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燕  彭海兵  张博  周洪霞  杨秀红  张连元 《重庆医学》2013,(21):2500-2502,2510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一氧化氮(N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n=13):假手术(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IPC)组,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处理(L-NAME)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NO含量,血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浓度,小肠组织丙二醛(MDA)、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P-选择素(P-selection)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PC组与IR组比较,血浆DAO和FITC-LPS明显降低,NO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P<0.01),小肠组织黏膜上皮细胞P-selection、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AI降低(P<0.01);L-NAME组与IPC组比较,血浆NO浓度明显下降,DAO和FITC-LPS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明显下降,MDA浓度升高(P<0.01),P-selection、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上调,AI明显升高(P<0.01)。结论 IPC可明显改善LIR后小肠黏膜肠通透性升高、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肠细胞凋亡,NO参与IPC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屈强  史忠  杨天德 《医学综述》2004,10(11):655-658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器,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在生物科学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遗传学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者们的重点转移到细胞核的功能上,对线粒体的关注减弱。近10年来,线粒体又重新成为细胞生物学非常活跃的领域,焦点集中在线粒体与细胞死亡(凋亡),线粒体与分子病.线粒体的进化生物学,以及法医学等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细胞缺血、缺氧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现就线粒体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不可逆危害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酸,由正常细胞代谢释放,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调节血流量,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缺血和远程预适应期间释放的内源性腺苷或外源性腺苷激活腺苷受体,其中A1和A3受体起主导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心脏,包括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增加抗氧化酶的水平,与阿片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等,但其详尽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4.
麻醉药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短暂的心肌缺血对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的现象,可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麻醉药可模拟IPC,通过延缓、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和提高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肠缺血预适应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有效预防措施,对心肌也有保护作用。肠缺血预适应的确切机制尚禾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是预适应的刺激促使腺苷、缓激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一些内源性活性物质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被释放,从而激活了线粒体ATP敏感的K^+通道,发挥缺血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所起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失血组、多抗组。每组均行30 min缺血-2 h再灌注。失血组在失血15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多抗组在失血前静注CGRP多抗(2.5 mg/kg·b.w.)。坏死区(IS)用NBT染色确定。梗死大小用IS占危险区(AAR)的百分数表示。结果失血组的血浆CGRP浓度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高(F=12.4, P=0.032-0.005)。失血组的IS(F=52.4, P<0.001)和IS/AAR(F=43.7, P<0.001)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低,多抗组的IS(P=0.0001)和IS/AAR(P=0.0001)也较对照组显著为低。结论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GRP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及腺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玉英  文爱东 《医学争鸣》1997,18(3):259-262
研究缺血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及静滴腺苷与心肌梗塞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在体内心脏缺血预适应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组织及血液腺苷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左室总面积及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8.
吴松  吴熹 《铁道医学》1999,27(6):376-378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0在结合低温高钾时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非工作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comtrol)为实验对照组;B组(IPC),37℃下行单次5min停灌注加5min再灌注,建立IPC;C组(腺苷受体非造反阻断剂葳茶碱加IPC)建立IPC前预灌苯茶碱(100μmol·L^-1)5min;D组(腺苷),预灌腺苷(10μ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I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rain,再灌注120min。IPC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5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后同I组。SIP组5min内从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0min,此后用5min把放出的血输回,后同I组。检测3组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120min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SOD活性及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1)缺血前各观察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30min,再灌注30、120min时点IPC、SIP组血清cTnI浓度、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IPC、SIP组血清SOD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SIP组较IPC组效果显著,但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宁(Guanxinning,GXN)对家兔缺血性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通过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动物模型、IP模型及GXN对IP及I/R影响的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酶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同时嘛测实验前后血浆内皮索(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GXN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GXN+IP可以进一步加强IP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测定实验前后血浆ET及血清NO含量变化进一步表明:联合应用GXN+IP可以进一步降低IP时ET释放并进一步提高IP时NO含量,从而加强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GXN可以对缺血心肌产生保护作用,联合应用GXN可以加强缺血性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阿米洛利同系物(ethylisopropyl-amiloride,EIPA)和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心肌细胞保护效果的关系。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EIPA(缺血前给EIPA)和IPC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然后3组均持续阻断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IS在EIPA组IPC组与I/R组比减少,分别减少51.82%和54.19%,EIPA组和IPC组CKMB显著低于I/R组(P<0.01)。而EIPA组和IPC组之间无差异。在缺血前给予EIPA和缺血预处理,可使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前给予EIPA对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缺血预处理具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肾脏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30只,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MIR+肾脏缺血预处理(RIP)组和假手术对照(sham)组,取缺血心肌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蛋白质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心肌梗死范围、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比较,MIR组和MIR+RIP组各时相点ICAM-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肾脏预处理后即刻ICAM-1mRNA和蛋白质表达与MIR组比较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RIP后24 h ICAM-1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少(与MIR组比较,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ICAM-1参与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对组织细胞的粘附、浸润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RIP可通过减少ICAM-1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减轻MIR所致的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生在下肢骨骼肌的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 I/R)。测定心肌组织XO、SOD和MDA含量;检测血浆CK、CK-MB及心肌组织MPO水平;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XO含量增加(P<0.01或P<0.05),心肌组织MPO及血浆CK、CK-MB水平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多,但Bcl-2/Bax比值降低。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在IPC I/R组,心肌组织SOD的减少和MDA、XO及MPO含量的增加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血浆CK、CK-MB水平有所下降(P<0.01),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也有所改善。结论大鼠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远端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适应对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I/R对照组和IPC组,观察冠脉流出液中MDA及NO含量、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心脏微循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PC组较I/R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5),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P<0.0005),心脏微循环的损伤也较轻。NO含量和MDA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909,P<0.01)。结论:IPC对无复流现象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保护内源性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 N O 在缺血预处理( I P) 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硝基 L精氨酸甲基酯( L N A M E) 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 N O 含量、脂质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短暂的预处理缺血使心肌组织 N O 含量升高,同时心脏舒缩功能改善,丙二醛( M D A) 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上升。在缺血预处理前应用 L N A M E 完全抑制 N O 的产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缺血预处理末大鼠心肌组织 N O 含量增加,此短暂增加的 N O 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 (IP)。方法 :观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及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B1650 组以及缺血预处理时加B1650 组各组缺血复灌前后心功能变化 ,并且检测复灌末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 ,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生成下降 ,SOD活性增加 ;加B1650 ,这种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缓激肽参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缓激肽B2 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后NMDA受体、NO及cG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一氧化氮(NO)-cGMP通路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的脑缺血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动物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脑和下丘脑5个部位的NMDA受体活性(3H-MK801结合)、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cGMP含量变化。结果3H-MK801结合在海马、纹状体两部位呈持续性明显增加;原生型NOS(cNOS)于缺血后3天在海马、大脑皮层、纹状体达高峰;而诱导型(iN-OS)活性及cGMP含量仅在海马呈持续上升,两者在增加幅度与趋势上也很相似。结论在海马缺血性神经损伤过程中,NMDA受体-NO-cGMP通路激活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方法 :应用注入腺苷前质———硫酸腺嘌呤复制大鼠心脏预处理模型 ,并与经典的预处理模型对比 ,观察心肌细胞的改变。结果 :两种方式的预处理都可降低心肌MDA含量及血清CK活性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min的缺血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于再灌注30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结果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后,肝功能明显受损,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肝组织大片坏死;5min的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减少肝细胞坏死;10min效果次之;15min反而加重肝脏损害。结论5min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