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建华 《四川医学》2003,24(10):1007-1008
目的:探讨在心肺脑复苏流程中各种药物最佳应用状况。方法:对310例院前死亡病人实施心肺脑复苏流程中所用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复苏流程中肾上腺素、氨茶碱、利多卡因等药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普及和提高心肺脑复苏流程中的药物应用,对基层医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所迅速采取的一切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1]。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的意识(脑功能),因此这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统称为心肺脑复苏。虽然心肺复苏术已相当普及,但脑复苏仍旧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复苏成功者中约有40%最终成为植物状态甚至死亡,约20%伴有脑损害后遗症。因此,脑的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重点,本文就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培泉  刘梅 《海南医学》2002,13(8):22-23
目的:为探讨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心肺脑复苏抢救。方法:选择1991年1月-2001年12月遇到的死亡病人中符合猝死标准的5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心源性猝死39例,占76.5%,其他性猝死12例,占23.5%,发生在劳累中的21例,占41%,因情绪激动的17例,占33%,结论:心源性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简称(CPR)。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病人的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可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  相似文献   

5.
<正> 脑复苏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终末状态或临床死亡病人给予有健康头脑的生存质量。当前,在院前或院内ICU以外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而无脑损害者不足10%。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采取最佳的CPR措施,脑复苏随胸外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起开始将会改善这种局面。Safar自1961年提出心肺脑复苏(CPCR)步骤。新的疗法早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脑功能改善,但在临床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为脑缺血—缺氧后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金细众 《河北医学》1999,5(12):67-68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尤其脑的功能和生命力决定人的生命质量与寿命,因此,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应是保持全身器官和脑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现结合本科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成功的18例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病人均符合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室颤动15例;心室静止3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39.7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炎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观察其神志恢复时间、转归及其与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关。结果:11例患者中,6例神志恢复正常,行动自如;2例神志恢复,生活能力自理;2例神志恢复,但智力低下,共济失调;1例老年男性患者死亡。高压氧治疗后神志恢复时间为4-42天,平均23天。结论:心肺复苏越早,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8.
轻度低温在脑复苏中的作用张国强张坚(急诊科)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  相似文献   

9.
心搏骤停的院前急救--脑复苏和脑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庚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1):688-690,665,667
心肺复苏的最佳结果是恢复患者脑皮质的高级活动,进而使其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脑功能的恢复是复苏成败的关键和终极目标。自7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把心肺复苏(CPR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因此,现代心肺复苏实际上指心肺脑复苏。目前心脏复跳之后患者脑皮质功能的恢复仍然是难题,Safar教授报道没有使用监护器的院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最终生存而且没有脑损伤者不足10%。传统观念认为,大脑耐受循环完全停止的时间极限是4~5min,但近年来有基础研究提示,经积极治疗脑缺血20min后仍可获得功能以及组织学恢复,但这只是在实验室得出的结果,目前在…  相似文献   

10.
心脏骤停的病人 ,经有效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后 ,常常会发生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昏迷 ,并常伴发多脏器功能不全 ,包括心血管、肺、肾、血液、内分泌紊乱。这是由于再灌注损伤、长时间组织酸中毒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即复苏后综合征。再灌注是促使缺血组织恢复正常的根本措施 ,也是心肺脑复苏的首要条件。所以在复苏过程中再灌注损伤是相当常见 ,也是难以避免的。目前认为“脑再灌注损伤”是始发于全脑缺血期 ,在脑再灌注后继续发展而形成的脑损伤。由于心肺复苏成功后常涉及到脑复苏及脑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跳骤停,亦称心脏性瘁死,对心脏采取一切有效的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它最终的目的是使病人意识恢复称心肺脑复苏。过去的几十年,复苏学已取得有效进展,抢救过程逐渐程序化、规范化,但复苏成活率很低,而成活者精神后遗症多。近年来,临床经验证明:心肺脑复苏的重点应强调一个早字。  相似文献   

12.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经积极的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itation)成功后,脑的复苏即意识的恢复是衡量复苏成功的关键。所以,近年来医学把以往的心肺复苏发展成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itation),高压氧在脑复苏过程中有着药物及物理疗法不可代替的作用。我院近年来有6例CPR成功后,在常规  相似文献   

13.
左云霞 《四川医学》2005,26(8):904-9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相当部分病人死于突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这部分病人如果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尽快采取电击去颤等复苏处理措施则能完全挽救生命。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入,促进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包括自动去颤器使用在内的基本心肺复苏技术也逐渐被非医务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只有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方法,并在复苏过程中最佳配合医生才能提高CPCR成功率,多年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建英 《医学综述》2001,7(4):235-235,256
1961年国际复苏研究委员会将心肺复苏 (CPR)的概念扩展到心肺脑复苏 (CPCR) ,从而将脑复苏提到与心肺复苏同等地位。至目前CPR的成功率已有了明显提高 ,但CPR之后的脑复苏仍然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没有使用监护器的患者 ,其CPR成功而生存的只有不到 1 0 %没有脑损伤[1 ] 。自 70年代以来 ,研究脑复苏的专家进行了一系列脑复苏的研究 ,现仅将其最新进展简述如下。1 及时有效的CPR新方法的探索目前认为CPR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脑复苏的最好治疗措施是迅速恢复自主循环 ,而恢复自主循环的最好时机应在CPR早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急救医学发展到80年代已完善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其间涉及多个环节,亦即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建立。EMSS它由院前抢救、医院急症室和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要取得CPR成功,关键在于加强现场抢救,重视电击除颤在心脏复律中的作用及呼吸控制对脑复苏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用药途径不断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模拟训练情形及实际操作中护士角色的配合。方法以三期九步复苏技术操作程序为标准,确定A、B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护理操作步骤。结果加强专业性心肺脑复苏护士角色酝酿的模拟训练,使操作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操作顺序能在实际运用中做到忙而不乱。结论科内每位护士均能胜任心肺脑复苏角色,并默契配合,使危重病人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CPC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4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抢救.结果:23例(57.50%)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10例(25.00%)苏醒并最终出院,8例(20.00%)生存>48小时后放弃出院,5例(12.50%)生存>48小时后死亡.结论:尽早判断心跳骤停启动抢救程序、尽早气管插管及连续有效胸外按压、早期除颤、早期使用碳酸氢钠有利于心跳恢复,复苏后继续进行透析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监护治疗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水平,正确认识在临床掌握心肺脑复苏方法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观察本院近几年来有关心肺脑复苏急诊患者的抢救流程及抢救效果,回顾性分析掌握心肺脑复苏方法。结果:在掌握好心肺脑复苏方法的前提下,使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本组22例患者,18例复苏成功未留下后遗症,3例无效死亡,1例留下后遗症。结论:及时地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