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更换针头与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和T IA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前更换针头,对照组直接注射,两组各注射24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面积及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前更换针头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改良低分子肝索皮下注射方法与患者接受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改良注射组和常规注射组,各40例.改良组采用注射部位轮换及提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对比观察患者自评接受度及注射部位皮下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及常规组患者自评接受度分别为:很满意10、1人,满意26、18人,不满意4、21人;满意率分别为90%、4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皮下出血5人,平均出血面积(0.016±0.022)cm^2,皮下出血率为12.5%;常规组皮下出血31人,平均出血面积(0.025±0.034)cm^2,皮下出血率为7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明显增加患者接受度并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5.
张冬梅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132-133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结果,为优化注射方法提供就。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9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上半年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下半年治疗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对比对照组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56例患者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下肢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例数和实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实验组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凝血指标的明显改变及出血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用激素加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实验组)和单纯用激素组(对照组)治疗NS患者,其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指标(肌酐)、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N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预防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治疗组)各85例,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9.41%)发生LEDVT,观察组为1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FIB、TT、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钙可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的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作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DVT,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DVT,以7 d为观察期,比较2组患者观察期内DVT的发生率、双侧大腿周径、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结果在观察期内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腿周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双侧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ICU患者DV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钙由于临床应用中不需实验监测,在抗血栓治疗时使用较方便,腹壁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仍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笔者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72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丁丹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11-15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肠溶阿司匹林、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92例UAP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及肠溶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各64例。观察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LMWH组、普通肝素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P〈0.01,LMWH与普通肝素组相比,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LMWH组与肝素组相比,P〉0.05,LMWH组、肝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LMWH组无一例发生出血,肝素组1例少量咳血,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结论LMWH皮下注射与常规量普通肝素治疗UAP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有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趋势。LMWH使用更方便、更安全,不需要血液监控。  相似文献   

15.
王巍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76-17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痊愈,4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情况和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穿刺点所需压迫时间、潜血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两组患者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下降,凝血活酶时间(APlTr)及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患者APTT和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对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比小剂量肝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24小时尿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实验组各指标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占有优势(P〈0.05);两组血压、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吴狄 《天津药学》2013,(5):30-3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度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BM、VIP、CNKI、WanFangData、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篇,患者7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6.04%和9.33%,无统计学差异[RR=0.63,95%CI(0.36,1.08),P=0.09];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5%和4.64%,无统计学差异[RR=0.56,95%CI(0.17,1.84),P=0.34];两组药物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对于降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查阅文献资料找到循证支持,规范操作流程,并按计划实施整改措施.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定期检查,针对检查结果 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将流程改善后患者的皮下出血率与改善前进行比较,确认有效后将操作流程标准化.结果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进行流程改善后,患者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改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结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刘燕春  杜蕊 《家庭医药》2016,(12):101-10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6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应用改良方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9.23%,重度出血率是8.33%;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17.69%,重度出血率是26.09%,观察组局部出血率与重度出血率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改良注射方法相比于常规注射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局部出血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