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泽荣 《解剖与临床》2005,10(3):237-23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6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补液、止吐、纠正酸中毒方法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对照组疗法外,加行穴位注射和拔火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3.3%、治疗组96.7%,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5)。结论:穴位注射加拔罐结合两医冶疗妊娠剧吐,疗效好、起效快、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收入CCU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器质性心脏病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部分病例采用胺碘酮转复;其余采用电转复,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3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将两组转复及维持窦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8%(28/36),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18/32),P〈0.05,部分利多卡因无效患者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药物之一,其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动力(a+b),形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自以男性不育为因素289对夫妇进行IUI周期治疗:在授精日,取男方精液进行计算机综合分析,常规方法授精后,将其精液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相比较。结果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力(a+b)%、形态与IUI妊娠结局概率分别是:15.2%,16.3%,16.9%,18.7%;精子密度组:(30~60)×10^6/ml与(60~90)X10^6/ml、≥100×10^6/ml、≤20X10^6/ml比较有差异性P〈0.01;存活率组:30%-60%与60%~80%、≥80%比较有差异性P〈0.01;活力组:30%~45%与10%~20%、20%~30%、〉50%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Ol;形态组:〈15%纽与a〉30%与30%≥A≥15%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力(a+b)%、形态与IUI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一项实验室指标;精子形态与IUI妊娠结局呈正相关;精子较低{密度、活率、活力(a+b)%}与IUI妊娠结局呈正相关;单纯性男性少、弱精子症在IUI周期中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FA、VitB1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探讨了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cy测定采用免疫分析法,FA、VitB1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清Hcy、FA和VitB12的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FA和VitB12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血清Hcy、FA、VitB12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VitB12水平对其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光明  古斌  肖志豪  胡桂高  梁东 《医学信息》2006,19(7):1196-1198
目的 观察抗炎霜治疗湿疹、皮炎的临床疗效,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984例湿疹、皮炎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2例。治疗组给予抗炎霜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外搽患处;对照组用皮炎平软膏外用,用法与治疗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178例(36.10%),显效230例(46.70%),好转67例(13.60%),无效17例(3.50%),有效率82.90%;对照组:痊愈118例(24.00%),显效190例(38.60%),好转151例(30.70%),无效33例(6.70%),有效率62.6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炎霜治疗湿疹、皮炎效果好,起效快,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6)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n=37)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T导向微创钻颅血肿引流冲洗术.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生存患者半年后总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14%(5/37)明显低于对照组42%(1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者半年后的ADLⅠ-Ⅲ级,治疗组81%(26/32)明显优于对照组52%(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导向下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较好方法,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法对肝炎高胆红素血症(TBIL)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凉血活血中药煎剂,1剂/d,分2次日服,疗程4周,对照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80-120mg,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高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0.55%,对照组显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活血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煮血症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CR5反义肽核酸(PNACCRS)及联合应用低剂量雷帕霉素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胰岛移植受体随机分4组:PNA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0.2mg/kg),PNACCR5联合应用低剂量雷帕霉素组,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监测术后IL-2、IFN-γ、1L-10mRNA水平和CCR5蛋白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同时,移植物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联合应用组与单独PNA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相比,移植物存活时问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单独PNACCR5组和联合治疗组IL-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联合应用组IL-10mRNA水平较PNACCR5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联合应用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同PNACCR5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NACCR5能够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同时降低雷帕霉素用量,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9.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60例单胎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传统硬膜外麻醉(EA)组。CSEA组选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12.5mg,然后置管。传统EA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1:1混合液13.17ml。结果:CSEA组和传统EA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不全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低血压、术毕头痛发生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综合了腰麻(SA)和EA的优点,它是一种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官颈糜烂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益。方法将有生育要求的Ⅲ度官颈糜烂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珍珠散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对照组则单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均每3d治疗一次。45d后,比较两组疗效、疗程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7.9%vs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371.6±138.4)vs(483.6±36.6)]元(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32.4±12.1)vs(44.0±3.3)]d(P〈0.01)。治疗组中提前结束治疗患者多于对照组(35/56vs6/5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副作用发生。结论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官颈糜烂疗效好,药物经济学效益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ferritin、FA、VitB12及血脂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和64例体检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erritin、FA与VitB12浓度,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ferritin浓度为(2.11±0.4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t=2.22,P〈0.05);FA浓度为(5.51±4.3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t=4.03,P〈0.001);而VitB12浓度脑梗死组为(492.71±338.92)pg/ml,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脑梗死组TG、TC、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监测血清ferritin、FA及血脂水平,适当补充FA,可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镁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干预组(n=67)和对照组(n=65),干预组在接受溶栓前30分静脉给25%硫酸镁20ml,两组病人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成功病例(镁剂治疗组n=39,对照组n=36)的心律失常、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心肌顿抑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镁干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少(P〈0.02),心肌酶峰值较低(P〈0.001),梗死心肌和顿抑心肌节段较少(P〈0.005),左室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镁剂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液中圆形细胞对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IUI治疗的不孕患者精液情况1293个治疗周期,其中选择标准是处理前的精液液化时间≤60mim,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PTMS)〉5×10-6/ml的患者,根据处理前精液中圆形细胞浓度分成3组:I组,≤1×10-6/ml;Ⅱ组,〉1×10-6/ml,≤5×10-6/ml;Ⅲ组〉5×10-6/ml。比较各组间的精液参数和IUI妊娠率。结果1293个IUI周期共获得181例妊娠,总周期妊娠率是14.00%。精液中圆细胞浓度大于5×10-6/ml组妊娠率极显著低于其它两组,(OVSl3.4%;0VS27.86%,P〈0.01)。而在流产率组Ⅰ组Ⅱ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IuI治疗周期中处理前精液中圆细胞浓度大于5×10-6/ml时可能会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并发症患者血清叶酸(Folic acid 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探讨其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5例妊娠并发症患者和62例正常健康的晚期孕妇进行血清FA、VitB12和Hcyy的测定,FA和VitB12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cy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分析不同组别的三者异常水平的差异。结果妊娠并发症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和正常非孕组(P〈0.01),FA和VitB12低于正常晚孕组和正常非孕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并发症组与正常晚孕组和正常非孕组FA、VitB12及Hcy异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孕妇妊娠期若缺乏FA及VitB12,可导致孕妇贫血、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及早产儿,还可能引起高Hcy血症,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诱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IH),对母儿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FA、VitB1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叶酸(FA)、VitB12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放免法测定FA和VitB12。对7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测定,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进行了血清hs—CRP和FA、YitB12水平的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FA、VitB1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经治疗后一个月血清hs—CRP和FA、VitB12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且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FA、VitB12水平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梅毒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分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梅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5例,对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对对照组单纯实施西药干预治疗,均治疗2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RPR滴度、TRUST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5.42%与血清学治愈率7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8.57%与血清学治愈率57.14%(P〈0.05);治疗前两组RPR滴度在各区间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PR滴度在1:2~1:4区间占比22.92%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0.05),1:32~1:64区间占比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TRUST转阴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P〈0.05)。结论与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且更有利于改善患者RPR滴度分布,促进TRUST转阴,因此推荐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氧疗法(Ozone therapy)联合化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Tn1/Tn2漂移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67例初治NH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化疗同时联合三氧(Ozone,O3)治疗,采用q自血回输(Major O3 auto-haemotherapy,MAH)和O3直肠注气疗法(Rectal O3 gas insutfiation,RI),应用两个周期。对照组单用相同化疗方案治疗。两组均化疗两周期,化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分别反应1h1、Th2细胞的数量,同时评价疗效以及肿瘤标志物LDH和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①NHL患者Tn1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2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n1/Tn2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Tn1细胞较治疗前升高(P〈0.05),Th2细胞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Tn1/Th2较治疗前升高(P〈0.05),LDH和β2-MG较治疗前降低;③对照组1h1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Th2细胞较治疗前升高(P〈0.05),Tn1/3h2和LDH较治疗前降低(P〈0.05),β2-MG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1h1细胞高于对照组,Th2细胞、LDH和β2-MG低于对照组,Tn1/Th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R)64.9%,部分缓解(PR)29.7%,有效率(CR+PR)94.6%;对照组CR40.0%,有效率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R率及有效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n1/Th2平衡失调并向Th2方向漂移。受化疗打击后Tn1反应向Th2漂移,抗肿瘤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O3可使化疗后Tn1/3h2平衡向1h1方向漂移。O3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比,可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秀红 《医学信息》2006,19(6):1053-1054
目的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氧流量为1~31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络酮2mg加入5S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以后给予纳络酮2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三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leptin、FA和VitB12测定(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FA和VitB1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经治疗一个月后血清leptin、FA和VitB12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leptin、FA和VitB12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疗效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BI)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SBI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伤后6个月根据GCS评分判定预后,结果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与死亡。结果:在发病后1周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亚低温组为39.29%、对照组为81.48%(P〈0.005),外伤后癫痫发生率亚低温组为21.43%、对照组为48.15%(P〈0.0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恢复良好者在亚低温组为46.43%、对照组为18.52%,亚低温组的病死率为21.43%、对照组为48.12%,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利于降低SBI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