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随迁儿童健康意识与肥胖的关联,为随迁儿童健康干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6月选取上海市5所小学3 894名7~13岁随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其自我健康意识与肥胖检出率的关联。结果男生肥胖率(18.6%)高于女生(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 55,P <0.01);不同年龄间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P<0.05)。自我健康意识问卷的5个条目中,不同"自身健康状况评价""自身身体素质状况评价"和"日常生活疲劳感频率"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0,8.19,24.01,P值均<0.05)。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疲劳感频率与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4次/周和1~3次/周感到疲劳的随迁儿童肥胖检出率是<1次/周感到疲劳者的1.77(95%CI=1.34~2.35)和1.28倍(95%CI=1.04~1.56)。结论随迁儿童日常生活疲劳感...  相似文献   

2.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北京、东京3~5岁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比较两地幼儿肥胖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幼儿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选取北京、东京共444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生活方式调查,对两地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及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北京幼儿的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超重肥胖率(25.28%)高于东京幼儿(18.44%),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早饭前是否身体活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4,31.18,P值均 < 0.05)。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晚饭后不同零食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2,21.9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与发生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OR=1.45, 95%CI=1.10~2.68),晚饭后经常吃零食(OR=2.56,95%CI=1.44~3.57)和有时吃零食(OR=1.72,95%CI=1.21~2.72)的北京幼儿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幼儿的超重、肥胖现象高于东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晚饭后有时吃零食、晚饭后经常吃零食与北京幼儿超重或肥胖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学龄儿童中肥胖的发病率以及相关生活方式对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年11-12月在我国进行的一项学龄儿童睡眠相关问题的普查。选取与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饮食方面,屏幕暴露,生活质量以及体育活动四大方面,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病率大约为10.2%,经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学龄儿童与肥胖有关的生活方式包括社交少,长期屏幕暴露,经常被师长责骂,运动少,咖啡因摄入过多。最终模型中,各方面的OR值(95%CI)分别为:长时间电视屏幕暴露1.104(1.035~1.178),经常被老师责骂1.099(1.036~1.166),较少的体育运动1.096(1.050~1.143)和朋友很少1.091(1.044~1.141)。结论 在我国部分肥胖学龄儿童中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长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未患肥胖的儿童也应避免出现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了解隐性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指标与生活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有效开展隐性肥胖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方便抽样原则,从河南省7所高校中抽取2044名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指标测试和生活方式量表调查,对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各项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身体各指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女大学生隐性肥胖报告率为28.6%.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腰臀比(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29),在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8,-28.69,-23.49,P值均<0.01).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在生活规律行为、健康危害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5个维度及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和健康责任行为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2.69,-2.16,P值均<0.05).运动锻炼行为是预测隐性肥胖女大学生BMI,BF%和VFI的主要因素(B值分别为-0.12,-0.18,-0.08,P值均<0.01).结论 除BF%外,BMI和VFI也可能是筛查女大学生隐性肥胖的有效指标,但需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运动锻炼行为对以上指标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儿童肥胖的生活行为因素和家庭聚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其生活行为因素、父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肥胖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选取北京市城郊21 198名2~18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问卷调查包括儿童肥胖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父母的肥胖情况;体格测量主要为儿童的身高、体重.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一般性描述、趋势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国际肥胖工作组推荐的儿童肥胖参考值(IOTF参考值),21 198名2~18岁儿童肥胖率为5.6%.儿童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及其肥胖状况存在家庭聚集性.父母均不吸烟、一方吸烟、双亲均吸烟的子女吸烟率分别为1.50%、2.93%和6.01%(χ2趋势=45.422,P<0.01);父母均不饮酒、一方饮酒、双亲均饮酒的子女饮酒率分别为5.85%、9.12%和13.96%(χ2趋势=107.009,P<0.01).根据双亲BMI状态分组,"父母正常"、"父亲肥胖"、"母亲肥胖"、"双亲肥胖"各组中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29%、11.48%、9.12%和27.01%(χ2趋势=293.404,P<0.01).控制性别、年龄后,体育锻炼、睡眠、吃禽类食物、看电视、饮酒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等协变量,与父母体重正常相比,母亲肥胖对女儿肥胖的影响较大(OR=5.93,95% CI:3.57~9.84),而父亲肥胖对儿子肥胖的影响较大(OR=4.29,95% CI:3.21~5.72).父母同时肥胖对女儿肥胖产生的影响(OR=28.51,95%CI:15.13~53.72),远远大于其对儿子肥胖的影响(OR=7.21,95% CI:4.07~12.75);其对2~5岁、10~12岁儿童的影响(OR=18.67,95% CI.49~234.46;OR=22.25,95% CI:10.62~46.59),大于其对其他年龄组肥胖的影响.结论 父母肥胖可能是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关联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父母生活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对儿童肥胖的预防或干预应重视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何春刚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34-1736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堆积,产生超重和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3].相对于显性肥胖,隐性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4].隐性肥胖指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但身体脂肪比例超出正常水平[5].有关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隐性肥胖率正不断上升,并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6].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06-3308
目的:探讨吉林市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体重指标的关系,为有效合理地干预其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吉林市区480名6~12岁儿童,按其相关体检项目的测量结果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组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儿童肥胖与某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建立儿童正常生活方式对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了解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探寻超重肥胖干预的方法.方法 该组资料为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北京市6个区的40所中小学随机监测了6 789名学生.结果 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49%,9.52%,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94%,11.24%,中学生分别为12.94%,8.08%.肥胖率城男高于乡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与每天是否吃早餐、每日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及电子休闲时间长短等无显著相关,但在是否喜欢体育课、是否喜欢长跑、体育课后感觉、每天体育锻炼超过1h、做课间操是否认真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变生活方式是短中期预防肥胖的有效方法,必须提高公共卫生策略的高度,对整个社会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家庭喂养方式与儿童饮食习惯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为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的2970名一~六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检查,并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喂养方式与儿童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受访家长或监护人中,38.0%会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56.6%会觉得孩子吃得不够而想尽办法要求孩子“多吃一点”.41.4%的儿童喜食咸的食物,87.0%的儿童喜欢吃水果,11.9%的儿童吃饭速度快,28.8%的儿童吃饭速度慢.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想尽办法要求孩子“多吃一点”、孩子是否爱吃水果及孩子吃饭速度等为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不恰当的家庭喂养方式及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引起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1.

Aim

To compare the means of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he prevalenc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between native Dutch and migrant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o assess to what degre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children could be explained by socioeconomic position and BMI of the mother and the father.

Subjects and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performed among children at the age of 8–9 years old. Subjects were a total of 1,943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caregiver. Outcome measures were BMIs and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including obesity. Main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migrant background, based on country of birth of the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as indicated by educational level, and parental BMI. Other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the age and sex of the child.

Results

Overall, our findings show tha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significantly more prevalent among migrant children of non-Western descent as compared to native children and children of Western descent.

Conclusion

Parental BMI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a child’s BMI. However, socioeconomic position is not. Because children of non-Western migrant origin are at higher risk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sight into differences in bo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energy intake as well as how these behaviors relate to cultural contrasts in parent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上海1 320名儿童肥胖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地区儿童肥胖流行现状, 研究人口学特征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儿童肥胖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普陀区、浦东新区3个区的10所幼儿园共计儿童1 320名。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和父母的情况等。 被调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来源于当年的“六一”体检资料, 使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与肥胖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调查到的1 320名儿童中,肥胖及超重儿童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0.5%和14.0%;在不控制其他变量时,户籍、父母亲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与儿童肥胖有关,在考虑其它变量的影响后,父亲BMI、母亲BMI、家庭结构3个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结论】 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父母BMI高的和核心家庭是上海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学龄儿童肥胖发生率、肥胖对血压的影响以及肥胖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1751名7~11岁学龄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并按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检出率14.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5.67%和12.26%,差别有显著性(P<0.05)。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4.88%,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0.199%,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喜食肥肉及油腻性食物、吃饭速度快者,肥胖检出率高。结论上海市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肥胖儿童中高血压者明显增多。应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减少肥胖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检出率,探讨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编制的“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间(11.19±1.22) h,周末睡眠总时间(10.87±1.37) h,3~4岁儿童睡眠时间及5岁儿童周末睡眠时间均少于国外标准,不同性别之间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名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达50.30%,其中男童为50.88%,女童为 4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9,P>0.05 )。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受到儿童睡前是否有剧烈活动、父母亲及抚养人睡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高,睡眠质量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散居儿童单纯性肥胖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散居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现状,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2年抽样调查上海市19个区、县21 088名0-3岁散居儿童,对其在社区儿保门诊定期体格测量的资料,参照WHO身高标准评价体重的方法对儿童的超重和肥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21 088名儿童中发现肥胖者561名,肥胖率为2.66%,新老城区肥胖率分别为2.6l%和2.72%,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组之间有差别,显示新老城区0-1岁组均为肥胖高发年龄段(4.76%和4.25%);各行政区县的0-3岁儿童肥胖发生率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老城区2002年与1996年同年龄段比较,总体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72%和0.72%(x2=62.48,P<O.01).结论 本市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1岁以内婴儿更应得到关注,应积极探索并开展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上海市闵行区所有流动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小学生25 602名,65.4%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98.6%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96.0%的学生在过去1周内至少1 d不吃早餐,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交往压力大的学生分别占63.7%和34.7%,课外活动以户外为主的学生占20.0%,同时存在众多的不良卫生习惯。结论流动小学生存在众多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实现流动儿童的健康行为不断改善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患龋情况。方法对闵行区在册的39所民工子弟学校在校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普查。结果5~14岁学生乳牙患龋率58.23%,龋均2.38±2.94,充填比4.65%;恒牙患龋11.26%,龋均0.20±0.76,充填比0.93%;乳牙患龋率总体男性高于女性,恒牙患龋率则相反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龋齿充填比低,应加强爱牙护齿宣传力度,为学生提供方便、价廉质优的充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