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Adler最先提出良性阵发性眩晕,1921年,Bdrdny将该病描述为头部快速运动时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眩晕,并正式提出该病.1952年,Dix和Hallpike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可能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60例BPPV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男、女性别比例为23%和77%,发病平均年龄(43.54±13.22)岁,40岁以上...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它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大部分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效果较好。然而,有一小部分患者经过多次复位治疗后仍无法治愈。近年来,已有专家学者提出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尽管此概念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此类患者确实存在,且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将从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诊断标准、机制及临床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位置性眩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前庭外周性病变引起;另一类由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本文重点介绍由前庭外周性病变引起的位置性眩晕。 1921年首次报道此症,并认为是耳石器的疾患。以后文献上不断发表有关此类疾病的报道。1952年Dix和Hallpike对前庭外周性病变引起的位置性眩晕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详细描述了此症的临床表现,并命名为良性阵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BPPV诊治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患者中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BPPV逐渐被认为是导致儿童青少年眩晕的一种常见疾病而愈发引起关注。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BPPV在流行病学、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呈现出有异于成人BPPV的独特特点,因此本文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眩晕疾患,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多合并相关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BPPV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BPPV合并相关慢性病的临床特征的近期进展,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发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BPPV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复发特点,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确诊、并完成仪器复位的1 119例BPPV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病史信息。此外,跟踪记录BPPV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BPPV发病和复发与月份的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年龄是否≥60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和听力损失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复发因素。结果 (1)1 119例BPPV发病患者,其中男性401例(35.8%),女性718例(64.2%),平均发病年龄(55.0±15.7)岁。(2)1~12月份全年均可发病,月份/年发病例数最高是12月份(14.4%),最低是4月份(4.7%),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例数最高是12月份(21.3%),最低是3月份(4.7%),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9.
<正>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历史、沿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症。1921年Barany提出:由于各种原因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引起的耳石颗粒及内淋巴液流向位于半规管前部的嵴帽,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引发短暂的水平眼震,并伴随眩晕、呕吐等症状。Dix、Hallpike总结bppv一系列特点,根据其特点:1、自限性(未经治疗常于数天-数月后渐愈)故称之为"良性";2、与体位  相似文献   

10.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管石复位法是目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标准方法,通常经一次治疗就能迅速缓解症状,但有小部分患者却因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而需多次治疗。为此本文研究了可能影响管石复位法疗效的多个因素,包括患病年龄、性别、脑干病变、诊断时是否需ENG、头部创伤、受累半规管的位置、单双侧患病、治疗次数、每次施行管石复位法的循环数等。 该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 Dix-Hallpike检查均为阳性而确诊患有BPPV的259人,乎均年龄58.6岁(20~93岁),男性73,女性186人。88.9%的患者仅需Dix-…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特发性复发性的内耳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耳石从耳石床上脱落进入半规管内,干扰前庭信号的感受,产生一种实际不存在的周围环境旋转的感觉。维生素D水平异常导致钙代谢紊乱引起耳石的异常,可能在特发性BPPV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特发性BPPV与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双温试验以及双温试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2005—2008年诊断明确的96例特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2例,在诊断明确后复位治疗前进行双温试验;第2组44例,在复位治疗后变位试验阴性后进行双温试验。以半规管轻瘫指数作为比较参数,χ^2检验比较2组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结果:2组患者比较,除第1组年龄较第2组低,性别比例、受累半规管比例、侧别、病程、是否反复发作各个因素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双温试验的比较以半规管轻瘫作为比较参数,2组患者温度试验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进行χ^1检验(t=0.654,P〈0.05),2组半规管轻瘫出现的比例相似,管石复位前后温度试验异常出现的比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温试验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庭系统存在广泛病变,飘动的耳石对内淋巴液的流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复位次数、前庭冷热试验、复位后残余眩晕是否与复发率存在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手法复位成功的84例特发性HSC-BPPV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arbecue滚转手法复位。根据复位次数分为A组(<3次)和B组(≥3次);根据患者复位后有无残余眩晕,分为C组(无残余眩晕)和D组(残余眩晕),观察复发率。所有患者均行前庭冷热试验检查。结果 本研究显示A组(20.9%)与B组(26.8%)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C组(11.8%)与D组(32.0%)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高;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并伴有前庭冷热试验异常的患者复发率最高(66.7%);复发率最低的为复位次数<3次且复位后无残余眩晕的患者(6.3%)。结论 HSC-BPPV复发率与复位次数无关,冷热试验异常与残存眩晕相关,复位后残余眩晕伴前庭冷热试验异常提示患者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法及Brandt-Daroff习服法,药物与心理辅助治疗。分析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结果 1200例BPPV患者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2;60-70岁年龄段发病多;症状仅表现为体位发作性眩晕,无基础病和合并症者多;诊断分型后半规管BPPV1012例(84.33%)、水平半规管BPPV162(13.50%)、上半规管BPPV0例(0.00%)、多个半规管BPPV26例(2.17%);耳石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次复位有效率为88%。结论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做出正确诊断,给予个性化治疗是有效治疗BPPV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复发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未复发的BPPV及44例耳石复位法治疗成功后2年内复发的BPPV的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结果:BPPV预后与年龄、偏头痛病史、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脑卒中史密切相关。结论:BPPV复发病因较多,但大部分均与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迷路血液供应障碍相关。了解其复发原因可从患者临床资料、TCD、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对BPPV的复发作一预测,并可针对性作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9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方法,并评价有效的检查和检查程序安排。应用的检查方法有:①病史及专科检查,脑干诱发电位;②检查自发性或位置性眼球震颤(PN)用Frenzel眼镜观察眼震电图(ENG)记录,并作视动眼震检查,作Dix-Hallpike位置试验;③Bithermal冷热试验;④旋转试验;⑤前庭习服锻炼(VHT)动作。试验标准:①DHM出现短暂的PN伴眩晕;②ENG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记录到眼震伴眩晕;③VHT一组动作中至少一个操作中出现PN。上列三项任一阳性可确诊。结果:95例中67例有典型的诱发性眩晕史,28例症状描述不典型。  相似文献   

19.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治疗和随访结果 ,研究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特发性BPPV患者1次CRP治疗成功率和复发率为77.8%和11.1%,伴有梅尼埃病的BPPV患者分别为27.8%和44.4%,有偏头痛及脑卒中病史的BPPV患者分别为26.7%和40.0%,与特发性BPPV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PV的预后和梅尼埃病、偏头痛及脑卒中病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