。BE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疾病内镜治疗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的临床价值。[3-法]将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经氩离子凝固疗法(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cap-fitting,EMR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患者,分为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组(治疗组)和未进行预防扩张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未发生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吞咽困难患者5例,3例为一过性,未经临床处理自行缓解;另2例应用气囊扩张2次、3次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全周型BE行APC治疗3次以下及EMRC、ESD术后创面超过2/3管腔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气囊预防性扩张,可以有效预防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Barrett食管是食管及食管-胃连接部腺癌唯一已知的癌前病变。国外研究报道:Barrett食管的癌变率较一般人群高30~125倍,且80%的食管腺癌来源于Barrett食管。因此,对Barrett食管及与其相关的异型增生和黏膜内腺癌的治疗,已日益引起消化界的重视。 食管切除术虽可治愈此类疾病,但即使在有经验(且手术数量大)的外科中心,经过认真的患者挑选,其死亡率仍为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20年来,尤其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Barrett食管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1],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被公认为唯一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