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在西藏拉萨(海拔约3 650m)研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所需的胚胎实验室培养条件,为西藏地区广大不孕不育夫妇提供ART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COOK培养液(受精液、卵裂液、囊胚液)在不同CO2浓度下(4.5%~7.0%)平衡不同时间(12h、24h、48h、72h)后的pH值和HCO-3浓度变化情况,选择COOK培养液所需的最佳CO2浓度,并利用鼠胚实验进一步验证胚胎培养环境的可靠性。结果 (1)在所测试的CO2浓度范围内,COOK培养液pH值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呈整体下降趋势,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2)在4.5%、5.0%、5.5%的CO2浓度下平衡12h、24h、48h、72h后,COOK受精液、卵裂液pH值均在厂商提供的使用范围内(7.3~7.5),囊胚液平衡48h后pH接近7.3。(3)对比4.5%和5.0%CO2浓度组培养箱中鼠胚培养情况,结果显示4.5%CO2浓度组鼠胚发育较5.0%CO2浓度组差异显著(受精率75.24%vs.67.63%、2细胞转囊胚率61.94%vs.49.29%)(P0.01)。结论海拔3 650m的胚胎实验室使用COOK培养液时,在4.5%CO2浓度下平衡后,培养液的pH值波动较小,同时鼠胚发育情况良好,达到开展ART技术所需的胚胎实验室的胚胎培养条件;另外,COOK培养液pH值在7.3~7.5之间所需的CO2浓度低于内地,与厂商所提供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并不相符。后期仍需进一步摸索海拔和培养液所需CO2浓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在CO2平衡及使用过程中pH的动态变化特性。方法应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人输卵管液(HTF)培养液在CO2平衡过程中不同时间、CO2浓度、液量、加油厚度以及失去CO2支持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pH的变化。结果胚胎培养液添加10%合成血清代用品(SSS)后,[HCO3^-]降低2.19mmol/L,pH降低0.022.1.0ml培养液CO2完全平衡时间为5h,加油后延长至15h,培养液经5.0%CO2完全平衡的最终pH为7.270-7.280。培养液液面越高平衡效果越差,≥6.0ml培养液CO2平衡15h后pH尚未稳定。CO2浓度由5.0%提高到6.0%,培养液pH降低0.060。培养液加油越厚其平衡效果越差,矿物油预先经过CO2平衡能明显提高平衡效果。失去CO:支持的无油培养液在静止状况下pH稳定时间为23min,而加油培养液的pH稳定时间超过60min。结论胚胎培养液CO2平衡宜采用适量多管和≥15h的过夜平衡方法;失去CO2支持的无油平衡培养液的操作时间应尽量短,而加油培养液可稍延长;应尽量减少培养液的加油厚度,使用预先CO2平衡的矿物油能明显提高平衡效果;应实测培养液pH来客观评价CO2平衡效果或CO2气体质量,选择适宜的CO2气体浓度、平衡方式和平衡时间。  相似文献   

3.
培养液成份对胚胎发育影响重大。培养液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培养环境。序贯培养液分为卵裂期培养液和囊胚期培养液,设计依据是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培养条件有不同的成份需要。单一培养液不同于序贯培养液,将同一混合成份的培养液覆盖了从卵裂期到囊胚期的胚胎体外培养过程,其设计思路是"让胚胎选择"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培养液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能量底物及缓冲系统在支持细胞内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卵裂期胚胎以丙酮酸、乳酸代谢为主,当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期以后,葡萄糖的消耗量急剧增加。而囊胚培养液中存在的过量乳酸盐,增加了囊胚非整倍体率的发生。培养液中使用缓冲液,可以稳定胞内pH,维持胚胎持续发育。培养液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影响非常复杂,选择合适而必要的成份,可减少体外操作对胚胎的应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应用于血液回收技术中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血液回收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9~67岁,BMI 21~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N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N组肝素冲管液采用低分子肝素钠25 000 IU加入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配置,洗涤液全部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C组肝素冲管液采用低分子肝素钠25 000 IU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配置,洗涤液全部应用生理盐水。于血液回收前(T_0)、自体血输注完毕后(T_1)、手术后6 h(T_2)采集血样,检测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肝肾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P_(50))、pH、血浆HCO_3~-、乳酸(Lac)、电解质(K~+、Na~+、Cl~-、Ca~(2+))、血糖(Glu)浓度等血气指标。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T_1和T_2时C组BUN、Scr、Lac、Na~+、Cl~-、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P_(50)明显升高(P0.05),pH和血浆HCO_3~-浓度以及K~+、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AST、ALT、TBI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回收中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置肝素冲管液和洗涤液有利于减轻红细胞的损伤,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酸碱平衡,有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但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酸碱平衡紊乱最常见的一种是代谢性酸中毒,这是体内代谢紊乱产生过多酸、放出大量H~+、消耗HCO_3~-使其浓度降低的病理过程。据改良Henderson方程[H~+]=24×(pCO_2)/([HCO_3~-]),HCO_3~-值的改变必然影响H~+,从而改变血pH,酸血症的定义就是血pH 值异常地降低。  相似文献   

6.
血标本的采样和贮存可能使测定pH、PCO_2、HCO_3~-和PO_2产生误差。早在1961年SiggaardAndersen就在四组实验中加以证实。即用等张盐水将血液稀释12~13%时,则pH上升0.003、PCO_2和HCO_3~-分别下降14%和13%。加肝素可导致血液pH和HCO_3~-略降及PCO_2升高,而且随肝素的浓度呈线性相关。1972年Bradly指出稀释所产生的偏差比Siggaard-Andersen的结果高10%。其它作者的研究并未区分稀释和抗凝这两项作用,而笼统地用“肝素影响”来解释。1981年Koch强调血气分析的主要误差是稀释,而关键是方法学问题。作者为了探索血液标本的稀释和几种抗凝剂对血气分析所得结果的影响作了以下研究。为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又避免开始由抗凝作用造成的影响,作者先制备标准“人工血液”,即将洗涤红细胞加血浆制成混合精制液,使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达10g/dl左右。加NaHCO_3调整pH值达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添加O-羧甲基壳聚糖(oxygen-carboxymethylated chitosan,O-CMC)和庆大霉素对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进行改性,提高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在CSC液相中添加不同浓度O-CMC(0.1wt%、0.3wt%、0.5wt%、0.7wt%、1.0wt%),制备O-CMC/CSC。通过可注射性、抗压强度、降解率、模拟体液pH值及Ca~(2+)浓度测试、成分与形貌表征观察以及细胞毒性测试,分析O-CMC浓度对CSC在可注射性、抗压强度、降解行为及成骨活性方面的影响。综合以上检测指标,确定最佳性能的O-CMC/CSC,并以此复合不同浓度庆大霉素(0.5wt%、1.5wt%、2.5wt%),探究其抗压强度和抗菌性。结果 O-CMC/CSC可注射时间均超过5 min,且随O-CMC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P0.05)。改良后的骨水泥抗压强度介于11~18 MPa之间,0.5wt%O-CMC/CSC抗压强度最高(P0.05)。O-CMC/CSC降解速率随O-CMC浓度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液pH值变化在7.2~7.4之间,Ca~(2+)浓度稳定在6~8 mmol/L。成分与形貌表征观察显示,相比于CSC,O-CMC/CSC在模拟体液中的诱导矿化能力更强,具有更好生物活性。综合以上检测指标结果,确定0.5wt%O-CMC/CSC性能最佳,加入庆大霉素后其抗压强度均大于5 MPa且具有抗菌性。结论 O-CMC能够有效提高CSC的可注射性、抗压强度和成骨活性,加入庆大霉素后复合骨水泥具有抗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指导的液体治疗组(C组,n=30)和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肿瘤摘除即刻(T_1)、术毕(T_2)和术后6h(T_3)时动、静脉血pH、BE、HCO_3~-、Lac。抽取T_0、T_3时静脉血测定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的浓度。记录术中所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总液量、出血量、腹腔冲洗液量、多巴胺使用率等。记录患者术后PACU时间、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结果 T_2、T_3时G组动脉血BE明显高于C组,T_2时动脉血Lac、T_3时动/静脉血Lac明显低于C组(P0.05);T_3时G组LPS、PCT明显低于C组(P0.05);G组胶体液输注量明显多于,晶体液输注量和总液量明显少于C组(P0.05);G组术后PACU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对于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裂球损伤对于不同冷冻方法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821例在本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卵裂球损伤情况分为A组:移植的胚胎均为卵裂球完整胚胎;B组:移植的2枚胚胎有1枚有卵裂球损伤;C组:移植3枚胚胎中只有1枚有卵裂球损伤;D组:移植3枚胚胎中只有1枚卵裂球完整胚胎;E组:移植胚胎均为卵裂球受损胚胎。按照冷冻方法(慢速程序法、玻璃化法)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慢速程序法中B、C、D三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与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A组(P0.05)。玻璃化法中A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D、E三组(P0.05)。结论移植包含1~2枚卵裂球受损胚胎对于慢速程序化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对于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移植胚胎中卵裂球完整胚胎2枚时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受精第3天卵裂速度较快胚胎和卵裂速度正常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发现受精第3天移植卵裂速度较快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但仍可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并不出现流产率的显著性增加,提示临床助孕治疗中卵裂速度较快胚胎可以作为无卵裂速度正常胚胎或者卵裂速度正常胚胎数目不足时胚胎移植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人第3天(D3)卵裂期胚胎发育成囊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患者捐赠的D3玻璃化冷冻胚胎,复苏后存活率100%且未发生卵裂球溶解的胚胎纳入研究(n=143),随机分为褪黑素组(培养液中加入1×10-7 mol/L褪黑素,n=71)和对照组(不添加褪黑素,n=72)。两组胚胎均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统计囊胚及优质囊胚形成率;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液中总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氧化酶类基因CAT、GPx、SOD1、SOD2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褪黑素组的囊胚形成率(42.25%)显著高于对照组(26.38%)(P0.05),优质囊胚形成率(30.00%)略高于对照组(26.3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72h后两组胚胎培养液中的ROS水平比较(513.33vs.556.67RLUs)无显著性差异(P0.05)。褪黑素处理后,胚胎内过氧化氢酶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1.68±0.43)较对照组(1.00±0.03)显著上调(P0.05),其他基因包括Bax、Bcl-2、SOD1、SOD2、GPx的表达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人卵裂期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囊胚,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胚胎中过氧化氢酶基因CA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生脉液拮抗乳酸盐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生脉液对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S)致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及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并建立体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培养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多胍(MTT)法测定HPMC增殖程度,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示细胞损伤程度.以不同内容的培养液及不同时间进行观察,分为单纯培养液对照、不同浓度葡萄糖L-PDS、不同浓度生脉液加L-PDS.结果与单纯培养液对照组相比,L-PDS致HPMC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高,并显著降低MTT渗入量(P<0.01);而3种浓度(1.5%、2.5%和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腹透液)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与2.5%L-PDS作用45 min后,1 mg/ml浓度的生脉液能显著降低LDH水平[(7.21±1.32)U/L对(15.87±4.16)U/L,P<0.05],提高MTI渗入量(吸光度A值0.201±0.053对0.123±0.036,P<0.01);而100μg/ml浓度生脉液只能显著降低LDH水平[(8.16±2.05)U/L对(15.87±4.16)U/L,P<0.001],对MTT渗入量无明显改变.上述作用240 min后,两种浓度生脉液引起LDH水平及MTI渗入量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生脉液能拮抗乳酸盐腹透液对HPMC的损伤及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小鼠体内外来源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方法 用添加不同浓度胰岛素和胰岛素+葡萄糖的CZB培养液对小鼠体内外来源胚胎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变化。 结果 小鼠 2 细胞胚胎体外培养 10 2h后 ,0 .0 5 μg/ml胰岛素添加组扩张囊胚率、孵化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浓度添加组。葡萄糖加入显著提高了这一效应。添加 0 .0 5 μg/ml胰岛素和葡萄糖的CZB培养液同样显著提高体外受精 (IVF)胚胎的孵化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 结论 添加胰岛素和葡萄糖培养液对体内或IVF小鼠胚胎发育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精子活力试验在IVF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人精子活力试验作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的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1实验组HTF培养液中加入0.25%、0.75%的甲醛,对照组不加甲醛;所有HTF培养液均加入0.3%牛血清白蛋白、矿物油或者两者都有,了解人精子活力在这些培养条件下的变化。实验2采用人精子活力试验检测3种组织培养管的胚胎毒性。在HTF培养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矿物油或两者都加,对照组不加任何附加物,了解这些附加物对精子有无保护作用。结果:实验1人精子在含0.25%甲醛的HTF培养液中培养24 h,活力指数为0.594±0.331,高于含0.75%甲醛培养液的0.450±0.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0.25%和0.75%甲醛的胚胎培养液中加入0.3%牛血清蛋白、矿物油,精子活力指数分别为0.683±0.334、0.527±0.345,高于不含牛血清白蛋白及矿物油的0.394±0.311、0.424±0.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同样的培养时间与培养条件,丹麦Nunc lom公司7 m l组织培养管中的精子活力指数为0.677±0.335,高于美国Falcon公司的14 m l培养管的0.596±0.327和美国Corn ing公司15 m l组织培养管的0.551±0.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培养液中加入0.3%牛血清白蛋白、矿物油,精子活力指数为0.821±0.259、0.645±0.335,高于不含牛血清白蛋白及矿物油的0.571±0.321与0.395±0.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子对培养环境中的微量毒性成分十分敏感,其活力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人精子活力生物试验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测试方法;丹麦Nunc lom公司7 m l组织培养管对精子活力影响最小,适合于人胚胎的培养;培养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及矿物油可以减少培养环境中的毒素影响,对精子及其活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的新鲜周期卵裂胚移植策略对35~38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12月和2016年3~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新鲜周期卵裂胚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3~12月行鲜胚移植的210例为A组,2016年3~12月行鲜胚移植的241例为B组;A组中移植3个卵裂胚的140例为A1组,B组中移植2个卵裂胚的225例为B1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 A、B组患者Gn天数及用量、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平均移植胚胎数[(1.9±0.2)个]显著低于A组[(2.6±0.6)个](P0.05)。A、B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多胎率(29.20%)显著低于A组(43.64%)(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可利用胚胎数显著高于B1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1组的多胎率(30.28%)显著低于A1组(49.38%)(P0.05)。结论新的卵裂胚移植策略减低了35~38岁首次行新鲜卵裂胚移植患者的移植胚胎数,降低了多胎率,但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可用来诊断各种代谢性酸中毒和其他疾病,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或溴化物中毒等。阴离子间隙指的是 Na~+、K~+离子浓度、减去 Cl~-、HCO_3~-离子浓度(mEq/L)的差。通常因 K~+可以省略,所以 AG=Na~+-(Cl~-+HCO_3~-)体内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总浓度相等,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治疗失败后行IVF-ET患者,卵泡液中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b)表达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AIH≥3次失败后行IVF-ET的79个周期,其中30个周期行IVF-ET后无优质胚胎移植或未妊娠者纳入A组,49个周期行IVF-ET后成功妊娠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获卵、受精及优质胚胎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卵泡液中AsAb和AcAb的表达。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激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和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平均获卵数和卵裂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中AsAb和AcAb在A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AIH≥3次未妊娠后行IVF-ET卵泡液中AsAb和AcAb阳性表达,可能影响受精、优质胚胎形成和胚胎种植生殖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细菌污染和更换含不同体系抗生素的培养液对胚胎发育结局的影响,探讨细菌污染胚胎的解决办法。方法小鼠胚胎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B、C两组为庆大霉素耐药大肠杆菌污染组,对C组中途换液终止污染,观察细菌生长以及各组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培养第1天B组和C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0.0%和73.3%)均显著低于A组(100%)(P0.001);第3天C组成囊率(20.0%)显著低于A组(100%)(P0.001),而B组胚胎全部死亡。A组囊胚以IV期和V期的优质囊胚为主,C组部分为未完全扩张囊胚,无优质囊胚存在。结论细菌污染严重影响了胚胎发育,甚至导致胚胎死亡;更换含有新的抗生素体系的培养液可以终止胚胎污染,可部分改善胚胎培养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作用48 h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P、E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GF2α水平明显增高(P<0.01)。利洛司酮作用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E2和P的水平均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PGF2α水平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hCG、E2和P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0.01,P<0.05),PGF2α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洛司酮和米非司酮均明显抑制离体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呈剂量依赖关系;利洛司酮的作用强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