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机接口技术是逐渐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外部设备是脑机接口技术的输出媒介, 其功能及设计取决于患者的需求和想法, 具有能直接被患者接触、感知的特性。本文将从外部设备的角度系统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 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 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 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 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均每日1次, 每周训练5 d, 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和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FMA评分、TUGT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TUGT和10MWT分别为(27.70±4.50)分、(21.05±11.03)s、(0.77±0.42)m/s,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 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联合多模态感知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严重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在院康复脑卒中慢性期患者12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联合多模态感知反馈训练。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同时测量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双侧M1区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探讨脑机接口训练对脑重塑的影响。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和评估,其中,FMA-UE及ARAT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FMA-UE从基线的(13.50±8.20)分提高到(15.92±9.28)分,ARAT评分从基线的(3.08±5.96)分提高到(4.75±7.52)分;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均不能主动伸展腕关节,2例受试者有小范围的主动屈腕,而在干预后,4例患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患侧腕关节自主伸展,6例患者出现显著的腕关节主动屈曲;所有患者的BI评分均未显示出显著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事件。 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联合多模态感知反馈训练或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严重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脑机接口(BCI)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不同BCI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关于BCI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2组患者偏瘫侧肩、肘关节肌肉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部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88±0.62)和(1.15±0.47)分]、肘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75±0.58)分和(1.30±0.49)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9.52±8.06)分和(43.19±8.55)分]及FIM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36±9.80)分和(64.57±8.91)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筛选出想象策略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有效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不固定想象内容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ARA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运动相关脑区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肩前屈特定角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和综合康复治疗,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佩戴角度传感器, 做肩关节特定屈曲角度(30°、60°、90°)训练, 每周5 d, 共6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 比较2组患者完成不同肩关节屈曲角度虚拟任务时的实际肩前屈角度, 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UE)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肱二头肌痉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完成不同肩前屈角度任务下的实际肩前屈角度、FMA-UE评分、M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完成30°、60°、90°肩前屈角度任务下的实际肩前屈角度均接近于任务角度(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60°、90°肩前屈角度任务下的实际肩前屈角度更接近于任务角度(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FMA-UE评分[(38.26...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步态康复多集中于平衡、速度、功能活动性等方面的训练, 很少关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对称性。分带行走训练是一种由感觉预测错误引起运动行为变化的运动学习过程, 该训练能够放大适应过程的初始不对称, 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的空间不对称。本文从机制、神经生理学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分带行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测定患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 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 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 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 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同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5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运动想象组(MI)和优化运动技能组(OMP),每组各15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I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1次/d,5d/周;OMP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1次/d,5d/周;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均1次/d,5d/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采用简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②治疗4周后联合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优于MI组和OMP组(P0.05);而MI组和OMP组之间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动想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患侧M1区间歇Theta节律刺激(iTBS)联合外周磁刺激(PM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刺激组、中枢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包括调控血压血糖、营养神经、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每次训练时间45 min。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联合刺激组加用患侧M1区iTBS联合患肢Erb′s点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中枢组加用患侧M1区iTBS联合患肢Erb′s点rPMS假刺激, 假刺激仅将线圈垂直于刺激表面;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磁刺激。每日1次, 每周5 d, 共治疗10次。所有45例患者中, 仅对照组有1例因患者个人原因退出, 未能完成治疗, 余44例均完成10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治疗后), 对患者行患侧拇短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波幅测定;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 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行为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拟定指标体系初稿。2023年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16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函询问卷发放,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 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6/16)、93.75%(15/16);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38、0.944,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7、0.317(P<0.001)。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行为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完成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23例,收集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有失语症、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是否使用肉毒毒素、损伤半球、患侧手指屈肌改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 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 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半球间抑制(IHI)是指一侧大脑半球对另一侧半球产生的抑制作用。IHI失衡是阻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现有的文献, 就IHI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以及通过调控IHI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H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往往遗留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及时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功能是其治疗重点。经颅超声刺激(TUS)能在无创情况下溶解血栓,改善循环,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神经调节功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辅助治疗手段,TUS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康复疗效,已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TUS的作用机制、康复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联合RT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tDCS联合RT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和组块试验(BBT)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采用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价2组患者ADL能力。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分别为(45.50±4.75)分、(3.10±1.01)分、(3.32±0.97)分和(23.75±...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