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晨  金晨曦  金杰 《新中医》2017,49(9):16-19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观察龟鹿益神颗粒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指标和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苁蓉益肾颗粒组、龟鹿益神颗粒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外,其他3组采用慢性束缚、夹尾激怒和力竭游泳方法构建慢性疲劳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龟鹿益神颗粒组按1 250 mg/(kg·d)给予龟鹿益神颗粒混悬液灌胃,苁蓉益肾颗粒组按417 mg/(kg·d)给予苁蓉益肾颗粒混悬液灌胃。每天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进食量、粪便形态及鼠毛色泽等情况,用ELISA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PGC-1α的含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无明显差异。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龟鹿益神颗粒组、苁蓉益肾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龟鹿益神颗粒组和苁蓉益肾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跨格次数、直立次数、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苁蓉益肾颗粒组比较,龟鹿益神颗粒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慢性复合因素复制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龟鹿益神颗粒可以改善慢性疲劳大鼠身心疲劳状态,提高慢性疲劳大鼠骨骼肌中PGC-1α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刮痧疗法治疗对慢性疲劳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刮痧组、艾灸组和穴位埋线组。采用悬吊冷水游泳复合应激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在复制模型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Morris迷宫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力竭游泳时间缩短、悬挂不动时间延长。刮痧、艾灸、穴位埋线疗法均能显著改善各项评测指标(P均〈0.01),且刮痧疗法与其他疗法比较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刮痧疗法能够有效改善CFS大鼠的躯体、精神上的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56-1559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联合中药理虚解郁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理虚解郁方组、音乐组(按五行音乐:宫商角徵羽五调分为5组),中药联合音乐治疗组(按五行音乐:宫商角徵羽五调分为5组,简称音药组)每组6只。给予复合因素造模(慢性束缚、冷水游泳、夹尾激怒法),同时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 m L,理虚解郁方组及音药组予中药2 m L灌胃,音乐及音药组同时接受五行音乐治疗,连续30 d,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旷场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穿格次数、直立次数、挣扎次数减少,静止时间延长,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挣扎次数、直立次数、穿格次数增加,静止时间缩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音乐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且角调组挣扎次数增加、静止时间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音药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药徵组直立次数、穿格次数、挣扎次数均增加,静止时间缩短;药角组穿格次数、及挣扎次数增加,药宫组穿格次数增加,药商组静止时间缩短,药羽组穿格次数、挣扎次数均增加,静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间比较,中药组穿格次数较药宫组、药商组、药羽组增加;药角组、药徵组较其对应单纯音乐组穿格次数增加,药徵组直立次数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行音乐联合中药理虚解郁方对于缓解大鼠的躯体及精神疲劳有较为明显的疗效,角调、徵调提示有初步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京京  孟宏  文娜  姜亨圭  图娅 《针刺研究》2004,29(2):130-134
目的 :观察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变化以及电针“四关”穴的调整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四关穴组及电针它穴组。应用慢性束缚加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因素造模。采用旷场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和力竭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 ,并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及针刺的防治作用进行评定。结果 :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出现体力下降及抑郁样行为 ,电针“四关”穴可改善这种抑郁样表现 ,并能对抗体力的下降。结论 :电针四关穴能够明显防治应激所致的慢性疲劳 ,改善体力活动 ,对抗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艾灸实验组。后两组大鼠采用复合应激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艾灸实验组大鼠造模后予以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干预。造模前、造模后及艾灸干预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力竭游泳实验、鼠尾悬挂实验),艾灸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A、IgM、IgG、C3、C4)。结果造模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和艾灸实验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时间延长(P0.05)。艾灸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实验组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延长、鼠尾悬挂时间短(P0.05),血清免疫学指标(IgA、IgM、IgG、C3、C4)明显提高(P0.05)。结论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灸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采用力竭游泳和剥夺睡眠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前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水平。结果:①造模结束后,艾灸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②治疗结束后,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延长、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多,血浆ACTH、CORT、CRH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调节慢性疲劳大鼠的血浆ACTH、CORT、CRH水平,纠正HPA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根据"劳则气耗"理论,旨在通过比较"神劳"与"体劳"2种因素研究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系统评价体系。分别以水环境睡眠剥夺的"神劳"与以负重力竭游泳的"体劳"为干预因素,按"拟临床研究"的原则建立气虚证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力竭游泳组、睡眠剥夺组与复合组(力竭游泳复合睡眠剥夺),力竭游泳采用负重5%进行,每日1次直至力竭;睡眠剥夺采用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法,每日随机14~16 h,复合组则2种方法联合应用,实验周期为6周。采用开场实验观察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活动时间以及进入中央区域次数,游泳力竭法检测力竭游泳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LVEF,CO,FS,LVDd),舌象采集分析舌面色彩饱和度,小动物无创脉搏血氧仪测定脉搏幅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ATP,ADP含量,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自主活动、体质量、运动能力降低明显,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心功能下降,舌面色彩呈现淡白,ATP含量显著降低,ADP显著升高,脉搏幅度显著降低。通过采用"四诊合参"系统评价体系比较"神劳"与"体劳"2种干预因素,以"神劳"为特征的睡眠剥夺方法更适于建立拟临床的气虚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龟鹿益神颗粒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行为学、骨骼肌MEK1/2、ERK1/2、SIRT1、SIRT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抗氧化应激效应角度探讨龟鹿益神颗粒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苁蓉益肾颗粒组、龟鹿益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加力竭游泳复合方法构建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14 d后,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4 d后测量大鼠体质量、旷场跨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取骨骼肌组织,蛋白印迹法测定MEK1/2、ERK1/2、SIRT1、SIR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前: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旷场跨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5,P0.01)。给药后:和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旷场跨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增加(P0.05,或P0.01),骨骼肌MEK1/2、ERK1/2、SIRT1、SIRT3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P0.05,P0.01)。结论:龟鹿益神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指标,对MEK/ERK信号通路完整性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提高骨骼肌中SIRT1和SIRT3,减轻氧化应激,发挥抗氧化作用,这也可能是其治疗慢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阙穴透皮药液"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在大鼠"神阙"穴分别涂抹高剂量、低剂量抗疲劳药液以及基质药液,对照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茎叶皂苷口服组观察鼠尾悬挂静止时间及其挣扎次数、力竭游泳时间和出离水迷宫时间。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人参组治疗后的4个行为学指标都接近于正常组(P>0.05),而与模型组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人参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阙"穴透皮药液可增强慢性疲劳大鼠体力与耐力,减轻抑郁情绪,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慢性疲劳大鼠躯体和心理疲劳。"神阙"穴使用低剂量"抗疲劳药液"即可改善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疲劳"状态,具有与口服大剂量人参茎叶皂苷相近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的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并进行一般情况观测、鼠尾悬挂试验、旷场实验(开阔法)、力竭游泳实验。结果: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一般情况优良,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跨格数(水平运动)和直立时间(垂直运动)增多,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结论:艾灸五脏背俞穴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