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垂体前叶均变小,15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垂体柄中断,15例垂体后叶异位,1例后叶高信号未见显示。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中断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三联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垂体柄阻断综合症(PSIS)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结果MRI显示垂体柄缺如4例,垂体柄明显变细1例,垂体后叶异位5例,垂体前叶变小5例。5例患者均表现生长发育迟缓,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提示生长激素缺乏,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结论垂体MRI是诊断本病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检查,PSTS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生长激素缺乏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MRI显示垂体柄缺如12例,垂体柄明显变细2例,垂体后叶异位14例,垂体前叶变小14例。结论 MRI是目前无创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缺乏,9例患者甲状腺激素缺乏,2例患者伴有视交叉下方异常高信号,考虑异位神经垂体可能。3例可见空泡蝶鞍。结论 PSIS在临床较为少见,当患者以"生长发育迟缓"或"第二性征不发育"为主诉就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查体、行内分泌功能试验及垂体MRI检查,早期确诊,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表现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纤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其中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的鞍区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选取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31例PSIS患者,采集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垂体的高径、横径、前后径,计算垂体体积和冠状面面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6.5±3.8)岁(6~25岁).MRI图像显示16例患者为垂体柄断裂伴垂体后叶异位,15例为垂体柄明显变细或者显示不清,其中7例为空泡蝶鞍.所有31例PSIS患者均显示垂体体积缩小,临床上均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结论 PSIS的MRI图像特征为垂体柄断裂并伴有垂体后叶异位或者垂体柄明显变细或显示不清,并有垂体前叶多种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强化核磁共振(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垂体MRI表现与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SIS患儿64例(PSIS组),同时选取正常儿童及青少年60例(对照组)。根据垂体MRI表现将PSIS组分为部分性垂体柄阻断(pPSIS)组和完全性垂体柄阻断(cPSIS)组。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分析MRI表现与缺乏的激素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SIS组垂体核磁共振表现与功能损伤呈正相关。比较垂体-靶腺激素,cPSIS 组缺乏的激素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pPSIS 组(P<0.01)。PSIS组男性(24例,年龄均大于15岁)性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SIS组男性睾酮水平显著低于pPSIS组(P<0.01),其余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下丘脑-垂体区强化MRI可显示垂体柄的受损程度,可用于评估PSIS患儿垂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在3.0T MRI上的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垂体前叶均呈凹陷型,体积明显缩小,其中垂体柄缺如38例,垂体柄变细2例,垂体后叶高信号均异位于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处。实验室检查示生长激素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且具备相应临床症状。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9.
叶雪  陈晓波 《中国医刊》2013,48(3):38-41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低血糖起病的PSIS患儿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为学龄期男童,以低血糖起病,伴有生长发育落后,内分泌检查发现存在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垂体磁共振检查存在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病例1存在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合并Chiari Ⅰ畸形.2例均口服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监测血糖平稳.结论 PSIS发病率低,在新生儿或婴儿期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男孩可有小阴茎和小睾丸(或隐睾).  相似文献   

10.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是指垂体柄缺如并垂体后叶异位,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至正常垂体后叶所致的临床系列症候群[1],临床少见。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8例PS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女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与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临床特征,以增进对于两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0例女性IHH和5例女性PSIS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IHH与PSIS患者大多以性发育迟缓就诊,均可合并先天发育缺陷,不同点主要包括:①女性PSIS多有异常生产或难产史;②女性IHH较PSIS有较高的身高、指间距(P<0.05);③女性PSIS患者常合并垂体前叶多种激素缺乏;IHH患者以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缺乏为主;④女性PSIS垂体核磁常表现为垂体柄中断合并垂体后叶异位,而大约一半的女性IHH患者仅垂体体积变小.结论 女性IHH与PSIS为临床少见疾病,对于以性不发育就诊的女性患者,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行内分泌功能试验及垂体MRI可以有效地鉴别两疾病.  相似文献   

12.
赵琳琳  王守俊 《医学综述》2012,(20):3453-3455,3461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多垂体激素缺乏性疾病。近年来关于PSIS的病例报道及磁共振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的文献日趋增多,但是对该病系统阐述的文献很少。现就PSIS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的遗传和基因方面的特点、选择何种激素以及何时行替代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及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与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临床特征。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4例嗅觉正常的IHH和36例PSIS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HH与PSIS患者大多以性发育迟缓就诊,临床特征:1)PSIS患者异常胎位生产(主要为臀位生产)比例为61.1%,IHH为5.4%(P<0.000);2)IHH比PSIS患者有较高的身高、指间距(P=0.000)。两疾病多为下部量大于上部量、身高大于指间距;但≥18岁男性IHH患者75.7%指间距大于身高。3)两种疾病患者第二性征均发育差;4)两疾病均可合并先天缺陷或异常,以隐睾多见;5)PSIS患者较IHH患者骨龄落后更显著;6)PSIS患者常合并垂体前叶多种激素缺乏,且常需要替代治疗;IHH患者以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缺乏为主;7)PSIS垂体核磁常表现为垂体柄中断合并垂体后叶异位,而大部分IHH患者仅垂体体积变小。结论 IHH与PSIS患者多以性不发育就诊。≥18岁IHH患者多为瘦长体型,PSIS患者多为矮胖体型。PSIS常合并多种垂体前叶激素缺乏,需要替代治疗。垂体MRI是鉴别两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in hypothalamic-pituitary area and its clinical relevanc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IGHD), the MR imagings of 26 patients with IGHD were analyzed. On MRI, 24 out of 26 cases (92. 3%) showed apparent pituitary upper margin depression; 8 out of 26 cases (30. 8%) showed definite pituitary stalk transection; 22 out of 26 cases (84. 6%) showed absence of the normal posterior pituitary bright spot. The bright lipidlike signal on T1W1 images at the median eminence distal to the breaking point (so-called ectopic posterior lobe) was found in 4 out of 26 cases (15. 4%). According to the MRI findings of the pituitary stalks, the 2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of 8 cases (31%) characterized by the definite transaction of stalk; group B of 13 cases (50%) defined by the possible stalk transection; and group C of 5 cases (19%) with no definite stalk transection.MRI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  相似文献   

15.
矮身材儿童垂体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矮身材儿童垂体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和22例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身材(ISS)儿童的临床及MRI检查结果,观察MRI检查中垂体形态及异常改变。结果GHD儿童垂体MRI检查发现垂体高度缩小21例(61.7%),垂体柄移位2例,ISS儿童发现垂体高度缩小5例(22.7%),GHD组异常检出率高于ISS组(χ2=4.5,P<0.05)。GHD儿童MRI异常组诊断时的年龄、身高(标准差)、骨龄和GH最大峰值均较MRI正常组偏低(t=2.23~3.76,P<0.05)。结论垂体MRI检查可协助矮身材儿童的诊断及垂体病变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垂体性侏儒11例鞍区MRI和CT检查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