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年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5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麻术后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成年患者387例,对其进行全程监测及镇静躁动评分,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麻醉恢复室内成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达28.7%,轻、中、重度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5.5%、11.9%、1.3%;60.4%患者在入室后半小时内即可发生躁动,部分(32.4%)在入室后30~60 min内,有7.2%则在入室1 h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是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年患者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为主;躁动多发于入麻醉恢复室60 min内和拔除气管插管前;男性、老年患者及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躁动,医护人员需对此类患者重点关注,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防止患者躁动时发生拔管、坠床等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苏醒期躁动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苏醒评分达4分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中,可有效预防老年全麻腹部术后患者苏醒延迟,稳定麻醉后血压和心率,减少躁动的发生,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2例肝脏术后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后躁动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肝脏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02例肝脏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53例,发生率为26.23%。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脏术后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术中应用罗库溴铵和七氟烷、肝门阻断时间长及术前合并肝硬化。结论应加强全麻苏醒室医护人员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交接班,掌握患者术中罗库溴铵和七氟烷等麻醉用药情况、肝门阻断时间及患者术前肝硬化程度。术后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评分,及早采取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以降低肝脏术后全麻苏醒期间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丁佐梅 《当代护士》2018,(1):126-12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80例,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间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及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筛选出患者麻醉苏醒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89%,躁动组与非躁动组在全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导尿管留置、麻醉诱导后导尿管留置、糖尿病发生率、术中补液量、术后镇痛、术后贫血、手术时间及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ASA分级、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输液、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应对高危人群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分析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为17.97%(23/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置导尿管、药物催眠是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与年龄、放置导尿管、药物催眠、术后镇痛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上述相关因素,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66例经全麻手术患几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患儿躁动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患儿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46例,发病率12.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类别是患儿发生躁动影响因素(P〈0.05),性别、ASA分级、手术部位则对患儿躁动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成人高,低龄、静脉全麻、长时间手术和急诊手术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与分析麻醉前多媒体护理干预结合运内八卦穴对全麻下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接受全麻操作的择期手术患儿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 5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前护理和麻醉前多媒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内八卦穴推拿。分析对比两组 的苏醒期躁动情况(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全麻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FLACC 疼痛 评估量表评分、改量 Aldrete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 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全麻苏醒期 PAED、FLA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改良 Aldrete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麻醉前采用运内八卦穴推拿应用于全麻下择 期手术患儿的麻醉前护理中,能改善苏醒期躁动情况,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3326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79例发生苏醒期躁动,2947例患者未发生苏醒期躁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置管情况、麻醉情况、用药情况及出血量、疼痛、低体温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引起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为引发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患者全麻患者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麻醉苏醒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超前镇痛、安全防护、术后复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6月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行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完全苏醒。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生理功能、躁动发生率、苏醒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室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室时生理功能中意识、血压、血氧、呼吸及活动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围麻醉期情绪感受、麻醉后身体症状、麻醉人员的沟通技能、疼痛、麻醉人员的关怀与友善、等候时间与延迟、麻醉信息提供、麻醉计划理解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可减轻PACU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疼痛,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有效减少躁动发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报道[1-2]显示,手术苏醒期躁动(EA)可导致老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导致部分老年患者手术失败。因此,了解老年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沟通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下行鼻内镜双侧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 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窜护士心理护理,术后麻醉医生常规拔管苏醒,实验组增加苏醒期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躁动评分、术后鼻腔止血效果及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鼻腔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沟通护理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减少鼻腔渗血,提高苏醒期安全性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全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岚 《大医生》2023,(23):134-136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期情况,依据镇静-躁动评分(SAS)分为非躁动组(82例,SAS <5分)和躁动组(38例,SAS≥5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术前心理状况、肌松药物残留、全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分析影响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躁动组相比,躁动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心理状况不良、残留肌松药物及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的占比更高,手术时间更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心理状况不良、残留肌松药物、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时间长是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术前心理状况不良、残留肌松药物、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时间长是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EA)的概述,分析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与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管道因素、疼痛因素及个体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对策,主要做好术前健康宣教、安全护理、减少管路刺激、镇静、镇痛管理及改善环境舒适护理综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全麻前后导尿对苏醒期躁动情况影响的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77-2178
目的:探讨全麻前进行导尿与全麻后进行导尿对全麻苏醒躁动期情况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9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对照组48例在麻醉后行导尿术,对两种方法在全麻苏醒期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前者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麻前行导尿术,可明显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