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大学新生"TLS"防艾健康教育效果,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同伴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开展防艾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校2017级大一新生中实施"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后,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从(13.83±2.64)分提高到(16.72±1.93)分(P0.001);艾滋病知识国8条综合知晓率提高了19.5个百分点(χ~2=196.711,P0.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从(1.99±0.89)分提高到(2.51±0.68)分(P0.001);大一新生对该教育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98.9%。结论 "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效果较好。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培训大学生防艾宣讲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宣传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专题讲座对提高辅导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改变相关态度的效果。方法以江苏省参加全国高校艾滋病防治试点工作的6所院校的287名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专题讲座为主要方式的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对比评价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后,"国八条"总体得分从(6.9±1.7)分上升至(7.9±0.4)分(t=8.365,P0.001);认为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的比例从83.8%上升至98.8%(χ2=35.503,P0.001)。是否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32,P0.001)。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较高的辅导员认为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的比例,分别是未参加过和得分较低者的3.3倍[95%可信区间(CI):1.5~7.3]和2.3倍(95%CI:1.1~4.7)。结论高校辅导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态度有待改变。专题讲座可有效提高辅导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改变相关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衡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与该市2006年同类研究结果做比较,为及时调整干预策略、更好地实现艾滋病校园传播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制调查问卷对554名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评价。以直线相关分析探索知识与态度的关联,以Logistic回归分析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衡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6.86%(完全知晓为21.66%),低于2006年知晓水平81.4%,知识知晓程度与歧视态度呈正相关(r=0.85,P=0.000)。大学生不同专业(χ2=42.430,P=0.000)、户籍所在地(χ2=32.376,P=0.000)、消费水平(χ2=26.468,P=0.000)、父母婚姻状况(χ2=32.573,P=0.000)、是否出入迪厅(χ2=21.564,P=0.000)、网吧(χ2=50.462,P=0.000)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且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态度。应重视大学生人群的不断更替,结合不同年代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及时制订、修订健康干预计划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校园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取干预手段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和患者 (PLWHAs)歧视态度。 方法  实施多种形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干预前 50 %的村民不知道HIV的三种传播途径 ,65 %~ 79%不了解非传播途径 ,仅 6 %答对所有问题。面对面访谈发现 ,村民对PLWHAs的歧视态度并不严重 ,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干预后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上升为 81 % ,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 1 2 %上升为 45 % ,所有问题均正确回答的上升为 35 %。持各项歧视态度的比例下降 ,持同情帮助的比例上升。Logistic分析提示 ,干预活动对持同情、帮助态度的作用大于文化程度和年龄。 结论  反对歧视PLWHAs活动应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入手 ,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细致的反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有效的高中生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和控制艾滋病(AIDS)的传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房山区辖区内4所中学的4个班级,由同伴教育员对4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χ~2检验。结果 AIDS相关知识培训前平均知晓率51.27%,培训后平均知晓率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7,P0.01);对艾滋病人及其家属态度培训前平均有36.50%的人为积极态度,培训后平均有90.27%的人为积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P0.01)。结论同伴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转变态度等方面效果明显,应将此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生在短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市13个县区随机抽取13所高中,根据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对被抽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抽取3 846名和3 641名高中生,高中生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4%,较健康教育前的34.2%有很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基础知识知晓率为69.0%,健康教育后为82.9%,在4部分艾滋病知识中知晓率最高。不同年级(P=0.00)、父亲文化程度(P=0.00)和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得分(P=0.00),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均有影响。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增加,歧视态度减少,但存在危险行为,应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第四师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兵团团场不同民族青少年中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策略与适宜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35名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中分别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汉(χ2=54.654 5)、维吾尔(χ2=19.235 3)和哈萨克族(χ2=56.478 9)高中生中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的总体知晓率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汉(χ2=14.150 0)、维吾尔(χ2=20.413 9)和哈萨克族(χ2=16.414 0)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应答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汉和哈萨克族学生避免性行为的正确生活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3 3,P0.05);汉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87.97%)、医生(54.72%)和书籍(52.83%);维吾尔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医生(84.21%)、电视(71.9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59.65%);哈萨克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70.53%)、医生(67.6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46.38%);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最喜欢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分别为电视(24.53%)、医生(50.00%)、医生(44.44%)。结论调查地区的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匮乏,在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中开展以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和同伴教育等不同方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正向态度持有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取干预手段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PLWHAs)歧视态度。方法 实施多种形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50%的村民不知道HIV的三种传播途径,65%-79%不了解非传播途径,仅6%答对所有问题。面对面访谈发现,村民对PLWHAs的歧视态度并不严重,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干预后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上升为81%,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12%上升为45%,所有问题均正确回答的上升为35%。持各项歧视态度的比例下降,持同情帮助的比例上升。Logistic分析提示,干预活动对持同情、帮助态度的作用大于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 反对歧视PLWHAs活动应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入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细致的反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情况,获得高危群体特征,为大学生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某医学院4个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最终获得803份有效问卷,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为83.2%(668人);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正确知晓率仅为50.1%(402人);不同年级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6,P0.001)。18.2%的大学生对身边的同性恋者持支持态度,女性群体对同性恋及同性恋性行为的支持度高于男性群体。59.5%的大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20.2%的大学生告知已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85.7%的大学生(688人)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女生群体对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支持率为86.8%,男生群体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3,P0.001)。结论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的掌握仍不全面,对高危性行为的接受度较高,但对安全套使用的支持率却不理想,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期、系统的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干预,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