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固生蛋白C (tenascin C,TNC)在鼻息肉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C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关系。进一步采用细胞培养、实时定量RT-PCR和原位ELISA技术研究TGF- β1及嗜酸粒细胞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TNC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①TNC和TGF- β 1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TNC表达强度与TGF-β 1 阳性细胞总数(r=-0.58,P<0.01)和TGF-β 1阳性的嗜酸粒细胞数显著相关(r=-0.61,P<0.01);②浓度为1ng/ml和10ng/ml的 TGF-β 1刺激4h后BEAS-2B细胞TNC mRNA的表达分别为未刺激状态下的(7.20±3.43,x±s,下同)倍和(22.48±5.35)倍, 与未刺激状态下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 与刺激24h后的TNC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BEAS-2B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以2.1、1:1和1:2的数量比例进行共培养,4h后BEAS-2B细胞TNC mRNA的表达与未刺激状态下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4h后 TNC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与未刺激状态下的荧光强度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嗜酸粒细胞的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抗 TGF-β 1的中和抗体显著抑制(P<0.05)。结论:TGF-β 1和嗜酸粒细胞可以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对TNC的表达,嗜酸粒细胞的作用部分通过TGF-β 1介导,鼻息肉组织中TNC表达的增高同嗜酸粒细胞来源的TGF-β 1有关。图9参1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对鼻息肉病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鼻息肉病的机制。方法:对19例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前后的鼻息肉病鼻息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GF-β1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治疗前为(20.53±7.66)%,治疗后为(44.47±8.97)%,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TGF-β1阳性表达率(74.74±5.22)%低于治疗前(85.18±8.07)%,治疗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基质中的表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可通过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及减少TGF-β1在嗜酸粒细胞和基质中的表达治疗鼻息肉病。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亚型在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了解其在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和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atase and anti-alkaline phospatase,APAAP)法检测25例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中(TGF-β1-3表达,并以8名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用双重免疫标记法对鼻息肉中的炎细胞进行标记,了解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数量。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析TGF-β在鼻息肉中的主要表达亚型。结果 ①TGF-β的表达在鼻息肉病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高于下鼻甲粘膜,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中几乎不能检测到;②在TGF-β亚型中可以检测到大量TGF-β,而很少检测到TGF-β2、β3;③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占优势,但TGF-β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多。结论 TGF-β1是导致鼻息肉组织中TGF-β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多。结论 TGF-β是导致鼻息肉组织中TGF-β家族的优势亚型,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是TGF-β的标志细胞。TGF-β1可能是鼻息肉发病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1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治疗前,TGFβ1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表达,且多数为强阳性和阳性;激素治疗后,TGFβ1在黏膜上皮、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其平均光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TGFβ1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TGFβ1含量而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 2鼻息肉组织中 TGF-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性粒细胞 ,二者阳性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3TGF-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1TGF-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2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 TGF- β1 的主要来源。 3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及复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EGF/VP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VEGF/VP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①VEGF/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1和P<0.05);②TGF-β1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05);③鼻息肉组织中TGF-β1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粒细胞;④VEGF/VPF与TGF-β1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①VEGF/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②TGF-β1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③嗜酸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TGF-β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基因长片段(B-celllymphoma/leukemia-xlong,Bcl-xl)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鼻腔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i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y-Grünwald-Giemsa(MG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经Bdp治疗10~12周鼻息肉组织(25例)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27例)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状态和对Bcl-xl,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弱于未治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52例鼻息肉组织均无Bcl-2蛋白的表达;③治疗组Bcl-xl表达率为20.0%,未治组表达率为48.1%,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cl-xl可能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xl的表达而发挥其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通透性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asularpermeabilityfactor,VEGF VP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 ,TGF 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4例鼻息肉标本及 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VEGF VPF及TGF β1 的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①VEGF 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和P <0 .0 5 ) ;②TGF 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0 5 ) ;③鼻息肉组织中TGF 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粒细胞 ;④VEGF VPF与TGF 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①VEGF 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TGF 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③嗜酸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TGF β1 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mRNA、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相关性,探讨AQP-1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来源于鼻息肉切除的患者(女11例,男5例,年龄20-65岁);10例下鼻甲黏膜组织来源于有变应性鼻炎病史的鼻整形患者(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16-58岁)。上述标本取组织相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QP-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以麦格-姬姆萨(May-Griunwald-Giemsa,MGG)染色法鉴别嗜酸粒细胞。结果 16例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AQP-1 mRNA和Bcl-2 mRNA表达,其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3.16±13.25)%;(84.74±12.10)%;而10例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Bcl-2 mRNA表达,但仅有4例表达AQP-1 mRNA;AQP-1mRNA和Bcl-2 mRNA在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4±4.98)%和(16.45±3.12)%。AQP-1 mRNA与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 AQP-1能够平衡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内外液体渗透压,维持其存活,在嗜酸粒细胞抗凋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组织是否存在重塑,检测与组织重塑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AR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5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16例鼻中隔偏曲伴轻度间歇性AR的患者为轻度AR组,12例鼻中隔偏曲伴重度持续性AR的患者为重度AR组。均取中鼻甲黏膜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并测定上皮损伤情况;AB-PAS法计数杯状细胞数,MT法测定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百分比,ELISA测定组织中TGF-β1、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无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轻度、重度AR组嗜酸粒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均P<0.05);②轻度AR组中仅上皮细胞损伤1级比对照组明显(P<0.05),重度AR组上皮损伤1、2、3级均比对照组明显(均P<0.05);③轻度、重度AR组杯状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R组胶原沉积面积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R组胶原沉积面积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⑤TGF-β1、MMP-9及TIMP-1在轻度、重度AR组黏膜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重度AR组TGF-β1和TIMP-1的表达均比轻度AR组增高(均P<0.05)。结论:AR的鼻黏膜组织发生了重塑,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化生、细胞外基质沉积,重度AR患者的鼻黏膜重塑更强、更广泛,TGF-β1、MMP-9、TIMP-1积极参与了AR鼻黏膜组织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2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2 ,Bcl 2 )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x基因长片段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xlong ,Bcl xl)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鼻腔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bi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ay Gr櫣nwald Giemsa(MG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比较经Bdp治疗 10~ 12周鼻息肉组织 (2 5例 )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 (2 7例 )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状态和对Bcl xl,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弱于未治组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② 5 2例鼻息肉组织均无Bcl 2蛋白的表达 ;③治疗组Bcl xl 表达率为 2 0 .0 % ,未治组表达率为 48.1% ,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Bcl xl 可能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 xl的表达而发挥其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上皮向间质转化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TGF-β1单独刺激和TGF-β1联合EGF刺激人喉癌细胞株Hep-2后24、48 h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动态变化。应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及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①TGF-β1单独处理48 h组和TGF-β1联合EGF处理24、48 h组均能刺激喉癌细胞株Hep-2发生细胞形态改变。②TGF-β1联合EGF处理组无论是24 h还是48 h,其Hep-2细胞的侵袭能力都明显强于相同时段TGF-β1单独处理组(P<0.05);TGF-β1单独处理48 h组细胞侵袭能力又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③TGF-β1联合EGF处理组E-cadherin的表达降低,而Vimentin表达却明显上升。结论 EGF能够协同TGF-β1诱导上皮向间质转化,从而使喉癌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布地奈德 (budisonide)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chromotrope 2R染色 ,分别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活化嗜酸粒细胞和全部嗜酸粒细胞。观察比较经布地奈德喷鼻治疗 6~ 8周和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 (各16例 )中 ,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浸润的嗜酸粒细胞多处于活化状态 ;②激素治疗组与未治组相比 ,前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活化比例显著减少 (P <0 0 1) ,而嗜酸粒细胞总数和活化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虽呈下降趋势 ,组间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程度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6~ 8周布地奈德喷鼻治疗使局部嗜酸粒细胞性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减轻 ,其对嗜酸粒细胞活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较其对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鼻息肉术后增生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 ,TGFα)、β1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及皮质类固醇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鼻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激素组 :术后 1周开始应用布地奈德 (BUD)鼻腔喷雾 (40 0 μg d ) ;对照组 :术后不使用BUD及其它类固醇药物。经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术后第 1、8周门诊复查时钳取筛窦腔内的增生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增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 的表达。结果 :术后增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鼻息肉相类似。对照组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炎性细胞、部分腺上皮细胞TGFα高表达 ,炎性细胞TGFβ1 高表达。BUD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 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1,0 .0 5 )。结论 :TGFα和TGFβ1 可能在鼻息肉病的形成和复发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型及Ⅱ型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Ⅰ、Ⅱ型受体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RⅠ、TGFβRⅡ在25例慢性鼻-鼻窦炎、21例鼻息肉、17例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TGFβRⅠ、TGFβRⅡ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分别为175.78±7.06、165.00±1.79;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分别为147.33±8.15、147.77±4.62;而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别为125.91±11.26、129.82±1.46。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TGFβRⅠ、TGFβR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比在慢性鼻-鼻窦炎病变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点,提示其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细胞外基质(ECM)变化的特征。方法:Hart-ley豚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实验2 w组、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和对照组。卵清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 w、6 w和12 w。在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处死动物取鼻黏膜组织。鼻黏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数量、测量鼻黏膜上皮厚度;三色胶原染色法染色测定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吸收度。结果:①各实验组鼻黏膜均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上皮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2 w组、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和对照组鼻黏膜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6±12.0)%、(22.9±9.3)%、(21.7±1.3)%和(15.6±4.0)%;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实验2 w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同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TGF-β1吸收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胶原吸收度在各实验组都呈增加趋势。结论:随着抗原刺激延长,鼻黏膜慢性炎症导致与重塑相关的炎性因子表达增强,ECM胶原沉积明显。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中IgE及GM-CSF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组织中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标本中GM-CSF含量,同时观测2组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IgE与GM-CSF的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0.62,均P<0.01),鼻息肉组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问的相互关系,研究TGF-β1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2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喉正常组织的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GF-β1 mRNA的水平。结果:2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10例(47.62%)TGF-β1 mRNA表达阳性。TGF-β1 mRNA与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结论:TGF-β1可作为评定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浸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21例鼻息肉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TGF-β1,MMP-1、7、9以及TIMP-1的蛋白表达量,并比较他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GF-β1、MMP-7、MMP-9及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慢性鼻窦炎组织中TGF-β1和TIMP-1相比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显示出不同的TGF-β1、MMP-7、TIMP-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5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15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SP-D及IL-16表达。结果:SP-D、IL-16在3组中均有表达,但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SP-D和IL-16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D及IL-16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SP-D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IL-16是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并增强了嗜酸粒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