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吗啡导致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吗啡对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分析注射吗啡后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变化情况,并用数学方法加以验证。结果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会发生转变,纳络酮可以逆转这种转变,共观察到种转变形式。为了研究这种转变的动力学机制,用数学模型模拟吗啡对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得到了与在体实验一致的结果。结论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发生转变。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发现节律转变的原因是吗啡改变了膜上钠,钾,超极化电流等离子通道的功能所致,节律转变的过程存在着混沌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黑质致密部 (SNc)神经元的放电型式与其对去甲肾上腺素 (NE)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非周期敏感”现象的普遍性 .方法 在幼鼠的脑片胞外记录 SN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比较周期与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 NE反应的敏感性 ,对非周期放电神经元的放电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结果  NE对 18个周期及 12个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呈现兴奋作用 ,对 16个周期及 12个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呈现抑制作用 .无论兴奋或抑制作用 ,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不同浓度 NE的反应程度均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大 (P<0 .0 1) ;NE的兴奋及抑制作用可分别被酚妥拉明 (2 0μmol· L- 1 )及舒必利 (1μmol· L- 1 )阻断 ;在非周期放电神经元的放电序列中测出非稳定周期轨道 .结论  SNc的非周期放电神经元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对 NE更敏感 ,这种敏感性可能与非周期放电的混沌特性有关 .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非线性理论初步探讨不同鼠龄和学习记忆成绩大鼠海马锥体细胞(PC)和自发放电特征,方法 将实验大鼠按鼠龄和学习记忆成绩分组。年龄组分老年组(16-19月)和青年组(3-4月);学习记忆组分成绩好,差组,进行在体单电极细胞外记录。结果 海马锥体细胞自发放电序列峰峰间隔(ISI)分布图在各组均无明显规律;老年组锥体发放电ISI复杂度(C)小于年轻组,成绩差组小于成绩好组(P<0.05),老年组三联优势模式百分比(PF)明显低于年轻组(P<0.01),成绩差组低于成绩好组(P<0.05)。结论 神经元ISI复杂度和优势模式百分比与年龄,记忆能力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对神经元复杂度与优势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揭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信息编码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如何识别神经元阵发放电序列中的确定性动力学。方法 运用不稳定周期轨道及关联分维、非线性预报对神经元阵发放电序列中的确定性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确定性统计方法失效的情况下,不稳定周期轨道方法依角能可靠的辨别出放电序列的周期Ⅰ,周期Ⅱ,周期Ⅲ轨道结构。结论 与确定性统计方法比较,不稳定周期轨道更适合于对高维动力系统的混沌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菅忠  任维  胡三觉  万业宏  古华光  杨继庆 《医学争鸣》2001,22(12):1132-1132
0 引言 在神经元上记录到的放电多数为不规则模式 ,这类节律是否服从确定性混沌规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混沌系统生成的奇怪吸引子包含无穷多的非稳定周期轨道 (UPOs) ,它们构成了吸引子的骨架 [1 ] .运用实验数据集的非稳定周期轨道检测 ,可辨别节律中存在的确定性和可预报性 [2 ] .我们分析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的起步点的不规则节律 ,运用UPOs分析确认其混沌性 ,进一步分析高阶的非稳定周期轨道 .1 方法1.1 实验性起步点放电的采集 实验选择成年 SD大鼠 (体质量 15 0~ 30 0 g) ,按文献 [3]所述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动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了清醒完整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反应。结果显示,在海马CA2/CA3区可记录到痛兴奋、痛抑制和非痛敏三种神经元。同侧前爪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痛兴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增多,而痛抑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在给予福尔马林后30min左右达到最大值,在60min左右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在给予福尔马林后,非痛敏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明显变化。以上实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大鼠损伤DRG传入纤维中引导单根神经纤维放电,观察与分析了神经纤维放电的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序列。结果表明:有一种周期为50~200s,波幅为15~50ms的慢波振荡节律形式,该节律往往可以由K^+通道阻断剂TEA诱发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海马参与痛觉感受与调制过程中信息编码规律。方法 分析了当给予多种类型的外办刺激以及吗啡和纳络酮作用时,猕猴海马神经元放电序列复杂度,近似熵及放电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当给予伤害性电刺激,痛刺激以及吗啡和纳各酮作用时,复杂度,近似熵和放电频率变化趋势相同,而给予非伤害性的触膜刺激和声刺激时复杂度,近似熵的变化规律与放电频率变化规律不相同。结论 海马可能在痛觉感受与调制过程中可能是利用混沌编码和频率编码相结合的一种编码方式来进行信息编码。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镁细胞外液"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形式,建立离体癫痫模型.方法:采用24h新生Wistar大鼠,取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9d时,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的放电情况.结果:通过鉴定可见,所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纯度接近100%.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致恢复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24h,神经元仍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结论:采用本方法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无镁细胞外液"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癫痫样放电,为今后进行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杨红军  胡三觉  段建红 《医学争鸣》2001,22(14):1253-1257
目的 研究受损背根节 (DRG)神经元的放电型式与其对高浓度钙 (Ca2 + )反应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在大鼠慢性压迫 DRG模型上记录单纤维的自发放电 ,比较具有周期和非周期放电型式的神经元对 Ca2 +反应敏感性 .结果 2 1%的周期放电神经元和 83%的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 Ca2 + (5 mmol·L- 1 )有反应 (P<0 .0 1) .非周期放电神经元对不同浓度 Ca2 +的反应均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大 (P<0 .0 1) .将对 Ca2 + 无反应的周期放电神经元转化为非周期放电后 ,对同一浓度的 Ca2 +出现明显的反应 .结论 非周期放电神经元比周期放电神经元对高钙反应敏感 .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astric distention (GD) and acupuncture at three different acupoints on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 of neurons in the 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MVN), and to clarify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the MVN in the centr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underlying acupuncture regulation.

METHODS

GD was conducted using a balloon inserted in the stomach cavity, and 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separately at each of three acupoints: Zusanli (ST 36), Quchi (LI 11), and Weishu (BL 21).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GD on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 of MVN neurons was assessed using a glass microelectrode filled with a sodium acetate electrolyte solution containing 1% pontamine sky blue; the discharge signals from the neurons were amplified by the microelectrode amplifier and recorded in the Spike2 system.

RESULTS

GD and acupun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 of MVN neurons. Furthermore, acupuncture at Zusanli (ST 36) and Weishu (BL 21)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at altering the discharge of GD-responsive MVN neurons compared with GD-nonresponsive neurons.

CONCLUSION

GD and acupuncture at three different acupoints affected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MVN neurons. The MVN is involved in the centr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underlying acupuncture regulation of gastric function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astric function may therefore be mediated via these particular MVN neurons.  相似文献   

12.
褪黑激素对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记录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微电泳注射MEL。分析注射MEL前和注射MEL时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的放电间隔(ISI)及其变化率。[结果]微电泳MEL时,220个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变化有3种情况:92个单位(41.82%)的ISI减小(兴奋);61个单位(27.73%)的ISI增加(抑制);67个单位(30.45%)的ISI无明显改变(不反应)。[结论]MEL对ARC大部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有兴奋或抑制的调制作用,以兴奋作用为主,但对小部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利用无镁细胞外液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放电模型来检测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变化。方法 采用新生24h内Wistar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至12-16d时,无镁细胞外液处理神经元3h并恢复正常细胞外液,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的放电情况及延迟整流钾电流。结果 无镁处理后的神经元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无镁诱导可使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增大。结论 延迟整流钾电流增大可能与无镁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异常放电的基础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晓宇  庄平  李勇杰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3):1607-1612
目的 探讨伴有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常运动(LID)的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核团的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方法 16例原发性PD患者[其中8例患者伴有严重的LID,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Ⅳ平均评分为6.8±1.5]在接受内苍白球(GPi)毁损术(8例)或丘脑底核(STN)电极埋置术(8例)的同时采集核团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及其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的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比较不同放电模式的神经元的ISI和CV.结果 在22个针道(GPi:8;STN:14)中共甄别出238个神经元,其中22.3%为与肢体震颤相关的放电活动,33.2%为快速的紧张性放电活动和29.0%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同时还发现8.0%高度不规则的簇状放电活动和7.6%的低频放电活动.方差分析显示不规则放电活动、高度不规则簇状放电活动和低频放电活动的ISI和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方检验表明高度不规则簇状放电活动和低频放电活动主要存在于伴有LID患者的GPi和STN(P<0.05).结论 基底节GPi和STN细胞放电频率和模式的改变与LID相关.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对大鼠尾核头部单位自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分别记录海洛因成瘾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尾核头部神经元单位自发放电。结果发现,尾核头部位自发放电的频率明显不同,实验组以及低频放电为主,而对照组则以中频放电为主,组间的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无镁细胞外液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和SH-SY5Y细胞建立癫痫放电模型。方法 采用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对于体外培养至10 d的神经元和传代培养的SH-SY5Y细胞,无镁细胞外液处理细胞3 h并恢复正常细胞外液,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2种细胞的放电情况。结果 无镁处理后的神经元存在自发性的“癫痫样”放电;SH-SY5Y细胞未出现“癫痫样”放电。结论 细胞间通过突触联系形成网状结构可能是诱导“癫痫样”放电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丘脑腹外侧核团细胞电活动与原发性震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原发性震颤(ET)相关的丘脑腹外侧核(Vop和Vim)细胞电活动.方法 以10例ET患者和1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采集Vop/Vim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分析不同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结果 发现266个神经元,包括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101个),紧张性放电活动(85个)和不规则放电活动(80个).在10个ET患者针道中发现131个神经元,除29.0%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外,41.2%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细胞自发放电频率(MSFR)为(55±21)Hz;29.8%为不规则放电活动,MSFR为(32±17)Hz.在PD患者10个针道中发现135个神经元,除46.7%与震颤相关的放电活动外,23.0%为紧张性放电活动,MSFR为(39±15)Hz;30.3%为不规则放电活动,MSFR为(21±8)Hz.进一步分析发现ET的紧张性和不规则放电活动的MSFR明显高于PD(t分别为2.74,2.72,均P<0.05).另外发现ET的Vop和Vim的MSFR分别为31.4 Hz和59.0 Hz,显著高于PD的Vop和Vim 16.8 Hz和34.5 Hz(t分别为4.43,4.92,均P<0.05).结论 Vim接受来自小脑的投射,Vim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提示ET的病理生理可能与小脑的过度活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