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体内试验是研究Hp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验证致病因子的依据,并用于临床药品、疫苗与治疗方案的探索,它包括动物体内和人体内试验,常用于该试验的动物有猪、小鼠、蒙古沙鼠、大鼠、狗、猴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体内试验的类型、方法、特点等方面对该领域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应用较多的小鼠与蒙古沙鼠外,其他多种动物(如猕猴、大鼠、猪、犬和猫等)已被用于制作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本文就近年对各种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挺 《职业与健康》2005,21(5):668-67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作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病因已基本得到医学界的公认,近几年的研究又表明其与循环、呼吸、血液等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相关性,故其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该文对HP的致病因素及疫苗研究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为HP感染防治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06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 CagA、VacA和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83.4%,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郊区和城区高于山区(P〈0.00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Hp菌株的感染率高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P〈0.05);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Hp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以Ⅰ型Hp菌株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地区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营养要求高,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是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Hp的致病因素包括鞭毛、尿素酶、粘附蛋白和毒素等。近来,口腔中Hp的存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胃及口腔内Hp的分离和证实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大量实验研究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989年,Krajden等[1]首次从Hp胃炎患者的牙菌…  相似文献   

6.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且与慢性胃炎,胃癌等密切相关,是消化道疾病产生,迁延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相关性疾病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且与慢性胃炎、胃癌等密切相关,是消化道疾病产生、迁延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相关性疾病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为一种感染率极高的病原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疫苗研制、临床治疗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成功的动物模型及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的适应证随着学者们对Hp致病的不断深入了解,对Hp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Hp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治疗上也随着认识的提高,强调个体化治疗,使得Hp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疾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尿素酶、热休克蛋白、胃幽门螺杆菌黏附素A、过氧化物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空泡毒素A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等重组蛋白是几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双歧杆菌、耻垢分枝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根癌农杆菌、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杆状病毒和腺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HP感染是胃癌发病的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HP定为人类胃癌第一致癌物[1].湖北省航天医院为了解该院职工HP感染状况,以便做好防治工作,对该院498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职工进行了碳14呼气试验,现将检测对象、方法及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 ,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 ,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细菌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也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直接病因、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与胃癌和胃N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致病,包括细菌的粘附、各种毒力因子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在绝经后将度过人生中漫长的时间,围绝经期症状常影响到她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替代疗法,多年来该治疗存在较大的争议.非激素类药物、中药治疗、植物替代疗法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干细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研究中也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该文将对以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6.
赣榆县农村少年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赣榆县农村地区6~15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2月,对江苏省赣榆县农村地区8 161名学生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通过筛查建立新增感染率调查队列人群,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基线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平均感染率为20.16%,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8.78%,22.22%;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15岁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5.02%,17.37%,19.33%,19.43%,18.86%,24.40%,23.64%。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校性质、乡镇经济水平与发病有关。通过为期1年的队列随访,平均发病密度为2.32%,男性、女性分别为2.01%,2.80%。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15岁年龄组的发病密度分别为2.68%,2.40%,1.99%,2.06%,1.31%,2.91%,5.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校性质以及乡镇经济水平与新发病例均无关。结论江苏省赣榆县农村地区6~15岁儿童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逐龄不匀速的递增现象,但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VIP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14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数目,静脉采血测定幽门螺杆菌抗体和甲功五项指标,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甲状腺结节数目和大小。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对象中幽门螺杆菌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在FT3、FT4、TSH水平和甲状腺结节大小、结节是否多发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TPOAb和TGAb两个抗体滴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是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reported; however, evidence from existing literature showing conflicting data. This current meta-analysis sought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by summarizing all available data.Methods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databases were screened to identify relevant literature that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rticipants before the end of May, 2022.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were performed. The odds ratio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by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 In addi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ublication bias were conducted.ResultsA total of twenty-one studies with 307,462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Pooled estimates showed that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ompared to non-obese counterparts (21 studies; OR:1.34; 95% CI: 1.17–1.52; I2 = 91%). We also conducted subgroup analysis according to sex and study design, respectively. We found that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an females (OR: 1.59; 95% CI: 1.28–1.97; I2 = 94.7% for male percent > 50%; OR:1.14; 95% CI: 0.94–1.38; I2 = 75.2% for male percent < 50%). Furthermore, pooled studies of case-control study (OR: 1.20; 95% CI:1.05, 1.37; I2 = 82.4%) showed that the people with obesity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ConclusionThis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ovides an affirmation that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prevention of obesity is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