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股骨近段CT扫描与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做好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预测的前提是对股骨近段的充分了解和精确测量,但X射线片仅提供一个平面图像,不能了解股骨近段横断面的情况,而股骨上段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目的:观察股骨近段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61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股骨近端CT扫描,选取股骨小转子最突出处上方2cm股骨颈平面(T20)、股骨小转子最突出点处的股骨转子区平面(T0)和股骨干髓腔最狭窄处平面(N)的横断面CT影像。测量股骨颈平面髓腔长径、宽径、内侧径;小转子平面髓腔长径、内侧径;股骨峡部平面髓腔长径、宽径、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股骨颈T20长径40.8~63.3mm,平均(49.6±5.1)mm;T20宽径13.3~29.1mm,平均(22.4±3.4)mm;T20内侧径7.2~14.6mm,平均(10.6±1.6)mm。股骨转子区T0长径20.5~40.2mm,平均(28.7±4.4)mm;T0内侧径4.3~13.0mm,平均(8.1±1.7)mm。股骨峡部N长径8.2~22.4mm,平均(14.1±3.1)mm;N宽径6.1~17.9mm,平均(10.2±2.9)mm;N皮质厚度2.7~12.7mm,平均(7.5±1.8)mm。提示股骨近端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对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背景:做好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预测的前提是对股骨近段的充分了解和精确测量,但X射线片仅提供一个平面图像,不能了解股骨近段横断面的情况,而股骨上段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目的:观察股骨近段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61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股骨近端CT扫描,选取股骨小转子最突出处上方2cm股骨颈平面(T20)、股骨小转子最突出点处的股骨转子区平面(T0)和股骨干髓腔最狭窄处平面(N)的横断面CT影像。测量股骨颈平面髓腔长径、宽径、内侧径;小转子平面髓腔长径、内侧径;股骨峡部平面髓腔长径、宽径、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股骨颈T20长径40.8~63.3mm,平均(49.6±5.1)mm;T20宽径13.3~29.1mm,平均(22.4±3.4)mm;T20内侧径7.2~14.6mm,平均(10.6±1.6)mm。股骨转子区T0长径20.5~40.2mm,平均(28.7±4.4)mm;T0内侧径4.3~13.0mm,平均(8.1±1.7)mm。股骨峡部N长径8.2~22.4mm,平均(14.1±3.1)mm;N宽径6.1~17.9mm,平均(10.2±2.9)mm;N皮质厚度2.7~1...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关节大多根据西方人种设计,与国人股骨近段髓腔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段横断面的髓腔内径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方法:通过CT对61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年人的健侧股骨近段进行扫描,连续扫描3层,层厚均2mm,测量股骨颈平面、股骨小转子平面、股骨峡部平面的髓腔内径等参数。结果与结论:股骨峡部平面的各径线之间、股骨颈平面的宽径与内侧径之间、股骨小转子平面的长径与内侧径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股骨颈平面的长径、宽径、内侧径及股骨峡部平面的皮质厚度在男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测3个平面的径线可为该类型股骨假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郝廷  余斌  郝增涛  冯卫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292-2295
背景:有研究表明股骨远端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设计参数多为参照西方人种数据,且其产品规格有限。目的:对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手术相关解剖CT数据进行数字化测量。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的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立体图形中测量股骨远端宽;股骨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股骨外侧髁干角;自股骨大转子下缘5cm至外上髁每隔5cm划分为1段,共分为5段,分别测量每段中部股骨内外侧皮质及髓腔横径。结果与结论: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固定后,股骨远端左右侧宽分别为(84.80±1.27)mm和(84.60±1.40)mm;股骨外侧髁前后径分别为(67.36±1.41)mm和(66.27±1.42)mm;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分别为(42.53±3.42)mm和(42.98±1.25)mm;股骨外侧髁干角分别为(7.58±0.69)°和(7.66±0.79)°,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质CT影像相关指标测量在老年人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髋部CT检查的120例疑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均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测,对比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的CT值、骨皮质厚度及骨密度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CT影像学参数对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患者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的松质骨CT测量值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转子间内侧皮质厚度、转子间外侧皮质厚度、股骨颈内侧皮质厚度、股骨颈外侧皮质厚度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间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测量相关指标与骨折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各指标与骨折的AUC曲线面积大小依次为:股骨颈外侧皮质厚度(0.865)、转子间外侧皮质厚度(0.845)、转子间骨密度(0.722)...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年人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厚度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正常成年人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的厚度,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选择20~25岁的健康者92名,超声测量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厚度。结果男性负重关节面内、外侧软骨厚度测量值分别为(1.65±0.29)mm、(1.81±0.27)mm,女性分别为(1.51±0.26)mm、(1.62±0.25)mm。男性关节面软骨厚度大于女性,膝关节外髁面的关节软骨厚度大于内髁面,滑车关节面软骨厚度大于负重面(均P〈0.05)。男性负重关节面软骨厚度内、外侧分别大于1.12mm、1.37mm,女性分别大于1.09mm、1.21mm。结论超声测量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的厚度,可为建立中国人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厚度的正常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基于QCT数据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与双能X线吸收仪(DXA)在股骨颈骨密度(BMD)测量上的相关性,探讨基于QCT数据CAD在BMD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57岁,男9例,女41例。本研究对象均行Philips Brilliance型64排螺旋CT扫描和Norland XR-36型DXA测量股骨颈BMD,螺旋CT扫描时垫有CT设备通用性体模的双股骨上段。应用OsteoCAD1.1软件分析同侧股骨颈CT数据,测得BMD。应用SPSS 11.0统计、对比OsteoCAD软件分析测量股骨颈BMD和DXA测量股骨颈骨密度的各组数据。结果:①OsteoCAD软件分析测量股骨颈BMD结果:松质骨BMD:均值(216.05±60.80)mg/cm^3;整体骨BMD:均值(344.61±66.93)mg/cm^3;皮质骨BMD:均值(538.54±60.95)mg/cm^3。DXA测量股骨颈BMD结果:均值(0.8029±0.1265)g/cm^2。②SPSS Linear Regression法显示上述两组数据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松质骨=0.873、r整体骨=0.817、r皮质骨=0.735,经t检验,相关系数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OsteoCAD软件能够自动划分并测量皮质骨、小梁骨,和测量股骨颈长度及最小截面积,可以准确、有效地反映骨强度信息。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关节大多根据西方人种设计,与国人股骨近段髓腔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段横断面的髓腔内径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方法:通过CT对61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年人的健侧股骨近段进行扫描,连续扫描3层,层厚均2 mm,测量股骨颈平面、股骨小转子平面、股骨峡部平面的髓腔内径等参数.结果与结论:股骨峡部平面的各径线之间、股骨颈平面的宽径与内侧径之间、股骨小转子平面的长径与内侧径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 < 0.05).股骨颈平面的长径、宽径、内侧径及股骨峡部平面的皮质厚度在男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所测3个平面的径线可为该类型股骨假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构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4—03在河北骨科研究所完成。将10根股骨随机分成倒等腰三角形组和正等腰三角形组,每组5根。倒、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标本,用生物力学机(长春市实验机研究所产CSS-44020生物力学仪,河北骨科研究所提供)测试、比较两种空间构型抗压、抗扭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所得实验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倒等腰三角形组的抗压、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别(P〉0.05);600和750N垂直载负下,倒等腰三角形组股骨头下沉位移(0.933&;#177;0.135)和(1.310&;#177;0.217)mm,正等腰三角形组股骨头下沉位移(1556&;#177;0.235)和(1.975&;#177;0.250)mm;扭转2&;#176;和4&;#176;所需力矩,倒等腰三角形组(3.148&;#177;0.765)和(6.658&;#177;2.021)N&;#183;m,正等腰三角形组(2.847&;#177;1.130)和(5.392&;#177;1.601)N&;#183;m;最大垂直载荷倒等腰三角形组(2069.97&;#177;200.864)N,正等腰三角形组(1614.57&;#177;80.567)N]。结论:对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应用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空心加压螺钉比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标本,可获得更好的抗压和体现其最大垂直载荷性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50件(25对)正常国人的股骨标本,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对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图像中选择标准化层面分别测量股骨前弓角、近段股骨髓腔长度、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的夹角(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以及股骨颈前倾角.应用Pearson二元相关分析明确以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近段股骨髓腔长度为(175.6±8.6)mm;股骨前弓角为(10.6±1.8)°;在经股骨距内缘层面、中份层面和外缘层面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分别为(12.7±1.2)°,(6.3±0.9)°,(0.3±O.06)°;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为(18.8±2.7)°;股骨颈前倾角为(11.0±2.3)°.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前弓角和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14).在矢状面上,由内侧向外侧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逐渐趋向一致.虽然在外观上近段股骨在干骺端部位存在后弓,但近段股骨髓腔的轴线为直线,近段股骨髓腔无后弓.提示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柄假体更能够适应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形态.干骺端髓腔内壁的较大倾角使其成为股骨近端应力承载的最重要部位,因此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应作为假体选择和术前计划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的短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mm,短缩≥10mm,短缩≥20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mm,平均(5.21±5.49)mm。股骨颈短缩≥5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10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20mm的发生率为3%(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5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5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以门齿为标志点测量各主要解剖结构与其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椎动脉与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寰枢椎的形态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0.72—29.70mm、右侧为20.36—28.98mm,C2水平左侧为13.10-23.00mm、右侧为13.85—24.02mm。前结节、齿突前面、齿突后面、硬脊膜、脊髓以及C2椎体前缘和C3椎体前缘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9.24—88.16mm、74.95—96.27mm、84.77-107.39mm、87.65—111.45mm、91.38—116.11mm、76.21—92.77mm和78.53—105.13mm。寰椎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最大横径为(15.1±1。6)mm,最大矢状径为.17.7±1.3)mm,上关节面外缘到中线的距离为(26.1±1.7)mm,横突孔入口与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为(8.1士1.3)mm。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复杂,经口咽入路在解剖安全范围内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健康成人股骨头及颈部的MR弥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股骨头、颈MR弥散加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WI在股骨头病变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90人,共180个髋关节参与研究,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7.3岁.志愿者纳入标准:①双侧髋关节发育对称、无髋关节疼痛症状,影像学排除髋关节疾病;②无外伤及手术史;③无代谢性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骺板在股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内固定的设计要求尽量避免对骺板的损伤,因此对儿童股骨骺板的定位显得尤其重要。 目的:探讨新型儿童股骨颈螺钉固定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由南华大学解剖室提供的6具儿童尸体上取下股骨12根,X射线排除骨病后,分别采用3枚新型儿童股骨颈螺钉固定;3枚2.0 mm克氏针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其轴向压缩、扭转刚度。 结果与结论:轴向压缩刚度及最大3 N·m 的扭转力矩下扭转刚度,儿童股骨颈螺钉分别为(190.74±20.88) N/mm、(0.18±0.045) N·m/(°),克氏针为(138.95±15.19) N/mm、(0.120±0.036) N·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儿童股骨颈螺钉的抗压能力和抗扭能力上明显强于克氏针。实验说明儿童股骨颈螺钉是一种符合儿童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能够满足儿童股骨颈骨折需要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骨代谢、内分泌异常及使用激素,常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当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时相对于常规髋关节置换具有不同的特点。目的:观察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问收治15例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8例(1例为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关节炎2例,共16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包括全髋关节置换9髋(生物型5髋,股骨侧为骨水泥型4髋),人工股骨头置换7髋(生物型2髋,骨水泥型5髋)。出院后门诊随访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有无透亮区出现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呈偏态分布,中位数时间为30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置换前的(53.0±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6.0±3.8)分。SF-36评分由置换前的(65.0±2.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3.0±4.9)分。出院前出现5例并发症,2例置换后透析时出现低血压休克,2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置换后随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感染等并发症。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解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由于本身终末肾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置换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越    杨祥雷  王辉  李会杰 《中国临床康复》2013,(23):4363-4370
背景:目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提倡早期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头颈开窗减压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头颈开窗减压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36髋),单髋6例,双髋15例;年龄22-50岁,平均33:6岁;病史8个月-3年,平均1.4年;按ARCO分期标准,Ⅰ期7髋,Ⅱ期29髋。根据治疗前后症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X射线及CT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36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其中29髋疼痛消失,活动自如,X射线、CT显示股骨头密度、骨小梁结构、髋关节间隙比治疗前明显改善,疗效为优;6髋病情缓解,疗效为良;1髋病情加重,疗效为差,治疗总优良率为97%(35/36)。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0.9+5.6)分增至治疗后平均(90.5±5.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颈开窗减压病灶清除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若要取得完美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背景:乙醇已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致病因素,其所致的骨髓内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起病的重要原因,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从分子水平观察在乙醇作用下脂肪细胞结构功能的变化,以期分析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代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大白兔股骨头髓内脂肪组织,分离获取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色行细胞表型鉴定。取传代稳定的髓内脂肪细胞,将盖玻片切割成10mm×10mm,种植前置入24孔培养板孔内,分为乙醇组和对照组,每组24孔,每孔为1个样本。对照组不加乙醇,乙醇组加入0.15mol/L乙醇,分别于4,6,8,10d更换培养液,换液时不再加入乙醇,均培养至10d。培养终止后,取出盖玻片行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并计数。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延长,乙醇组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2组小脂滴均逐渐增多、增大,但乙醇组更明显。培养4,6,8,10d的髓内脂肪细胞数量乙醇组分别为(200.90±24.60),(1102.30±76.73),(1160.30±28.37),(1199.70±44.74)个/cm^2;对照组分别为(99.80±10.82),(0.40±94.71),(1000.20±41.85),(1059.80±26.79)个/cm^2,脂肪细胞数量随乙醇作用的时间延长而增多。提示乙醇能够促进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这可能是长期酗酒后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多,骨内压增加,血流灌注减少,导致缺血,从而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mm,其中高度≥3.0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椎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