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单原核和多原核受精卵生成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异常受精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中心2 229个周期[1 425个IVF周期和804个ICSI周期],共计25 160个卵细胞的临床资料,探讨其IVF和ICSI后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结果:①IVF中单原核受精卵生成率与不孕类型、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使用时间无关,但IVF周期中女方年龄>38岁组单原核受精卵生成率显著高于31~38岁组;②常规IVF周期中多原核受精卵生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IVF周期中,当获卵数>15个、取卵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2 000 pg/mL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与取卵日E2差值>4 000 pg/mL者≥3个原核(3PN)形成率显著升高;ICSI周期中,随着女方年龄的增高,特别是女性大于31岁后多原核受精卵生成率显著增高;③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CSI受精组中异常原核受精卵数与女方基础(月经周期第2~3天)的E2及黄体生成激素(LH)值、获卵总数呈线性相关,IVF组中异常原核受精卵数与基础(月经周期第2~3天)FSH及获卵总数呈线性关系,IVF组和ICSI组异常原核受精卵数与hCG注射日孕酮(P)/E2×1 000呈反向线性关系。结论:IVF/ICSI中异常受精生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临床工作中要针对不同不孕人群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并在促排卵过程根据患者内分泌及卵泡数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改用药剂量,有助于降低异常受精率。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IVF)技术已成功地用于不育治疗,但当精液质量低下,如精子不动,或伴有精子活动度、形态学及浓度的异常,其成功率明显降低。作者曾经用显微注射法将精子注入卵黄周围间隙,导致卵子受精和卵细胞分裂。然而,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尚未广泛应用,有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最近的研究也证实将人精子显微注射到金黄地鼠卵的细胞浆内,受精卵细胞染色体异常率增加。本文评价了用精子显微注射法受精的卵细胞染色体异常率,并与常规IVF 法进行比较。本研究精液来自38例男性不育病人,卵子则来自其配偶,或接受常规IVF 治疗的妇女。精子显  相似文献   

3.
在不孕症治疗中,IVF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人们也发现在体外培养中分裂的胚胎有很大部分是染色体嵌合型的,即二倍体细胞与非二倍体细胞同时存在。常规的诊断方法是染色体核型分析。本研究采用多种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从2-细胞到囊胚阶段胚胎中染色体嵌合型的发生率、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嵌合型与胚胎发育及存活之间的联系。 研究对象为81例接受IVF或ICSI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36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冻融的经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后的人受精卵与冻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卵在成活率、发育、胚胎形态、植入以及胚胎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比较了非冷冻姊妹受精卵经ICSI和IVF后上述指标的差异。 回顾分析了从1995年2月~1996年9月间的40例ICSI和24例IVF,患者年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对ICSI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正常、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32例,其中少精症8例、严重少精症9例、阻塞性无精症经皮附睾穿刺吸精子11例、精液正常但常规IVF不受精患者4例以及5例对照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各类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性染色体、13、18、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二倍体的发生率,统计分析这些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与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少精症组精子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明显升高(0.58%、0.25%,P<0.001),常见的形式为精子XY二体、XX二体以及YY二体;在严重少精症组,精子性染色体二体率(0.94%、0.25%)、13号染色体二体率(0.40%、0.09%)、21号染色体二体率(0.48%、0.10%)、二倍体率(0.43%、0.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阻塞性无精症组,性染色体二体率(1.43%、0.25%)、二倍体率(0.32%、0.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IVF不受精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严重少精症组ICSI后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明显下降,流产率升高。结论:在行ICSI治疗前,用FISH方法进行精子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对检测阳性的患者,在行ICSI后对早期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可减少或避免遗传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辅助生育技术后的妊娠和子代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妊娠出生婴儿有低体重的危险,其先天性畸型率与一般人群相似,生长发育正常,社会适应和情感调节能力需更深远的研究,但ICSI婴儿性染色体畸变风险略增高,建议在进行ICSI前夫妇要作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检查。对辅助生育技术(ART)后的妊娠结局、先天性畸型、染色体异常和子代的生长发育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原发不孕≥5年,男方精液正常或原发不孕≥4年,伴男方精液异常但达不到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指征的患者,探讨是否存在IVF联合ICSI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2009年3月接受体外助孕的夫妇中,选取符合指征者,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同一周期取得的卵子随机分半,分别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与ICSI治疗。卵裂球≥4个且碎片≤30%的胚胎为可用胚胎。结果:共78个周期采用IVF联合ICSI治疗,其中常规IVF受精失败或低下(LFR)17个周期(21.8%);同期常规IVF治疗204周期,其中LFR8个周期(3.9%),两者LFR周期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5)。研究组共获959枚卵子,其中行常规IVF 470枚,受精率56.8%,行ICSI 408枚,受精率72.3%。两者受精率有显著差异。78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7.2%。结论:存在对原发不孕≥5年,男方精液正常或原发不孕≥4年,伴男方精液异常但达不到ICSI标准者行IVF联合ICSI治疗的必要性,可明显减少不受精情况的出现。对常规IVF与ICSI均受精的周期,可优先选择移植常规IVF胚胎,以减少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针对标准的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冷冻保存及卵母细胞捐赠等助孕技术应用后的妊娠和孩子的结果进行综述,包括产科及围产期结果,先天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孩子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智力行为等方面。表明除ICSI后出生的孩子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稍高,其先天畸形和智力发育需要进一步调查外,助孕技术本身并无显著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激活联合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技术在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的应用。方法: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接受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激活组),另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直接行补救ICSI处理(非激活组),记录和分析未受精卵母细胞经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后所获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激活组(15周期,22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0%(110/220)、90.9%(100/110)、33%(33/100)及15%(15/100),其中妊娠1例;非激活组(15周期,20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5%(170/200)、92.9%(158/170)、9.5%(15/158)及0,无妊娠发生。在正常受精率上非激活组高于激活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方面,激活组显著高于非激活组(P<0.05)。结论:辅助激活联合ICSI可以提高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的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邵小光  李晓霞  孙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75-4276
目的:探讨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妊娠后较高的流产率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ICSI妊娠后自然流产(ICSI组)、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自然妊娠组)的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ICSI妊娠组44例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65.9%(29/44),显著高于其他自然流产相关因素(P<0.005);自然妊娠组40例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57.5%(23/40),显著高于其他自然流产相关因素(P<0.005)。两组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共52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47例(90.4%),ICSI妊娠组占51.1%(24/47),自然妊娠组占48.9%(23/47),组间无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9.6%),全部出现在ICSI组。结论:ICSI妊娠后的高流产率与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自然妊娠后流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ICSI技术治疗男性不育的遗传学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技术解决了以往无法解决的由男方因素造成的不育,但由于男性不育的遗传缺陷,如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表型正常的有生育能力的男子,尤其是性染色体的畸变率明显升高,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引进增加了这些遗传缺陷传给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男性不育夫妇在进行助孕治疗前一定要做体细胞及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检查,必要时应做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技术解决了以往无法解决的由男方因素造成的不育,但由于男性不育的遗传缺陷,如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表型正常的有生育能力的男子,尤其是性染色体的畸变率明显升高,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引进增加了这些遗传缺陷传给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男性不育夫妇在进行助孕治疗前一定要做体细胞及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检查,必要时应做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精子畸形率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统计2007年3月-2010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畸精子症首次行Half-ICSI助孕的82个周期中IVF受精率和ICSI受精率,根据受精率分为4组:50个周期畸形率≤95%(轻度畸精子症组),22个周期畸形率≥96%(重度畸精子症组),与因精液异常进行IVF助孕的28个周期(IVF组),和因严重少精症进行ICSI助孕的56个周期(ICSI组)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畸精子症组IVF和IC-SI受精率分别为80.8%和87.3%,与单纯IVF组和ICS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畸精子症组IVF受精率为29.2%,明显低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畸精子症组ICSI受精率为85.1%,与ICS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畸形率≤95%,不影响IVF受精率;畸形率≥96%,IVF受精率明显降低.男方轻度畸精子症患者可行IVF受精,重度畸精子症建议行ICSI授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心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7例产前检查时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析心脏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检查的3307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共有194例(5.87%)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征象,而3113例(94.13%)未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征象.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有124例(3.75%)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19.59%,38/194)明显高于无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2.76%,86/3113),其相对危险度为7.0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4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以18-三体(42例)及21-三体(36例)最为常见.结论 胎儿心脏异常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高,发现心脏异常征象时建议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失败后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补救ICSI)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解放军第455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常规接受ICSI治疗的359个周期为常规ICSI组(对照组),62例行补救ICSI者纳入补救ICSI组(在常规IVF完全失败后于受精后16~20 h行补救ICSI)。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结果 (1)该中心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共行常规IVF为1 109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62个周期,失败率为5.6%;共行half-ICSI 5个周期,其中1个周期IVF部分受精完全失败,失败率为20.0%。(2)补救ICSI组异常受精率显著高于常规ICSI组、优质胚胎率及可利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32、118.077、16.914,P<0.01),而两组间MII卵的比例、正常受精率及卵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0.581、1.647,P>0.05)。(3)补救ICSI组新鲜胚胎移植(ET)有1个周期未孕,移植的2个胚胎为八细胞二级和五细胞二级。(4)补救ICSI组行FET的胚胎临床妊娠率(32.1%)及种植率(16.8%)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47.2%和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9、7.155,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在常规IVF完全失败后,于受精后16~20 h行补救ICSI FET周期可降低周期取消率,可相对改善胚胎发育速度与患者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受精后16~20 h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即有一整套额外的染色体,大约发生在2%的妊娠中。这套额外的染色体大多来源于父亲,66%是双精子受精,24%为双倍体精子受精,另有10%源于双倍体卵母细胞受精。本文报道1例显然是卵子发生时母体的不分离导致的复发三倍体。 1例28岁的白人妇女,孕2产0,由于既往有两次三倍体妊娠病史而求助于体外受精(IVF)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中未受精的病例在不同时间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再受精的临床结局,以探讨补救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最佳的补救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未受精并实施补救ICSI的93例患者,根据补救ICSI实施时间的不同,分为晚补救组(常规体外受精后20~22 h实施补救ICSI1,6例)和早补救组(常规体外受精后4~8 h实施补救ICSI7,7例)。结果:晚补救组与早补救组在女性年龄、不孕年限、平均每周期获卵数方面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晚补救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都低于早补救组(52.0%vs63.0%,87.5%vs94.1%,0%vs4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后行补救ICSI再受精是切实可行的,而合理的补救时间是获得理想临床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时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治疗第一周期的患者,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根据IVF受精情况分为4组:①组IVF均未受精;②组IVF受精率低下(受精率<25%);③组IVF受精率为25%~50%;④组IVF受精率>50%。比较4组同源卵子IVF及ICSI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结果:共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常规IVF 392周期,均为第一周期。分半IVF/ICSI和常规IVF 4组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组和②组因IVF受精率低,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高于IVF;④组IVF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均高于ICSI组;③组IVF、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半IVF/ICSI可避免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导致无可用胚胎,但同源卵子IVF、ICSI均受精时,ICSI对精子、卵子的操作导致其优胚率低于IVF受精的优胚率。  相似文献   

19.
受精障碍使进行体外受精(IVF)及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率为0,是只有在实施时才发现的导致不孕的原因,进行IVF与ICSI之前没有受精障碍的检查,在进行辅助生育时突然发生受精障碍对夫妇双方身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IV F受精障碍:本中心自1998年以来5年内进行的919个周期中,发生受精障碍的比例为13.5%。初次IV F出现受精障碍后再次IVF出现难治性受精障碍者占29%~40%。考虑到取卵可能存在的风险,所以一旦认定存在受精障碍,下一次考虑选择ICSI。受精卵的个数与受精率也有关,受精障碍的发生机会在卵子为3个以下时达19%以上,4个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无精子症和91例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AZF区域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分析;并运用G显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精子生成障碍患者AZF缺失发生率为11.11%(37/333),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0.33%(25/242),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3.19%(12/9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11%(27/333);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9.22%。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遗传因素;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患者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后代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