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441-442
卵巢癌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腹主动脉旁和盆腔淋巴结几乎有同等的机会。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更趋向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甚至在盆腹腔外观完全正常的情况 ,亦会有 30 %左右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 ,即所谓“悄悄地转移”(silentmetastasis)。通常在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时 ,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做到腹主动脉分叉 (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处上 3~ 4cm ,相当于肠系膜下动脉 ,如图 1之a水平。图 1 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范围如果淋巴结转移瘤在此以上水平 ,则清除手术可达图1之b高度 ,手术难度也便明显增加了。若达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前口服花生油术中显影乳糜管及减少乳糜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一治疗团队收治的240例因妇科恶性肿瘤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口服花生油分为观察组(129例,术前口服花生油)和对照组(111例,术前未口服花生油)。分析观察组术中乳糜管显影率及显影部位,比较两组术后乳糜漏发生率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观察组乳糜漏发生率为3.9%(5/129),乳糜管显影率为93.8%(121/129),显影乳糜管主要分布于左肾静脉下部至肠系膜下动脉以上水平(81.4%,105/129)。对照组乳糜漏发生率为10.8%(12/111)。两组乳糜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在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水平、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前及术后有无贫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花生油可使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管清晰显影,便于及时发现受损淋巴管并将其有效凝闭或结扎,从而减少乳糜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是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PAL)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从腹膜后间隙解剖及妇科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入手,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和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相关研究及其意义,不同学者对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与其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将其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分为A组(30例),仅行PLN清除术者分为B组(50例),分析PAN清除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中,32例(40.0%)发生淋巴结转移。A组中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仅PAN阳性7例,仅PLN阳性3例,PAN和PLN均阳性9例;B组中13例发生PLN转移。A与B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A组中淋巴结转移部位以PAN最多16例,其余依次为髂内、闭孔、髂总、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A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6.7%,均高于B组(69.0%和39.2%),但无显著差异(P0.05)。A与B组患者中转移至PLN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68.5%和41.4%,5年生存率是49.7%和2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44)。A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72.7%,5年生存率是27.2%和58.5%,差异显著(P=0.048)。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P0.01),而且是死亡风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除对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小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12):23-2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4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位置不同分为高位组与低位组,每组27例.高位组实施腹腔镜下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低位组实施腹腔镜下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率、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包括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手术路径包括经腹腔路径和腹膜外路径。手术路径的选择取决于疾病治疗的整体方式、患者的特点和手术医师的技术特点。手术需要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师实施。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感染,远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术后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在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中,应注意术后开放后腹膜,尽量避免使用引流管及合理使用能量器械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切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因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的69例患者,其中经腹膜入路腹腔镜手术者22例(对照组),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手术者47例(实验组)。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天数、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形成、肠粘连、尿潴留、膀胱阴道瘘)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的总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ALN手术时间、PALN切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等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PALN转移率、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入路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70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217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组,切除至肠系膜下血管水平组以及肾血管水平组术后10月生存率分别为:98.6%,94.3%和100.0%。结论中低分化、淋巴脉管转移、特殊病理类型、以及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切除范围应至肾血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22.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2例(17.6%)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10.3%)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5.9%)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4.4%)为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合率为22.1%。术后随访6~57个月,平均26个月,获访率100%,1例复发,1例复发并死亡。结论: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对进行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提供预后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两组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化疗.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70.0%.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8.6%;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9.3vs 40.0%)、术中出血量(325.0±58.0ml vs 315.0±50.1 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1%vs 5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宫颈浸润癌的手术一般应包括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者有腹膜内或腹膜外两种术式。我院近2年多采用腹膜外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浸润癌。现回顾分析采用该手术方法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68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组),随机抽取同期60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病例做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生存质量等。结果: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液,尿管拔出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发病率为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多年来广泛开展宫颈癌普查普治,死亡率明显下降,Ⅰ、Ⅱ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疗效较好的肿瘤之一,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某些基层医院技术力量和设备的限制或术前误诊,以及术前分期的错误,对部分宫颈癌患者单纯行全子宫切除,造成术后很快复发、补救治疗困难。现将我科从1995年~2003年收治的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23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因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278例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78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中,除4例中转开腹外,其余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有108例患者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者中,3例为急诊开腹手术,1例为选择性开腹手术。278例中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术中并发症13例,其中血管损伤7例,5例在腹腔镜下行血管修补或结扎,1例髂外静脉损伤者开腹行血管吻合术,1例开腹止血;膀胱损伤4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1例患者因高碳酸血症中转开腹手术;另1例患者因结肠损伤而中转开腹行肠修补术。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3例输尿管阴道瘘,3例膀胱阴道瘘,需再次手术治疗;1例输尿管狭窄;3例尿潴留。结论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正在逐渐成为妇科的常规手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管损伤和膀胱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对1995年2月至2005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85例宫颈癌改良手术与242例传统手术治疗进行比较,观察宫颈癌改良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285例宫颈癌改良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中出血量、输尿管损伤、术后尿潴留、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随访2年改良手术患者均存活。结论改良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及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