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发性桥脑血肿手术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昏.左侧头、面部麻木.1个月后又感右侧肢体麻木.饮水呛咳.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既往无高血压及头部外伤史.查体:血压13.5/8.5kPa,神志清,视力正常、眼球活动灵活,无眼震,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侧角膜反射迟钝.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居中,左侧咽反射消失.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高,腱反射( ),病理反射(-),左侧肢体活动无异常.头颅CT示左侧桥小脑角略高密度病灶,其中央为低密度,病灶界限不甚清楚,MR示桥脑基底部偏左侧有一类圆形高信号病灶,2.0cm×2.5cm、向上累及中脑.印象为桥脑肿瘤. 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单侧枕下入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女 ,6 8岁。主因突发头痛伴呕吐 15小时入院。入院前 15小时 ,患者于夜间小便时摔倒 ,枕部着地 ,当时短暂意识不清 ,醒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外院头颅CT示脑出血 ,量约30ml,为手术而转来我院。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史 ,无头痛及癫病史。查体 :体温 36 . 8℃ ,脉搏 6 4/min ,呼吸 2 0 /min。意识清 ,语言流利 ,表情淡漠 ,左枕部 4cm× 5cm头皮血肿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双眼底视盘界清 ,鼻唇沟无变浅 ,口角无歪斜 ,颈稍抵抗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 :右枕部高密度病灶 …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双侧腰部及上腹部疼痛半年余。2个月前外院B超提示左肾结石、右肾占位而行左肾结石碎石术。入院后双肾CT扫描:右肾下极软组织肿块影,约5.0 cm×3.9 cm×5.5 cm,密度不均,边界模糊,正常肾组织结构破坏,CT值约35 HU;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CT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因间断抽搐一周加重4小时于1995年5月1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昏迷、抽搐在本市某医院就医。诊为“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一个月痊愈出院,出院后未再出现抽搐。一周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全身抽搐4次,每次持续30秒至1分钟,抽搐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入院前2天出现咽痛、鼻塞、流涕。入院前4小时开始频繁抽搐,大约每小时发作一次,发作间期出现头昏、乏力,思睡等症状。查体:T、P、R、BP均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颈软。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电图报告为严重不正常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糖5.6mmol/L,蛋白  相似文献   

5.
对脑胶质瘤误诊为脑挫裂伤软化灶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突发性癫痫大发作后不省人事1 h入院。患者2 a前曾因脑外伤于外院住院治疗。伤后头痛头晕,当时行CT及颅脑M R I检查,发现右额叶低密度病灶,诊为脑挫裂伤软化灶,给予对症等治疗,症状缓解好转后出院。近2 a来患者偶有头痛头昏,但症状轻微,未与治疗。5 d前患者再次脑外伤来本院诊,急诊科给予颅脑CT检查,发现右额叶低密度病灶,接诊者仍认为是2 a前脑外伤软化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于急诊科观察24 h后回家对症治疗。本次入院前家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癫痫大发作并不省人事。查体:中度昏迷,鼾声呼吸,刺痛无反应,双侧瞳孔等圆,直径2 mm,对光反应存在,双肺闻及大量干湿口罗音,脑膜刺激征阴性,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略亢,肌腱反射未引出,病理症阴性。入院后颅脑CT发现右额叶低密度病变灶。给予对症治疗,适当应用甘露醇及抗癫痫治疗,患者病情渐好转,入院2 h后清醒,感头昏,头晕,全身酸痛感,双肺干湿口罗音消失。无明显其他不适。仔细阅CT片,发现低密度病变灶略有不均匀,周围似有轻微水肿改变,不象一般的脑挫裂伤软化灶。阅2 a前其外伤时CT及M R I,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74岁。于 1999- 10入院。入院前 4d突然出现乱说、骂人、说有人想害他 ,砸东西 ,不进食。第 3天出现抽搐 3min后自行缓解 ,自觉头晕、头痛。第 4天做头部 CT检查 ,CT显示右侧颞叶 4.0 cm× 2 .5 cm高密度影 ,中线结构无异位。既往有头痛病史 8a,未测过血压。查体 :173/10 5 mm Hg,神清语明 ,烦躁 ,乱动。无项强 ,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经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性治疗 ,精神症状消失 ,未出现抽搐 ,出院。例 2 女 ,6 8岁。于 2 0 0 0 - 11- 0 8入院。入院前 2…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 ,5 0岁 ,因头昏、头痛 4个月、阵发性失语 4 d入院。 4个月前患者不明原因感头昏、头痛 ,以右额部为甚 ,呈持续性胀痛 ,按感冒治疗无效。 10 d后 ,头颅 MRI检查提示 :右颞叶可见5 cm× 4 .5 cm× 4 .5 cm大小异常信号灶 ,长 T1呈稍低信号 ,长 T2呈高信号 ,增强后病灶不强化 ,边界不清晰 ,形态不规则 ,诊断右颞极蛛网膜囊肿 ,回当地某家中医院服用“水蛭、冰片”等中药治疗 ,头昏、头痛逐渐缓解 ,坚持服中药治疗1个半月。入院前 2 0 d,患者突感头昏、头痛再次加重 ,在我院 CT检查提示 :右额、颞、顶、枕部颅骨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3岁,2004年5月因左乳包块检查确诊乳腺癌入院。术前介入治疗一个疗程后,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序贯完成6个疗程化疗;化疗后行左内乳区、锁骨上区及左胸壁放疗。化疗结束3~4个月时随访CT检查发现,肝脏和颅内转移。术后随访期间ECT检查:双肩关节放射性浓聚;考虑肿瘤骨转移;同时颅内病灶有发展:头颅MRI检查(2005年9月与7月MRI片比较)示左侧额叶、右侧小脑半球转移病灶有增大,右侧额叶及左侧颞叶新发小点病灶强化影,为新发病灶;次日行头部r刀治疗。术后一年半(2005年12月中下旬)患者诉双下肢乏力伴麻木感,大小便不适逐渐加重至…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女,32岁。因反复腹痛半年入院。半年来反复出现腹痛,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稍好转。半个月前再发腹痛,腹痛较前稍轻,伴左臀部疼痛,运动后左臀部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与体位改变无关。查体:胸、腹及四肢感觉、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男,50岁。因胸闷、头晕、气促半小时,伴晕厥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汽车途中突感胸闷、头晕、气促,下车时发生晕厥,数秒后意识恢复,感全身乏力,不能行走,遂由家人送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心电监护示:心率107/min,血压101/69 mm Hg。予补液、抗休克等抢救治疗,急行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颞叶软化灶;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纵隔多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9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0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数次,偶呈喷射状,无发热。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示:侧额顶叶见一小片高密度灶,直径0.6 cm。该灶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明显,无明显的占位效应。怀疑脑囊虫。否认食豆猪肉史及便绦虫史,未见皮下结节。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9.8×109…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7岁,于4个多月前情绪激动时出现头晕、步态不稳等不适,以右侧枕部为著,无规律或多出现于用力时,伴左眼视力下降,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病后在外院就诊头颅CT提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就诊.入院体格检查示:双眼视力下降,左眼颞侧视野有缺损,左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和2/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上腹部不适伴纳差、乏力、盗汗一年余,腹部剧痛一天入院。体查: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胸片:右上肺结核并双则胸积液,右隔下见少量新月形气影,提示有胃肠道穿孔,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表面、肠膜根部及肠壁多发散在灰黄色结节状病灶。病理活检为结核干酪坏死组织。术后再做CT检查,并经半年的抗结核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重增加。 CT表现:平扫,肝脏多发散在之结节状低密度灶伴斑点及小结节状钙化(图1)。其中部分病灶边缘较清,部分模糊。左叶部分病灶融合呈片状混合密度影。肝门区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伴有钙化。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周边轻度  相似文献   

15.
男,25岁。因腰痛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以酸痛为主,在外院治疗后未缓解(具体治疗不详)。1个月前腰痛加重,向右下肢及双侧腹股沟区放射,外院腰椎CT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治疗无效,转我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腰1~骶1棘间及棘旁压痛( ),腰1.5椎体叩痛( ),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侧巴宾斯基征(-)。追问病史,1年半前确诊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癌,经过放疗及化疗后,局部病灶控制,半年前曾行全身骨扫描未见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以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半个月于2007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上叶尖段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大小约3.2cm×5.0cm,边缘呈浅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头颅MRI检查结果:左侧顶叶2.2cm×2.2cm×2.0cm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腹软,未扪及包块。血象:WBC15.1×109/L,Hb61g/L,PLT515×109/L,大便潜血( )。入院诊断:(1)右上肺癌;(2)脑转移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找到癌细胞。腹部CT结果示:左肾  相似文献   

17.
谢医生:男性患者,32岁.因右耳闷塞感半年余并间断流脓3个月入院.患者半年余前出现右耳闷塞感,抗感染后症状可缓解,病情反复.专科检查示右侧鼓膜内陷.下面是患者的CT及MR检查图像: 王医生:右侧颞骨见一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CT平扫示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可见不连续的骨性包壳影,鼓室前上壁受侵蚀(黑箭头),右侧乳突内见大量软组织密度影填充.MRI平扫示病灶呈T1WI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 FLAIR呈等信号,其内见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影,周围见环状的低信号带,增强扫描见囊壁、分隔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8.
对肺错构瘤1例分析如下。1摘历摘要男,69岁。以体检发现左肺舌叶肿块3个月,外伤后腰背疼痛4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3个月体检时发现左肺舌叶肿块。入院前4 d患者自己摔倒后腰背疼痛,不能站立,在当地医院行腰部CT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前3个月体重减轻约15 kg,偶伴咳嗽。父患直肠癌去世约20 a,母患肺癌去世约13 a。当地医院已诊断为肺癌并腰椎转移,建议辅助化疗,未行,转至我院治疗。入院后行骨扫描示第2腰椎骨代谢异常,考虑骨转移。但重行胸CT示左肺上舌叶可见约2.1 cm×2.9 cm肿块影,边缘光整,密度欠均匀,内可见爆米花阳钙化影,余肺野未见明确实质性病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头颅CT未发现异常。入院后我们考虑从现病史和家族史看,肺癌并腰椎转移可能性非常大,但我们分析若肺癌并腰椎转移,应该说已是肺癌晚期,双肺不应该就一个病灶,况且若已转移到腰椎,纵隔应该早有转移淋巴结,而不应该是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结合胸CT示肿块特点,我们认为有可能是肺错构瘤。告知并征得家属同意后我们决定开胸行肿块切除,并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示考虑肺软骨性错构瘤。术后病理:错构瘤。2讨论190...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66岁,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左上肢活动受限。入院时查体:神清语明,左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瞳孔直径约3.0mm、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无,左上肢肌力4级,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MR平扫+增强影像显示:右侧基底节、放射冠、额顶叶、胼胝体压部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Fla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例弥漫性脑萎缩病人,均给予高压氧治疗,获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25岁。因原发脑干伤半月而于1993-11从外院转入,转入时呈浅昏迷状态,气管已切开,呈去大脑强直状态,GCS评分4分,发病当日头颅CT提示:原发脑干伤、急性脑肿胀。入院时CT提示:弥漫性脑萎缩。入院后给予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病人意识恢复,2个月后四肢肌张力趋于正常、肌力减退。复查头颅CT提示,脑萎缩较前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