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8-750
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经胃镜导丝置入法与经X线透视辅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与经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置管成功率。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操作时间为(356.4±85.3)S,置管深度为(113.0±7.2)cm。对照组成功率75%,操作时间为(752.1±385.2)s,置管深度为(98.5±5.2)cm。两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深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操作时间短,置管深度深,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和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51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和经口普通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使用操作时间、插管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与经口普通胃镜置人鼻空肠营养管相比:成功率高(96% Vs 65.38%,P<0.05),操作时间短(10.87±2.35 Vs 30.94±2.52,P<0.05),患者感觉舒适并且更愿意接受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人法置管.结论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优于经口胃镜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法,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胃镜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胃肠插管,解决重症胰腺炎(SAP)的肠内营养(EN)问题。方法(1)将橡胶胃管间断缠上棉线带后经鼻置管人胃,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线带子入空场。(2)经鼻道插入鼻空肠管后,胃镜下用活检钳送管人空肠。(3)胃镜入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道插导丝入空肠,拔出胃镜沿导丝插鼻空肠管人空肠后,拔出导丝将管子近端经鼻引出。结果12例SAP患者全部插入成功,解决了患者EN的难题。结论胃镜引导的插管术为SAP患者解决了早期肠内营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萨氏导丝作为空肠营养管的支撑导丝在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导丝组(A组,34例)和萨氏导丝组(B组,35例)。A组使用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B组将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更换成萨氏导丝,在胃镜下用异物钳或取样钳辅助钳夹反复推送,将空肠营养管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时间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少。萨氏导丝替换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联合经口胃镜与经鼻胃镜空肠管置入方式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81例空肠管营养患者随机分为DSA联合经口胃镜组44例和经鼻胃镜组37例,分别采用DSA联合经口胃镜和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种方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鼻黏膜出血、置管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插管时患者舒适度。结果:DSA联合经口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P0.05),DSA联合经口胃镜组操作时间、麻醉药使用量、鼻黏膜出血量例数均明显少于经鼻胃镜组(P0.05),DSA联合经口胃镜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经鼻胃镜组(P0.05)。结论:DSA联合经口胃镜鼻空肠管置入较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更加安全、高效,对患者损伤小,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瑞红  李德春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69-1171
目的评价危重病患者床边X线监视下经胃镜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情危重不易搬动或昏迷的患者在床边经胃镜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同时经床边X线摄片及CR.杌监视,观察营养管放置是否到位。结果床边X线监视下经胃镜引导可以将空肠营养管放置至空肠屈氏韧带以远30cm以上,置管成功率100%,置管15~45min,平均22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危重病患者床边X线下经胃镜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以赛丁格导引导丝替代EKG导联夹、心内连接转换器等作为引导介质应用于静脉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各种临床情况需要置入PICC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B超引导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置管成功后以赛丁格导引导丝为引导介质,以PICC导丝为探测电极,通过静脉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 所有置管患者可引出清晰、稳定的静脉内心电图.结论 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中,以赛丁格导引导丝为介导,以PICC导丝为探测电极可引出稳定的静脉内心电图,从而指导PICC尖端定位.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经鼻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康复治疗的护理经验。选取采用鼻胃镜引导放置营养管患者70例,其中采用直视拖拉的方法置入11例,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置入59例,两种置入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经鼻胃镜引导空肠管导入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患者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妃 《护理与康复》2008,7(6):436-438
总结32例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认为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准备、操作中密切配合,是保证置管成功的重要因素;操作后加强鼻饲管护理、管饲护理及重视观察,可防止鼻饲管脱出、阻塞,减少并发症。30例置管成功;2例置管首次失败,再次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干预在小儿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的74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儿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中实施心理支持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和置管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肿瘤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用不同胃管置入法的插管效果。方法总结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肿瘤患者术中胃管置入方法,并对1次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各种插管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双J管导丝引导法)为61.3%、B组(喉镜引导法)为78.6%、C组(喉镜引导+气管导管导引法)为83.3%、D组(无线视频喉镜引导+气管导管引导法)为92.3%、E组(术中逆行引导法)为100.0%。结论合理选择留置胃管的方法,可减少插管损伤、提高食管贲门肿瘤患者术中胃管置入的1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应用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需留置胃管的昏迷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插管及胃管内置造影导丝引导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可提高昏迷患者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舒适护理对消化道手术病人留置胃管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两种不同时机留置胃管病人的舒适度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方法]对164例消化道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舒适需求调查,观察不同时机留置胃管时病人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以及舒适程度的比较。[结果] 93 .9%的病人希望在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对照组病人留置胃管时、留置胃管后血压、心率有较大波动,而实验组的波动则不明显,而且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两组病人置管一次成功率及所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两组病人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符合病人的舒适需求,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手术病人置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检测措施对新生儿鼻饲作用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方式,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Google Scholar数据库。纳入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检测措施应用于新生儿鼻饲的相关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法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以及相关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首次筛检共获取文献2384篇,去重后初步纳入文献共41篇,最终纳入文献8篇。所有纳入文献的总人数为1052例,包括观察组512例,对照组540例。本研究纳入的8篇文献质量均为B级。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胃管置管成功率影响的文献有6篇,观察组胃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的文献有5篇,观察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文献有4篇,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胀发生率的文献有3篇,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胃出血的文献仅有2篇,观察组胃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检测措施对新生儿鼻饲作用相较于传统胃管置入长度检测更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介入法行空肠管置放的插管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胰腺炎恢复期,5例单纯性低位肠梗阻,3例残胃癌复发致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经鼻行空肠管置放,进行鼻饲营养或空肠减压。结果:28例插管获一次成功,2例术后移位,行复插,疗效满意。结论:空肠管介入置放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替代传统的手术治疗;在胃肠减压,肠内营养,胃功能恢复方面不失为较理想的非创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昆明市延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以来需要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并实时记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情况,观察局部麻醉效果、穿刺是否顺利、穿刺导丝进入长度情况,分析心律失常与相关观察因素的关系。结果29/100(29%)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进入血管的长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身高、局部麻醉效果、穿刺顺利与否及电解质、PH值、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无关。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及室性早博,以房性早博多见。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剌插管过程中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过深插入有关,避免过度插入导丝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