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比值与相应的Cobb角度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凸凹侧AEMG比值,并与相应Cobb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EMG比值与Cobb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4,(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AEMG比值与Cobb角呈正相关,表明Cobb角度越大,凸凹侧的肌力差异越大,失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彭超  綦湘  付娉婷  秦爽  矫玮 《循证护理》2022,(23):3131-3137
目的:系统评价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支具治疗AIS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5月20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然后用RevMan 5.4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涉及1 11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支具治疗相比,非支具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自我形象/外观[SMD=-0.15,95%CI(-0.27,-0.03),P=0.01];亚组分析显示,运动疗法能提升AIS病人的精神健康/心理水平[MD=-0.24,95%CI(-0.35,-0.12),P<0.000 1],治疗后总分高于支具治疗组[SMD=-0.84,95%CI(-0.85,-0.11),P=0.01]。但支具组与非支具组在疼痛[MD=-0.01,95%CI(-0.06,0.04),P=0.81]、精神健康/心理[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肌群肌力改善及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9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具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肌群肌力改善情况、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肌群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儿肌群肌力水平,改善Cobb角,降低疼痛感,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能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屈膝肌力及伸膝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纳入2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组)和20例健康正常人(正常组),应用动态平衡仪进行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包括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稳定性测试:包括完成稳定性测试全部随机目标跟踪的时间,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和前、后、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8个方向上的控制能力。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组在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左右方向稳定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1),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前方控制能力、后方控制能力、左方控制能力、后右方控制能力测试值低于正常组,而完成该测试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1)。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正常成人胫腓骨及足部的薄层扫描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类型骨折,并与锁定钢板进行装配生成实验模型,各组模型加载相同的轴向压缩载荷600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三种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步态下,胫骨在骨折各组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锁定钢板在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骨折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中立相<落地相<离地相;在胫骨中段螺旋形骨折中应力分布由小到大为:离地相<中立相<落地相;提示在运动步态中,钢板和胫骨均在离地相受力最大。钢板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或边缘;而胫骨的应力分布在骨折线以上靠近近端,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就胫骨整体而言,呈现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正常成人胫腓骨及足部的薄层扫描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类型骨折,并与锁定钢板进行装配生成实验模型,各组模型加载相同的轴向压缩载荷600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三种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步态下,胫骨在骨折各组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锁定钢板在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骨折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中立相〈落地相〈离地相;在胫骨中段螺旋形骨折中应力分布由小到大为:离地相〈中立相〈落地相;提示在运动步态中,钢板和胫骨均在离地相受力最大。钢板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或边缘;而胫骨的应力分布在骨折线以上靠近近端,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就胫骨整体而言,呈现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背景:膝内、外翻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形态,除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外,还可能改变相邻关节髋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也就是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力学传导.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影响. 方法:取成年男性鲜尸体下肢标本3个,剔除附着的肌肉组织,保留骨膜、韧带及关节囊,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模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标本分为中立位组、膝内翻10°组、膝内翻20°组、膝外翻10°组和膝外翻20°组.实验中骨盆的位置选择单足站立中立位.标本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加载至50 kg,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顶负重区的负重面积、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 结果与结论:髋臼顶区中立位时股胫关节面负重面积为(6.33±0.12) cm2,平均应力(3.62±0.33) MPa,峰值应力为(4.58±0.20) MPa.当膝内、外翻达10°时,髋臼顶区负重面积减少,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有明显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膝内、外翻达20°时髋臼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结果提示:随膝内、外翻畸形程度的不同,髋臼负重顶区的负重面积、峰值应力及平均应力也发生变化,当膝内、外翻达20°时,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这可能是膝内外翻畸形造成髋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膝骨关节炎内、外翻畸形患者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背景:步态规律主要应用人体行走的运动学、动力学等参数进行描述.目前在运动医学、康复工程和仿生学等领域,步态分析可为确定疾病诊断、康复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应用基于人体运动图像的测量装置系统,采集人体在跑步机上行走的下肢运动步态视频,分析人体步态运动规律. 方法:采用基于双摄影机的人体运动图像捕捉系统,在人体的左右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脚板设置标识点,对人体在跑步机上行走的下肢运动步态视频进行采集.应用图像边缘检测的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图像处理和分析,得到人体正常步速行走时,左右大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腿与竖直方向夹角、脚板与竖直方向夹角及膝关节、踝关节标识点的关节角度变化规律. 结果与结论:基于视频图像边缘检测人体下肢的运动步态,成本相对低廉,数据误差较小,精度与进口设备较接近.应用该测量结果初步构建了人体步态行走数据库,为建立步态评定标准、异常步态判别以及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认为骨的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密切相关。由于人类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影响髋臼骨小梁的方向。目的;观察不同物种髋臼骨小梁方向的差异。方法:X射线观察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的成人双侧髋骨干燥标本和成年恒河猴髋骨标本,将采集到的图像输入Imagineproplus6.0,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后,得出O°--180°的频谱值,计量不同的角度骨小梁的数量。结果与结论:人类髋骨在O°及90°频谱值最大,与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而恒河猴髋骨的频谱值分布较为弥散,没有明显的峰值。说明人类髋臼区域骨小梁主要沿90°及180°方向分布,与特化的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说明髂坐束的出现是与直立行走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方法能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缺的了一定的效果。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至2012年相关文献,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细胞标记及体内示踪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共纳入3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常用的细胞标记及示踪法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抗原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和 MRI对比增强剂标记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介入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胸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为明确脊柱形变与躯干外观畸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前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使用Scoliometer测量患者的躯干倾斜角(ATI);选取患者近一个月的脊柱全长X光片,测量Cobb...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2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比较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相关性.[结果]术前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病人术后正位Cobb角与个体弯曲数目、牵引后的B位Cobb角及牵引前BCR有回归关系(P<0.05);主胸段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与牵引前后正位Cobb角改变、B位Cobb角改变及BCR改变具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东  武继祥  黄丹 《中国康复》2014,29(2):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单侧弯的疗效。方法:脊柱单侧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睡觉时佩戴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8-10h ,对照组佩戴传统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20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躯干位移(TS)和肺活量(VC)的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Cobb角度、AVT及TS距离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VC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适合青少年C型侧凸治疗,其矫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规划,但是就其预测参数的准确性目前尚未见直接的分析与报道. 目的:基于 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指导作用的精确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在 Mimics 软件下,随机对30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共136个椎弓根行内固定前 CT三维重建,并通过内固定前模拟模块预测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并与内固定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行三维重建,设计最佳钉道并模拟置钉,预测椎弓根螺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与通过 C 型臂及内固定中导航系统等方式置钉后实际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并且内固定后行 CT 扫描见置钉位置及长度均良好.说明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制定置钉参数,能比较精确的指导内固定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有一致公认的调查问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可以用于临床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相关基础。目的:制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调查问卷用于患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从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X射线检查7个方面搜集整理共20个条目,初步建立调查问卷的条目框架,并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与结论:制定的调查问卷共包含7个纬度,经过专家咨询、筛选修改后调整17个条目,本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显示总的Cronbach’s系数为0.974,内容效度分析显示问卷的测量的题目能够代表所测内容,内容效度较高。说明实验研究所设计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于临床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其出血多、创伤大。而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作为微创新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新鲜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先行脊柱外固定器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根据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前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除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4例不同程度骨水泥漏,1例脑脊液漏(严密缝合后愈合)。结果可见联合应用脊柱外固定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