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脑病,涉及多个脑区神经生理学改变。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项新型非侵入性大脑调控技术,可精准定位于特定脑区,有助于戒断香烟成瘾。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评价经颅磁刺激治疗香烟成瘾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以期为香烟成瘾戒断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PD患者分为心理组、rTMS组及观察组, 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及抗抑郁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心理组、rTMS组患者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或高频(10 Hz)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皮质区), 观察组患者则辅以心理干预及高频rTMS治疗, 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3组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HAMD评分、MDS-UPDR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3.98±2.46)分]、MDS-UPDRS评分、SF-36评分[(82.35±5.66)分]及临床缓解率(40.0%)、反应率(90.0%)等均显著优于心理组及rTMS组水平(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r...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吞咽过程的中枢机制、rTMS干预的理论基础以及rTMS治疗PS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LDH患者7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训练组、联合组, 每组24例。rTMS组给予2 Hz rTMS治疗, 训练组给予康复训练(麦肯基力学疗法和腰背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和rTMS治疗, 每日治疗1次, 每周6次, 连续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时),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治疗后, 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 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 3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P<0.05)。与rTMS组比较, 训练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较高、ODI评分较低。联合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较rTMS组和训练组低(P<0.05)。治疗后, rTMS组、训练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5....  相似文献   

5.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干预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入性、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中,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本文就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功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间歇性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者肢体肌张力, 采用三维动作处理系统采集、分析患者步态运动学数据, 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运动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Ⅲ、MAS、BBS、ESE、MBI评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并且观察组UPDRS-Ⅲ评分[(24.84±5.43)分]、MAS评分[(1.85±0.29)分]、BBS评分[(32.16±4.10)分]、ESE评分[(45.89±6.14)分]、MBI评分[(56.84±6.14)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步长(45.67±6.01)cm、步幅(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HF-rTMS组、电针组及联合组, 每组25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及良肢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干预, 在此基础上HF-rTMS组针对病灶侧脑半球M1区辅以10 Hz rTMS刺激, 电针组则针对偏瘫侧肢体辅以电针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HF-r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Constant-Murley量表(CM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F-rTMS组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与电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0.8)分]、SPADI评分[(57.5±16.2)分]、CMS评分[(47.4±9.8)分]及MBI评分[(7...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ROC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七科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98例ROCD患者, 男193例, 女205例, 年龄(48.97±6.04)岁, 年龄范围为20~59岁,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与rTMS联合组, 每组199例。药物组行氟伏沙明药物治疗, rTMS联合组行低频rTMS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韦氏记忆量表(WMS-RS)评估]、神经因子[神经营养素3(NT-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钙化蛋白β(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 rTMS联合组有效率[93.5%(186/199)]高于药物组[79.4%(158/199)];rTMS联合组WMS-RS中延迟记忆[(18.01±2.85)分]、延迟视觉记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 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 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和和手运动功能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 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手运动功能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 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侧别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3例, 采用动态随机法将其分为患侧刺激组22例、健侧刺激组21例、双侧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4组患者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频率3.0 Hz的rTMS治疗, 患侧刺激组进行病灶侧刺激, 健侧刺激组进行非病灶侧刺激, 双侧刺激组进行左、右交替的rTMS刺激。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4组患者的刺激治疗时间均为每日治疗1次, 每次治疗20 min, 每周治疗6 d, 连续治疗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 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基础上, 依据VFSS视频和临床评估对4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估, 同时采用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对4组患者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并采用BAEP检测其脑干传导通路情况。结果治疗后, 4组患者的DOS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且健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治疗后的DO...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兴起,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作为新的神经调控治疗, 其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疗效已被证实。本文通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索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影响外泌体表达水平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以期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作为一种无创脑刺激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能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同步化和去同步化, 这些优势将使tACS在临床研究中更具潜力。本文对近年来tACS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其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总结归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帕金森病失眠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及完成治疗后第1天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情况。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睡眠质量、运动障碍、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可提高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运动障碍程度,降低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的促醒治疗, 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高压氧、药物、脑深部刺激(DBS)、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迷走神经刺激(VNS)、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IFUP)等均有相关研究报道。近年来, 经颅磁刺激在DOC治疗方面的疗效较显著, 本文对经颅磁刺激在DOC患者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DO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因脑损伤所引起的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的丧失, 是脑卒中后所引起的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脑调控手段, 通过与功能成像技术的结合, 能够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在失语症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意义。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经颅磁刺激结合功能成像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为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伪rTMS组、rTMS组及联合组, 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康复及综合护理干预, 在此基础上伪rTMS组辅以rTMS假刺激, rTMS组辅以低频(1 Hz)rTMS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低频(1 Hz)rTM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 各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的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使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采集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MS), 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L、CMCT、RMS参数及NIHSS、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rTMS组CL、CMCT、RMS参数及NIHSS、FMA-UE、MBI评分亦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及头眼运动, rTMS治疗每日1次, 共20 d, 头眼运动每次每个动作1 min, 每日2次, 每周5 d, 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FMA-LE、BBS、TUG、MB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2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 TUG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LE[(27.05±4.06)分]、BBS[(39.00±5.85)分]、TUG[(18.15±3.22)s]、MBI[(66.55±8.67)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周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原发性帕金森运动障碍的作用强度和时程.方法 应用两阶段交叉设计.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先接受初级运动皮质的rTMS,1周后再接受枕叶皮质的rTMS;第二组先接受枕叶皮质的rTMS,1周后接受初级运动皮质的rTMS.刺激强度为80%运动诱发电位阔值.频率为0.5 Hz.初级运动皮质的刺激靶点中心在手部运动皮质区,每个靶点刺激脉冲数1 000个.刺激后测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分量表评分以及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性rTMS后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分别为(34.2±7.5)%和(36.5±8.7)%,疗效时程分别为(39±12)min和(35±11)rain,均分别高于对照性rTMS后的最大改善率(7.2±3.1%、7.4±3.8%)以及疗效时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顺序对疗效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周期、低频、80%运动诱发电位阈值强度的rTMS可以在治疗帕金森病后短时程改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20.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通过时变磁场在颅内产生电流的一种无痛性技术 ,能引起神经膜的去极化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以作为研究皮质脊髓生理的新型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应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