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与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胜文  于微 《河北医药》2000,22(3):177-178
目的 评价尿激酶(UK)冠脉内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冠脉溶栓组(A组)及静脉溶栓组(B组)各29例,分别给予UK治疗。结果 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A组82.8%与B组62.1%比较,P〈0.05。但出血并发症B组10.3%与A组3.5%相比较,P〈0.05。结论 冠脉内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的,可明显改善病人近期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患者的死因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以及血栓的形成。然而这些情况都是源于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的结果。研究证明,心肌细胞坏死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控制心肌梗死面积的最有效方法便是在心肌梗死早期极可能的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如果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能够灌注再开通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尽早恢复流通,心肌细胞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就能够尽最大可能阻止梗死面积的再扩大。因此,溶栓成为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就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效果哪一个更好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 4 7例 ,2 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2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住院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5 2 0 % ;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达到TIMI 3级血流。AMI后 1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溶栓组为 4 4 3± 11 6 % ,直接PCI组为 6 4 5±9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1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CI组 (47 2± 9 6 %VS 6 4 5± 9 1%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性PCI者为 2 4 0 %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1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CI组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溶栓组因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CI的比率高于直接PCI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8 0 %VS0 % ,P <0 .0 5 )。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CI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住院死亡率。补救PCI也能有效地开通IRA ,获得TIMI13级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rtPA静脉溶栓与直接PTCA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72例,PTCA支架术8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IRA的再通率溶栓组56例(77%),PTCA组84例(100%),P<0.01。PTCA治疗降低了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发心梗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溶栓组0.51±0.18,PTCA组0.56±0.14(P<0.01)。住院病死率溶栓组4例(5.5%),PTCA组2(2.5%)无显著差异。1年期观察PTCA组治疗降低了心绞痛、再发心梗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VEF PTCA组0.58±0.18,溶栓组0.50±0.09,P<0.01。结论:直接PTCA支架治疗AMI与rtPA静脉溶栓相比具有较高的IRA再通率及良好的近期及1年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分别成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41例首发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其中2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21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溶栓组(0%vs33%,P<0.05),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溶栓组[(57.50±5.84)%vs(50.86±5.53)%,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溶栓组(7.95dvs10.38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CI能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NT)患者120例,静脉溶栓后分为两组,PCI组68例,于发病7~14d行冠脉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60例予PCI,对照组52例则未行PCI。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按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处理,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统计:PCI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15例,占22.0%,对照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6例,占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对比发病1周的指标,PCI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升高,对照组的LVESD,LVEDD则明显增加,LVEF下降明显。两组比较,LVEF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NT予静脉溶栓联合PCI比单纯静脉溶栓能更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室收缩功能,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标升 《哈尔滨医药》2011,31(3):167-16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冶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22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18例,再通率为81.18%.1例因Ⅲ度房宣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8.
罗玲英  程友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81-1382
目的杯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桂的疗教与护理要点。方法实验组(20例)采用院前1h内静脉溶桂治疗,对照组(20例)1~6h溶栓,两组均用尿激酶静滴。结果实验组中有18例再通,再通率为90%.死亡1例;对照组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0%,死亡3例。两组冠脉再通率与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可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STEMl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其中32例患者接受PCI术,36例未行PCI术者作为对照,比较随访期间两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后择期PCI术可明显减少患者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和非静脉溶栓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22例,占73.3%,非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12例,占40%,静脉溶栓组30d死亡2例(6.7%),非静脉溶栓30d死亡8例(26.7%),(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静脉溶栓组均低于非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早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双福 《云南医药》2007,28(1):58-59
静脉溶栓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如何选择静脉溶栓药物,及时进行溶栓开通阻塞血管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尿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进行对比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冠脉介入(PCI)与静脉溶栓(IV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绞痛发生率、血栓、冠状动脉开通率、心功能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比较,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率高达95%,心绞痛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接受静脉溶栓(IVT)的患者。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开通率高,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并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178例AMI患者 ,分为PCI组105例和静脉溶栓组73例 ,比较其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PC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成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结果 :(1)PCI组与溶栓组比较 ,血管再通率 (99.0 %vs52.1 % ) ,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5.63±1.99)hvs (7.05±3.02)h]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0.9%vs8.2% )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0.5 %vs21.9 % ) ,再梗死率 (1.9%vs11.0 % ) ,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住院病死率PCI组低于溶栓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9 %vs8.2% ,P>0.05)。 (2)PCI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溶栓组[ (59.76±8.56) %vs (55.65±9.51) % ,P<0.01] ;EDD水平显著低于溶栓组[(53.43±5.42)mmvs (56.55±6.89)mm ,P<0.01]。 (3)PCI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高 (P<0.01或P<0.05) ,而EDD低于后两者 (P<0.01)。结论 :与溶栓比较 ,直接PCI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左室功能 ,降低病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属内科急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溶栓治疗是近几年来治疗急性心梗的主要进展之一。通过溶解冠脉内血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对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杨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487-488
目的探讨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比对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份就诊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49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后未发生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平均住院天数为(7.43±4.62)d,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及时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未溶栓对照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6周后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验证老年AMI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按治疗方案随机将老年AMI患者分配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并给于相应治疗,(即分别给以常规 溶栓治疗或常规治疗)。通过观察冠脉再通率,LVEF和死亡率来总结分析疗效。结果:通过两组再通率、LVEF.死亡率的对比,证实溶栓组的再通率、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善至高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大价值,只要适应证掌握准确,老年人溶栓治疗不失是一项有益,有效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士梅 《安徽医药》2010,14(8):964-96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该科2005年2月~2009年6月收治AMI患者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30 min滴完。结果本组30例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19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3%,未通11例,占37%,仅2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因其疗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清 《河北医药》2009,31(11):1346-1347
对于没有急诊PCI条件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最重要的紧急疗法。冠状动脉闭塞后溶栓治疗成功率与冠状动脉闭塞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离胸痛发作时间越短,血管再通率越高,左心功能恢复也越早。因此,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我院对32例AMI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AMI)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35例AMI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常规治疗的主要方式、溶栓成功的指标。结果 2h内溶栓成功11例,2~6h溶栓成功13例,6~12h溶栓成功7例,〉12h溶栓成功4例。冠状动脉再通共29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在AMI发病1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