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伴脑神经损害的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232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治疗早期仅进行传统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肌力、肌张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肌张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肌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见任何副反应。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重症手足口病对脑神经损害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脊液中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MPP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院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比较。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在急性期住院3 d内完成脑脊液S100B、NSE检查,治疗2周后复查;根据疾病转归比较治愈患儿和未愈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S100B、NSE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高热26例(74.3%),对照组高热19例(47.5%),观察组患儿高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35例(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愈28例(80.0%),7例(20.0%)患儿仍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意识水平障碍5例,精神行为及智力异常2例。NSE急性期住院3 d内治愈患儿与未愈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未愈患儿NSE较治愈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患儿S100B无论是急性期住院3 d内,还是治疗14 d后均显著高于治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脑脊液NSE、S100B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100B在早期就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小儿清热宁颗粒、维生素B和C、抗病毒口服液和退热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剂量为5~10mg/kg,每日1次,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胸腺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患儿100例,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平喘、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针治疗7天。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缩短患儿的发热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治疗组总有效为92%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胸腺肽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在病毒性脑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改善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能迅速降低体温,防止抽搐,减轻昏迷症状,更好的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P0.05);两组各指标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利于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9月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7例,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解除痉挛,降温,能量合剂,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89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5mg/(kg·次),每天2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连续滴注15d,丙种球蛋白500mg/(kg·d)静脉滴注5—6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89例患儿中,治疗后痊愈38例,显效4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97例患儿中,痊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4%;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发热、惊厥、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及脑电图消失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丙种球蛋白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确切,可快速减轻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5~7 d,观察患儿发热、头痛、抽搐、呕吐、意识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疗效,未见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对症治疗、运动疗法、针灸疗法、蜡疗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小儿手足口病并迟缓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针灸疗法和蜡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以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并迟缓性瘫痪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吞咽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ICU和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病毒性脑炎治疗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床旁吞咽功能训练。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过早期床旁吞咽训练后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床旁吞咽训练不仅能促进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的恢复,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其他康复治疗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的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96%(37/49),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相近,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儿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AST及ALT等指标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134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d,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1%(66/67)、80.60%(5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消失、腮腺肿大消退、神经症状缓解、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不良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以2004年1~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氧液治疗组(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脑影像学改善情况,并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脑脊液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高氧液组临床症状和脑影像学改变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ET、ET/CGRP比值降低和CGRP升高更为显著(P<0.05,P<0.01)。 结论 ①ET/CGRP比值失衡是导致病毒性脑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高氧液通过改善脑组织供氧、恢复ET/CGRP动态平衡,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病毒性肺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8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优于传统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小儿口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2期、3期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8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剂量组注射剂量为1g/kg,大剂量组注射剂量为2g/kg,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高于对照组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小剂量组治疗费用更低。结论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疗效均显著且相近,而剂量为1g/kg的丙种球蛋白治疗费用更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MMP 9)水平,并结合CSF白蛋白指数(AQ),探讨MMP 2、MMP 9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中的作用。 方法2004 09—2005 10河北医大附属二院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MMP 2、MMP 9水平,并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比较。 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MMP 2、MMP 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化脑组显著高于病脑组(P<0001)。化脑组恢复期患儿血清和CSF中MMP 2、MMP 9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CSF中MMP 2、MMP 9水平显著增高,提示MMP 2、MMP 9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活素-抑制素-卵泡抑素(ACT-INH-FS)系统在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的影响机制。方法:取小鼠GV期卵母细胞,随机分成8组,A组:100ng/ml激活素A(ACTA);B组:100ng/mlACTA+100ng/ml卵泡抑素(FS);C组:100ng/ml抑制素A(INHA);D组:100ng/mlINHA+100ng/mlFS;E组:100ng/mlACTA+INHA;F组:100ng/mlACTA+100ng/mlINHA+100ng/mlFS;G组:100ng/mlFS;H组(对照组):人输卵管液(HTF)+10%血清蛋白代用品(SPS)。体外培养16-18h后,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ACTA-INHA-FS对GV期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第一极体(PB1)排出及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的影响。使用MitoTrackerRed荧光探针对A组及E组MⅡ期卵母细胞内活性线粒体数目及分布进行检测。结果:与H组比,A、E、G组GVBD发生率、A、C、E组的MⅡ期卵母细胞发生率和4-细胞、8-细胞及囊胚形成率均显著增加,C组受精率下降,P均<0.05。A、E组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半周型及弥散型比例明显高于H组,整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ACTA、INHA对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潜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可以被FS所拮抗。②在ACTA/INHA缺乏或不足的条件下,FS可出现ACTA样作用,促进卵母细胞成熟。③ACTA-INHA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核质成熟同步化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的质量浓度变化,探讨NPY在惊厥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02 09—2003 08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惊厥性疾病患儿,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NPY的质量浓度。 结果(1)惊厥组血浆中NPY质量浓度第7天较第1天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5366,P<001),惊厥组各组第7天与第1天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09,3480,3379,P<005);脑炎无惊厥组第7天较第1天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t=1056,P=0309);惊厥组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728,P<001;t=6990,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87,P>005),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34674,P<001)。(2)惊厥组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30,5699,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12,P=0911),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68931,P<001)。(3)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重无显着相关,P均大于005;第1、7天血浆NPY质量浓度与第1天脑脊液NPY质量浓度有显着正相关性(r=0954,P<0001;r=0950,P<0001)。 结论(1)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均增高,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但在惊厥发生的不同阶段质量浓度不同。(2)血浆与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血浆中的质量浓度能间接反映脑脊液质量浓度。提示动态监测NPY质量浓度可能有助于对惊厥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降钙素原变化情况。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儿内科收治住院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4例,患儿入院时、入院72h后,采集外周肘部静脉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RP、血沉、降钙素原水平,据患儿的预后,将患儿分为良好组(n=34)、不良组(n=70),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h后血常规、炎症标志物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愈34例,好转60例,自动出院10例;春冬季发病占61%,感染诱发占64%,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占81%,头颅检查异常占61%;两组入院时红细胞与入院后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h,两组白细胞、CRP、降钙素原均低于入院时,良好组血沉与不良组血小板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72h,不良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低于良好组,白细胞、CRP、血沉、降钙素原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72h后,淋巴细胞下降率低于不良组,CRP、血沉、降钙素原下降率高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制较复杂,炎症水平、血常规表现、血沉等可作为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动态检测相关指标变化,也可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0.
Sixteen cases from the 1980-1981 Taiwan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were identified: nine had polio-like syndrome, four had encephalitis or encephalomyelitis, one had cerebellitis, and two had aseptic meningitis. They all had fever, five (31%) had documented myoclonic jerk, and 15 (93%) had HFMD. Their mean blood leukocyte count was 12,490/microL, and five (31%) had leukocytosis (> 15,000/microL); mea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ukocyte count was 156/microL, CSF protein was 57 mg/dL and CSF glucose was 57 mg/dL. Two patients with HFMD plus encephalitis died within 1 day of hospitalization, and one of them had acute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mimicking myocarditis. Twenty years later, at least one male patient had sequelae of polio-like syndrome and was therefore exempted from military service. Clinical severity was comparable to the 1998 EV71 epidem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