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7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均升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8,(3):378-381
目的通过评价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6年全院患者输注血小板共5 874 U,申请输注配型血小板202人次,45例患者成功配型并多次输注配型血小板,输注前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的24 h CC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配型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较明显,出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输注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疗效显著,提倡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及输注配型血小板,提升输注血小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2015年甘肃省武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收治的3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和母体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最为常见,占52.72%。57例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和激素+丙种球蛋白3种药物治疗,接受3种治疗方法患者的血小板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GT最常见。治疗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肾上腺皮质激素、IVIG及二者联合治疗均有效,且以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最佳。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母体孕期血小板减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提高临床上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观察患者血小板含量以及分娩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11例患者的血小板含量明显提升,1例患者血小板含量无显著变化;12例患者有9例进行剖宫产,3例进行阴道分娩,无产后大出血状况发生,12例患儿均成活。结论血小板对于提升患者机体血小板含量,治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00名,实施传统基础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组则为观察组,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2. 59±1. 43) fl、血小板平均容积(245. 92±2. 21)*10~9、血小板分布宽度(14. 28±1. 53)%、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 72±1. 32) fl、血小板平均容积(200. 42±2. 37)*109、血小板分布宽度(18. 42±1. 23)%、治疗有效率(90%)。结论:对脑血栓疾病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同时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艳巍  刘新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50-175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2005年6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血小板制剂,甚至糖皮质激素。所有产妇均安全渡过分娩期。结论: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血小板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3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基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未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4天血小板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化疗8、12、24天后患者血小板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在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引发生。结论:重组人血小板能够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速度以及程度,且对患者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治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在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1周的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10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分析其中12例PTE患者治疗后1周、2周及4周的血小板参数。结果 PTE患者溶栓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大血小板比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1周,血小板计数高于溶栓治疗前,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大血小板比率低于溶栓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溶栓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PTE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周、4周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溶栓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和溶栓治疗时血小板参数会发生改变,监测PTE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PTE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推广的成分输血使血小板分离、储存和输注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输注机采血小板,已成为目前治疗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仍值得关注。我们对2007年本院76例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病例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特比澳)治疗实体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II度及以下者给予特比澳治疗.选择同期未使用特比澳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作为平行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结果 总体疗效及分层分析,PLT回升幅度及血小板输注人次,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特比澳)可以有效治疗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耐受性较好,可以作为恶性肿瘤化疗时有效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林晓媛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59-159,161
目的 探讨分析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收治的血液病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机采血小板输注,比较输注前后24h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来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输注血小板之后其血小板数量均高于输注前,总有效率为84.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措施,但输注次数、发热、脾肿大等因素会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预防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同时加强对血小板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介素-11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复常时间及用药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用药时间,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贾健生 《工企医刊》2008,21(3):28-28
肾病综合征病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小板在肾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干扰肾炎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泰嘉)治疗肾病综合征病人,探讨抗血小板因素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及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多于对照组,血小板上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血小板提高。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我院和市妇幼保健医院11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中,30例依据骨穿或血小板抗体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20例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2例为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其余为临床疑似ITP合并妊娠。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的例数为80例。112例中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6例,产后大出血6例。6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但无出血征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ITP合并妊娠多见,当血小板持续下降或≤50×109/L,应行骨髓穿刺及血小板抗体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血小板极低时,可在补充血小板后或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行剖宫产。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6.
李肃 《中国保健》2006,14(8):52-53
目的探讨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于我院收治的10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剖宫产69例,阴道分娩35例,产后出血≥500ml者1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2.5%.胎死宫内3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结论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比环孢素A与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结果:经环孢素A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较快,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未行血运重建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CS患者根据血小板功能分为四组予相应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组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比标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但四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未获得预期临床获益,其应用价值仍需大规模、前瞻性及更严谨的研究去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根除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266例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A组138例、B组128例,A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14 C-呼气试验检测,根据是否Hp感染,分成Hp阳性组76例患者,Hp阴性组62例患者,对其血小板数量进行检测;B组患者治疗前检测Hp均阳性,在治疗前B组患者检测血小板数量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根除Hp治疗,用药7d后根据根除Hp是否成功分为根除成功组70例与根除失败组58例,B组患者均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访5个月后对B组患者再进行血小板数量的检测。结果 A组中Hp阳性组血小板数量(45.13±18.36)×109/L,Hp阴性组血小板数量(38.57±20.2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根除成功组与根除失败组在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是成人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Hp有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数量恢复。  相似文献   

20.
樊省廉 《现代保健》2012,(10):18-1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60例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措施,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达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联合应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从而有效降低致死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