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5月,采取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6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44例,男1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岁,平均手术时间73.9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2.0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6g/L,术后93.7g/L,降低了24.9g/L;术前Hct平均33.1,术后25.2,降低了7.9;采取输血支持的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81.5岁,平均手术时间72.4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9.8mL,平均输血量624mL,术前Hb平均98.1g/L,术后94.5g/L,降低了3.5g/L;术前Hct平均30.1,术后28.1,降低了2.0。按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877mL和884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0.2%和81.2%。结论隐性失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医学综述》2019,(24)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内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53例65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存在大量失血分为两组,大量失血组67例,非大量失血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快速血栓弹力图指标[激活凝血时间(TEG-ACT)、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术后血红蛋白及围手术期输血情况。结果大量失血组患者的FIB水平较非大量失血组显著降低[(3. 1±0. 9) g/L比(3. 4±1. 1) g/L](P <0. 05);两组患者的DD水平均升高,且大量失血组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大量失血组[67. 2%(45/67)比43. 0%(37/86)](P <0. 05)。大量失血组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大量失血组[(10. 1±1. 3) g/L比(11. 6±1. 3) g/L](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血量增加以急诊入院时FIB水平降低、DD水平显著升高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髓内及髓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特点,探讨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75例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髓内组)和88例行髓外固定手术治疗(髓外组)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的Hb及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分析不同性别、年龄、BMI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差异。结果髓内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外组[(40.2±4.0)min比(60.8±6.0)min,P <0.05]),术中出血量[(48.8±2.6)ml比(123.8±6.9)ml]、术后显性失血量[(62.4±13.9)ml比(74.0±14.8)ml]亦明显少于髓外组(P <0.05),术后隐性失血量[(384.0±26.3)ml比(243.5±26.4)ml]、术后总失血量[(446.4±35.5)ml比(317.5±30.4)ml]明显多于髓外组(P <0.05)。髓内组和髓外组术后3 d的Hb分别为(82.4±7.3)g/L和(94.1±8.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进行内固定复位。所有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Barther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钢板(DCS)、Gamma髓内钉、股骨近端重建带锁髓内钉及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共65例,其中DHS组18例、DCS组8例、Gamma钉组23例、重建钉组14例、PFNA组2例。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3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Gamma钉、重建钉及PFNA它们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为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骨科疾病,其发病的年龄比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年龄大,合并症多。过去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对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共37例,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1~16个月,平均13.6m。优21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正确手术操作,DHS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指导依据.方法对54例采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记录出血量135 mL,平均失血量(平均围手术期失血量)为698.31 mL.结论手术记录出血量并不反应围手术期失血量(包括创伤后手术前、术中、术后的失血),以此作为围手术期患者的补液治疗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如术前评估及准备、心理护理、控制原发病、生活护理、牵引护理;术后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以及术前、术后护理,无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大,只有实施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要点、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5月应用PFN A治疗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骨折均骨性愈合,优良率92.3%。结论:只要操作得当,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大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最佳内固定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0~2008年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空心拉力螺钉、骨近端髓内钉(PFN)、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DHS、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DHS组优良率85.7%,Gamma钉组优良率88.9%,PFN组优良率94.1%。结论:PFN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以及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0例,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结果:本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无一例死亡,经过治疗后,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7例,良19例,差4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危险,临床医师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获得随访者46例,随访7-26个月。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4.8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髋螺钉从股骨头后上方切割,形成髋内翻;3例行走时感髋部疼痛,屈髋活动稍受限。按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差1例。结论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内固定治疗,对病例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优良率93%,效果满意。对于A3型骨折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