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行PFN-A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后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桃红四物汤加味+低分子肝素)与对照组(25例,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7、14 d,观察组的PT、APTT...  相似文献   

2.
李亚军  段缓  史倩 《全科护理》2013,(29):2709-2710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在预防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41例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动静脉气压治疗仪对病人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呼萍  李瑾荣 《护理研究》2014,(7):2516-2518
[目的]了解气压泵治疗(IPC)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80例卧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即2h为病人翻身1次,定时按摩、活动双下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气压泵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压力设定在60mmHg(1mmHg=0.133kPa)~80mmHg,每次20min,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对两组病人DVT发生率、静脉栓予检出率及栓子直径、疼痛、肿胀、舒适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DVT,观察组静脉栓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栓子以自行吸收栓子(直径0.1cm~0.3cm)为主,且气压泵治疗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气压泵治疗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气压泵治疗(IPC)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80例卧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即2h为病人翻身1次,定时按摩、活动双下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气压泵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压力设定在60mmHg(1mmHg=0.133kPa)~80mmHg,每次20min,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对两组病人DVT发生率、静脉栓子检出率及栓子直径、疼痛、肿胀、舒适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DVT,观察组静脉栓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栓子以自行吸收栓子(直径0.1cm~0.3cm)为主,且气压泵治疗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气压泵治疗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下肢骨折及髋关节、膝关节手术后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老年人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发生DVT。为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病人早日康复,现将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下肢骨折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下肢骨折护理下给予预防性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压疮率、便秘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下有效地降低了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加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2周后比较2组患者伤肢肿胀程度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能显著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 目的 评价采用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与采用单一常规护理方式对预防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差别。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拍背,卧床期间抬高患肢20-30°,正确摆放双下肢功能位;康复师每日采用电疗,协助按摩患者双下肢及被动活动各关节。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应用气压治疗泵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压力为40mmhg,时间为30min。分别在住院第1日、第7日、第14日评估两组患者的双下肢状况,采用自制评分表评分,分为6个症状,每个症状按严重程度给予0、1、2分,总分为0-12分。具体如下:皮温升高(无、温热、烫);皮肤变化(无、红、青紫或苍白);肿胀(无、轻中度、重度);疼痛(无、轻中度、重度);浅静脉扩张(无、局限、弥漫);发热(无、37.5-38℃、38℃以上),出现以上任一症状者需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确诊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7±7.5岁,实验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87±3.5岁。住院第1日对照组患者得分为2.23±1.98;实验组1.8±1.70;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7日对照组患者得分为2.33±1.78;实验组1.47±1.48;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14日对照组患者得分为2.80±2.07;实验组1.40±1.45;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日内对照组患者出现症状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8人,发生率为26.67%;实验组为2人,发生率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采用气压泵治疗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更有效地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及骨科大手术病人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1月共收治股骨颈、干、粗隆间骨折、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并行相应骨科手术的患者5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最大88岁,最小39岁。59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覃爱雯 《护理与康复》2010,9(7):594-595
总结125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实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适量补充液体,并应用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125例中,1例术前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转普外科治疗;3例术后72 h内出现下肢肿胀,其中2例伴有行走困难,经药物及康复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初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诊断、临床治疗及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诊断进行统计,应用肝素治疗,测定血液粘度、血脂等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诱发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发病的因素主要与手术、肥胖、高龄等有关。同时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粘度、血脂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应用肝素加活血化淤治疗不但能抗凝、消除及缓解症状,防止肺栓塞及血栓再发,且血液粘度指标也明显下降。对本组病例统计发现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彩超及多功能血管诊断仪的容积描记变应器(Straingauge plthysmophy SPG)对DVT的诊断正确性能达90%以上,在明确诊断基础上我们检测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在肝素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全血血液粘度(ls^-1)、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2.2%、55.2%、25%、35.7%,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前无变化。结论 应用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改善症状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膀胱肿瘤术后患者300例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组采取手工按摩患者双下肢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取加以气压治疗辅助治疗30 min/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皮肤温度、肿胀、肢体周径变化等情况,两组均于术前1 d至术后7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做动态监测.结果 干预组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6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静 《全科护理》2011,(12):1055-1056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9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通过指导早期活动,使用足底动静脉泵等护理措施。[结果]69例病人均未发生DVT。[结论]早期活动联合足底动静脉泵使用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008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55例,女45例;年龄35~73岁;病程1 h~15 d;右侧偏瘫51例,左侧48例,双偏1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9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通过指导早期活动,使用足底动静脉泵等护理措施.[结果]69例病人均未发生DVT.[结论]早期活动联合足底动静脉泵使用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监测,观察护理干预对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肢体的肿胀变化情况。结果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验组D-二聚体的数值及患肢的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化的临床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完成手术。余均顺利完成骨科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抗凝及溶栓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加强术前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进行健康宣教以及指导合理的护理锻炼,能够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