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名患者中,以皮肤鳞癌、皮肤基底癌和皮肤转移性肿瘤较多;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有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增殖性红斑以男性患者为主;皮肤转移癌、蕈样肉芽肿、Bowen病以女性患者为主;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多见于男性.面部以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为主,躯干前部以皮肤鳞癌和皮肤转移癌为主,躯干后部以皮肤鳞癌为主,四肢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为主,臀部以皮肤鳞癌为主,乳腺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为主.结论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更好地认识皮肤恶性肿瘤及皮肤癌前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临床皮肤癌研究及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造口辅助用品 皮肤保护粉:造CI周围皮肤正常无需使用皮肤保护粉。皮肤保护粉吸收水份后会形成糊状膜保护皮肤,适用于造CI周围很小的间隙、皮肤炎症、瘙痒、溃烂渗出时有显著效果。但需要注意在喷洒皮肤保护粉时,要均匀并用纸巾或纱布将多余的粉剂抹去.以免过多的粉剂影响造口袋的粘贴牢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IP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IPE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TIPE1弱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及棘层下部,在表皮全层表达的阳性率为23.20%。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可见TIPE1高表达于大部分的癌细胞中,阳性率为77.41%。TIP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TIPE1可能参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4年3月本科收治9例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均采用手术扩大切除病灶;术中常规冰冻切片监测手术切缘,病灶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游离皮片移植2例,邻近任意皮瓣6例,游离皮瓣1例,术后常规辅以免疫治疗。结果 9例皮片及皮瓣均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局部形态较好,术区平整,瘢痕不明显。9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7年,死亡2例,其中1例因其他疾病术后2年死亡;其余病例外形良好,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疗效肯定,皮瓣修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局部外形,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是保证肿瘤根治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金珠  曹艳萍  谢晓丹 《癌症进展》2022,20(5):517-519,524
目的 探讨标准化皮肤管理在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皮肤管理方法的不同将105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54,采用标准化皮肤管理)和对照组(n=51,采用常规皮肤管理).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放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修复效果,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腭肿物3年余,发热,左上臂及左小腿红肿3个月入我院.患者2001年5月发现无痛性右上腭肿物,遂在某口腔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示:LCA++、CD+++45RO、CD-3、CD-8、CD-20、CD++56.术后行6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不详),病情稳定.2004年8月15日无诱因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时会出现难以避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由于颈部皮肤嫩,治疗过程受到摩擦,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会出现不同程度皮肤的干反应与湿反应,以往出现皮肤反应后才进行皮肤护理、喷氧等对症处理,严重者被迫停止放疗,导致患者痛苦及治疗时间延长。为了减轻患者放疗后出现的皮肤反应,保证放疗顺利进行,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5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比亚芬软膏外涂以预防照射野皮肤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者女 ,43岁。 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内侧近股根部生长一皮下结节 ,约米粒大 ,红色 ,无痛痒。半年来 ,结节呈进行性增大 ,伴有压疼和局部皮肤瘙痒 ,搔抓后局部皮肤呈暗红色。在外院行皮下结节切除术后于 2 0 0 3年 3月入我院。患者发病后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查体 :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右大腿内侧近股根部长约 3cm手术瘢痕 ,局部皮肤暗红 ,其他部位皮肤未见异常。胸部X线及腹部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骨髓涂片为正常骨髓象。皮下结节病理会诊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 ̄1994年间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2例。首次就诊误诊率达78.1%,7例术前确诊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无复发,25例误诊者首次手术均行肿瘤单纯切除术,其中8例术后复发。再次发行扩大切除术,随访2 ̄8年无复发。作者认为提高术前诊断率及首次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根治该病减少复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0岁,湖北籍,已婚。因多发性皮肤斑片样皮损17年,左腕部肿物术后2年,左腋窝肿物术后12天于1993年1月29日入院。缘于17年前,即1976年,患者43岁时,首先发现右手背部一指甲床大小的暗红色斑,此后相继在四肢及躯干部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同样性质的斑片,不伴有任何不适。1982年,经白求恩医大二院及上海市华山医院分别  相似文献   

11.
蔡真  常江 《实用肿瘤杂志》1995,10(4):210-211
用Jian抗原蛋白基因探针及Northern杂交技术的检测皮肤良、恶性角质细胞株中Jian抗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Jian抗原蛋白基因在下沉角质细胞及良性角质细胞株中不表达,而恶性角质细胞株中高度表达,它们在恶性角质细胞中的特异表达,认为有助于判断角质细胞的良、恶性肿瘤、,并可马为有关肿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修复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12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术中应用皮肤牵张器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创面均术中完全闭合,术后持续牵拉10~14 d,平均(12.0±1.7)d,均甲级愈合;术后仅2例有...  相似文献   

13.
14.
痣,不可忽视     
徐宇 《抗癌之窗》2019,(3):46-48
2010年的年末,冯小刚的电影《非常勿扰II》上映,赢得满堂彩,作为原班人马,男女主角舒淇和葛优自然不必多加美言。但冯导的这部贺岁剧,却无意间捧红了一个'小三'。它并不是一个角色,也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种被民众,特别是中国民众忽视了很多年的疾病,它的学名叫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人们也通常称它是皮肤肿瘤里的'癌症之王'。  相似文献   

15.
邱丙森 《肿瘤》2001,21(6):406-408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CTCL)包括向表皮性(epidermotropic)CTCL(ECTCL)和非向表皮性(non-epidermotropic)CTCL(NECTCL)。ECTCL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和S’ezary综合征(s’ezary’s syndrome,SS)。1970年以前,一般认为ECTCL仅在晚期累及内脏,需系统性化学治疗;1970年后已证明ECTCL在早期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皮肤损害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皮肤损害并不少见,但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979年~1988年收治白血病176例,其中有皮肤损害8例(4.5%),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皮肤损害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1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4例(2例急性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2例(均为M_2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1例(L_1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1例。其诊断依据:①白血病诊治过程中发生皮肤损害。②化疗后皮损消失。③局部皮肤活检有白血病细胞浸润。8例中5例经皮肤活检证实,3例化疗后皮损消失。  相似文献   

17.
腱抗原蛋白mRNA在皮肤角质细胞株中表达及变异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真 Voll.  C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3):175-177
用逆转录酶/多聚酶 式反应技术检测腱抗原蛋白mRNA在正常角质细胞和良,恶性角质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腱抗原蛋白mRNA在正常角质细胞不表达,恶性角质细胞株中高度表达,扩增条带为1300bp,而良性角质细胞株具有弱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54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以皮肤纤维瘤常见(99例),发生部位以躯干和四肢常见,病变大小多在3厘米以内,病理学上是以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而成,常混有慢性炎细胞伴有多核巨细胞.根据这一大组材料看,我们认为不同表现的病变可能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早期为组织细胞瘤改变,而皮肤纤维瘤则为这一组病变的晚期改变.  相似文献   

19.
以皮肤转移首发的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以皮肤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化疗效果。方法分析15例以皮肤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特点,以30例同期收治的进展期胃癌为对照比较化疗效果和1年生存率。结果胃癌患者早期毫无症状或仅有长期非特异性轻微上腹部不适,皮肤转移少见,易误诊为良性肿瘤。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缓解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26.7%,33.3%和13.3%,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以皮肤转移首发的胃癌罕见,化疗的近期缓解率及1年生存率均低,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追踪癌前变化和皮肤病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皮肤肿瘤目标识别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阈值分割方法对皮损区域进行分割;然后,依据皮肤肿瘤早期诊断ABCD准则,对皮损区域提取了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优选;最后采用组合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皮肤肿瘤目标的分类识别。本文方法在黄色人种皮肤镜图像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了93.3%和96.7%,识别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