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代际差异视角探讨1999—2019年青春期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改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助力。  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于1999、2009和2019年在同一地区且同一初、高中对2 5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的9个因子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72.52,P值均 < 0.01),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随年份变化均值递减(F1:46.72±9.41,45.87±11.33,43.61±11.27;M1:51.56±9.38,51.03±11.59,46.23±12.27;F3:19.03±4.00,18.29±4.32,17.95±4.51),其他教养方式得分均为2019年高于2009和1999年(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性别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除女生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外)存在年份差异,性别总体变化趋势与总人群趋势相同。在初高中学生中,父母教养方式在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47.27,P值均 < 0.05),无论初中还是高中,F1和F3因子变化趋势与总体的递减趋势相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2个维度,但不同年份的因子载荷不同。  结论  不同年代青春期学生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体验及父亲过分干涉行为在减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学段差异。应注重需求的多样化与群体差异化,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切实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贾刚  程灶火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45-1446
目的 调查无锡合肥两市1960--2000年出生的人群,他们18岁之前所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状况.方法 采用程灶火教授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60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均低于其他三组,多采用消极教养方式;80组父母教养方式比其他三组更多的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90组父亲比60组父亲接纳、关心、宽容,比70组更袒护和责备孩子的过错.结论 不同年代出生人群,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艳红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09-9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为促进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分别对一般儿童102名和学习不良儿童96名施测。结果学习不良儿童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2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1);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育方式与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EPQ儿童版)》及《家庭教育方式量表(EMBU)》对42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子女学习成绩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呈正相关,与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EPQ的P,E,N 3个维度的个性特质对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个性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父母应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子女形成良好个性,从而促进子女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调查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的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差异显著;父母教养各因子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中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不适的教养方式则易使青少年罹患神经症或形成不良的性格.为了解太原市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现况,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7.
马雪玉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96-1899
了解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学业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路径模型,为提高其学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的小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邢台市81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学业拖延题目平均得分为2.65分,总体程度并不严重;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成分最多(M=3.62),溺爱性成分最少(M=1.66).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和不一致性4个因子与学业水平和学业拖延均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学业水平值分别为-0.214,0.164,-0.203,-0.130,r学业拖延值分别为0.246,-0.292,0.371,0.257,P值均<0.01),学业拖延与学业水平呈负相关(r=-0.483,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拖延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447,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性维度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104,P<0.05),民主性和放任性2个维度通过影响学业拖延间接影响学业水平(β值分别为-0.196,0.254,P值均<0.01).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来干预或减少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业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苁蓉 《长寿》2007,(4):50-50
母亲年轻时嘴特别厉害,村里一些爱滋事的妇女,很少敢惹母亲,她们都忌惮母亲的那张嘴,害怕在对阵中,被母亲的利嘴数落得体无完肤。 而父亲呢,年轻时当过兵,身体素质本来就好,几年兵当下来,身体就更出众,浑身的肌肉疙瘩一块一块的,行动起来敏捷得像一头豹子。退伍后,父亲回到村子,闲暇时和村里年轻人摔跤打闹,没有一个是父亲的对手。  相似文献   

9.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时所认为、感受和表现出的特定方式,以及与子女互动时带有情感的一系列行为[1-2].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等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代的身心健康有关3-4].个体接触最早的是处于微观系统的家庭,并且对其影响最持久[5],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实践对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养方式从字面含义来说,既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又有抚育之意,充分体现了父母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人格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张家港市2所重点中学8个班(每校4班)的285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负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性格外向性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等人格特点紧密相关,改善教养方式需要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泸州市某高校1 144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28±0.37)分,其中性认知得分的总均分为(2.47±0.35)分,性态度为(1.89±0.58)分.男生性心理总均分(2.31±0.39)高于女生(2.27±0.36)(t=1.753,P<0.05).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的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感温暖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家庭形式从小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为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沈阳市2所高中和2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共1 267名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孤独感存在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与子女孤独感呈正相关(P值均<0.01)。低孤独感组与高孤独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是北京大学一名学生。4月21晶晚,父母把我叫回了家。吃饭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医院已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专门收治非典了,一个星期之内将病房改建成传染病房。他们叫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件事。他们也将搬到医院昼夜为非典病人服务,什么时候能结束也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抑郁问题的关系,为减轻初中生的负面情绪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测查工具,对某省会城市15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在过分保护和提供有效帮助2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抑郁总分相关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焦虑、抑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度保护、苛刻要求和亲子疏离会加重子女情绪问题;母亲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尤其会加重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都合理是初中生良好情绪的重要保证。父母应花更多的时间培养亲子关系,减少对子女的过度保护和不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期家庭的职业地位及其代际变化对子女成年后心理健康的效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的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的数据,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测量不同职业地位及其代际变化分组对一系列心理健康指标的综合影响。结果儿童时期父亲为较低层次职业者的比例约为59.0%,母亲为较低层次职业者的比例占62.9%,子女成年后从事低层次职业者的比例降至49.8%。儿童期家庭的职业地位的不同,会导致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F=1.449,P=0.015);职业地位的代际流动的方向对心理健康亦有重要影响(F=3.050,P=0.048)。结论儿童期家庭职业地位与职业地位的代际变化,同时影响着子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是改善健康公平应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为测定预防少年犯罪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本市少年犯管教所的190名男性少年犯进行调查,并选取普通中学男生作为对照。结果 少年犯个性特征具有精神质,神经质倾向,父母化程度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且人格维度中的P(精神质或心理变态),N(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呈显相关。结论 青少年犯罪与其个性特征,父母教养不当,父母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