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使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所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2.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在1~3个月内,以门诊康复训练为主,并逐渐培训家长参与康复训练;4~6个月以家长在家庭中对患儿进行康复为主,并由专业人员定期指导,期间采用针刺、按摩等方法改善患儿的症状。分别于康复训练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评价。结果第3个月末有效率高于第1个月末(P〈0.05),第6个月末的有效率高于第3个月末(P〈0.05)。结论家庭康复可以维持和巩固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并探讨具体实施方法。方法通过门诊指导的家庭治疗,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176例,分析疗效及操作方法。结果本组176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正常化42例,显效78例,有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结论家庭康复治疗脑瘫患儿是一种有效、方便、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康复疗法。两组训练治疗频率每天6小时,每周5天,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运动活动日志(MAL)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WMFT、FMA、FMFM、患肢运动量(AOU)、运动质量(QOM)、MAL数量、MAL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2.31、2.49、3.15、0.27、0.48、0.37、0.51,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WMFT、FMA、FMFM、AOU、QOM、MAL数量、MAL质量改善疗效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9、4.17、3.55、1.49、1.24、1.69、1.18,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脑瘫患儿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儿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学龄期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脑瘫 (CP)的发病率为 1.8‰~ 6 .0‰。 0~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 6 2万[1]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大部分CP患儿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治疗 ,家庭康复便日益显出其必要性。笔者自 1998年 6月起对 2 6例大龄CP患儿进行家庭随访和康复指导 ,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CP患儿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5~ 15 .2岁 ,平均 8.4岁 ;痉挛型 12例 ,手足徐动型 4例 ,弛缓型 6例 ,混合型 4例。1.2 评估 采用FIM (功能独立性评估 )统一评估[2 ] ,包括自我护理、大小便控制、体位转移、行走、交流、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本组主要通过对脑瘫患儿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及语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康复护理训练的基本知识,对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治疗。结果:大部分脑瘫患儿的肌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智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家长对脑瘫康复治疗树立了信心。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使脑瘫患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院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根据治疗顺序奇偶性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护理1年后评价护理效果,对比两组语言智商(VIQ)评分、操作智商(PIQ)评分、总智商(...  相似文献   

8.
脑瘫患儿剪刀步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儿童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由脑瘫引起的剪刀步使患儿行走困难。1996年3月~1998年9月,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对24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婴 幼儿脑瘫患者分成高压氧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脑活塞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高压氧组有效率96.6%,显效率75.9%;而对照组显效率30%,两组间具有非常性差异(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及低频脉冲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及低频脉冲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两组平衡能力,采用加拿大TT表面肌电评估系统检测肌电信号时域肌电积分值,采用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评估患儿心理行为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各能区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腘绳肌、腓肠肌肌电信号时域肌电积分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的外化行为域、内化行为域、失调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  相似文献   

12.
陈燕燕 《中国康复》2002,17(4):224-224
选择在我中心康复的脑瘫患儿 5 1例为观察对象 ,男 2 9例 ,女 2 2例 ;年龄 2~ 8岁 ,平均 4.6岁。治疗中树立康复护理新观念 ,确定康复目标 ,按照以患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要求 ,结合护理程序 ,对患儿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①制定目标 :患儿入院第 1d康复护士即进行生活、心理、社会、文化、智力、个性及认知等方面的评定 ,制定康复训练目标。②康复护理实践 :合理分工 ,脑瘫康复治疗分为针灸、推拿、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引导式教育等 ,部分患儿结合药物治疗 ;每天安排 2名护士做基础护理 ,其余护士分配到康复训练室中参与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普通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普通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社交及语言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患儿运动、社交等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治疗是指患儿0-6岁期间的治疗,这段时间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最明显的,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对脑性瘫痪患儿来说,接受适当的康复治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智能及运动水平评分情况以及发育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MD、PDI评分以及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智能及运动水平的恢复,提高其发育商评分,预后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赵爱勤 《中国康复》2003,18(1):61-62
目的 :探讨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智力正常的脑瘫患儿 76例 ,分成甲、乙 2组 ,运用相同的康复护理手段 ,甲组由护理人员和家长共同实施 ,乙组仅由护理人员实施。康复护理 3个月后评定护理目标实现程度。结果 :甲组主要护理目标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乙组 (P <0 .0 5 )。结论 :家长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可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 ,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给病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重的负担。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1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英  王益梅  覃容 《现代康复》1999,3(5):561-562
近几年来.采取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159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燕  王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117-411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的评定,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应评定,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7.5%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脑瘫对患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总结康复经验,提高脑瘫患儿康复质量。方法:根据190例脑瘫患儿的病情,制定与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性的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训练治疗,而观察组另加家庭康复训练。结果:16例康复痊愈,151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经长期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特别是家长参与下的家庭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残疾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