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心”是中药加工中的一项传统工艺,远在《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已有去心用的记载,它属于“修制”范围,与去壳、去皮、去毛、去芦、去核等方法,都是净洁药物,提高药物纯度的重要手段,对保证中药质量有积极意义。一、为什么要“去心”“去心”是根据“心可使人烦闷”的概念来做的,从而创立了“去心者除烦”的理论。故很多药材都有“去心”的习惯。按照“去心”的不同目的来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医传统文献中无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归纳属于“喘证”、“水肿”、“心悸”、“怔忡”、“肺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几千年以来,历代医家一直认为,生理上心与他脏密切相关,正如《十四经发挥》云:“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于五脏也”。病理上亦如此,心衰是由于心脏自病或它脏病累及于心,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有大量类似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记载:“心下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脉结代,心动悸”、“胸闷烦惊,谵语”、“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所描述的病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首载“心主神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那么,心、脑究竟孰主神明?目前有3种说法,即“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各执一端,一直未有定论。现就以上3种说法,根据其中医理论基础溯源、现代科学依据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肾虚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根据其发病性质、部位和表现,一般认为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范畴。“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也是心阴心阳之化源。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内经》“诸痛瘁疮,皆属于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指导理论,根据“痒风”的病因病机,结合“心”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从“心”和“肝”两方面治疗“痒风”的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办膜病及心衰,多半包括,在祖国医学的“心悸”、“心痹”、“咳喘”“水肿”,等疾病内.我们心血管研究室近一年来,根据脉证应用温补心肾,回阳生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对风湿性心办膜病的患者,用益气养阴,活血软坚散结法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魏晋以前医籍的记载,分析了心主手厥阴之脉(或称“手心主脉”)与心包络脉的关系。指出心包络脉是手心主脉的“支脉”;用“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名称替代“心主手厥阴之脉”的名称,有以偏概全之误。  相似文献   

9.
胸痹心痛与五脏相关治则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中医治疗胸痹、心痛,在理论、辨证、治疗法则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心与“五脏相关”理论不够重视,如《内经》有“心者,五脏之大主”“心者,君主之官”的论述,均强调心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而对心与五脏相关,肝、脾、肺、肾有时可能成为心病的主要矛盾等,缺乏深入的探讨,笔者根据导师于作盈多年经验,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彭敏  郑昊 《国医论坛》2005,20(1):19-20
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探讨了心气与五官七窍的关系,强调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亦掌管与他脏相关诸窍,临床上可通过治心而治诸窍病变。  相似文献   

11.
电针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我们过去的工作证明,电排针刺激心经、小肠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本研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表里相合”的理论,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观察电排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段和小肠经“养老”-“支正”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伤寒论》“心下”病证的有关条文内容,从痛、满、痞、硬、结、悸等6个方面予以详尽辨析,以示明“心下”病证轻重变化及遣方用药的特点,为“心下”病证辨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丰富了中医腹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临床解惑     
王惟恒 《中医杂志》2008,49(2):183-184
如何从肾虚论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根据其发病性质、部位和表现,一般认为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范畴。“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也是心阴心阳之化源。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浊诸因素均与肾气虚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oycarditis,VMC)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又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心痹”、“胸痹”、“虚劳”等范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痹”,即风、寒、湿、热等邪侵及形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久之损伤心气脉络,心脉运行失畅,临床以心悸、胸闷短气、心脏严重杂音、颧颊紫红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系病变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症状的疾病。易误诊“冠心病”,误诊率占该病的29.4%。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类于中医学的“胸痹”、“心悸”、“胸胁痛”等病证。笔者于临床诊疗胆心综合征18例,采取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攀 《陕西中医》2006,27(7):875-876
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悸”、“怔忡”等范畴。临床上,根据心的生理特点及胸痹的病理特点,其用药尤为讲究。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然而蒙医典籍中并无与之对应的病名,临床上蒙医各家学者治疗此病意见尚未统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蒙医学“心赫依病”“主脉赫依病”“心赫依瘀症”“心悸症”“赫依性心刺痛”等范畴诊治。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本病的蒙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报道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应进一步发挥蒙医优势,系统辨证论治,形成共识,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营卫皆属“气”,由脾胃化生,肺气宣布而濡养全身。心总司一身血液的生成及运行,气血与营卫是“体”与“用”的关系,而营又生血,故心主血即心主营。营卫养心,若营卫失和则心失所养而致诸如汗证、心悸、不寐、胸痹、心水等心系病证的产生。治疗上宜根据阴阳虚实不同,予桂枝汤及其类方加减运用,侧重于温阳或滋补营血,使营卫调和而通行,则心损可康。  相似文献   

19.
吴军  史丽 《国医论坛》2005,20(5):7-8
冠心病是中年以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胸部特殊性疼痛、心悸、胸闷等症状,属于中医学“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等范畴。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关系较大,多在40岁以上,这与《内经》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的描述吻合。人过四十,脏腑机能逐步衰退,气血阴阳愈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同时静脉血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分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痰饮”、“心痹”等范畴,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