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受虐待经历对初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为初中生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从2020年6—9月对重庆市的调研数据中抽取25个区、县的初中生数据, 纳入分析10 289人。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调查, 并收集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0.93%, 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后, 情感虐待(OR=2.07)和情感忽视(OR=2.03)的发生与自杀意念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OR躯体忽视=1.19, OR躯体虐待=1.60, OR性虐待=1.37, P值均 < 0.05);性虐待(OR=2.29)和躯体忽视(OR=1.87)的发生与初中生自杀未遂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虐待(OR情感虐待=1.63, OR情感忽视=1.59, OR躯体虐待=1.50, P值均 < 0.01)。  结论  5种类型的虐待对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均有重要影响, 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 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对自杀未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于2016年11-12月对广州市3 22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4.68%,过去12个月自杀意念、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12.51%和2.04%.调整一般人口学因素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联OR值分别为3.88(95%CI=3.04~ 4.96)和2.42(95%CI=1.41~4.13),均有统计学意义;引入抑郁和欺负行为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OR值下降至2.58(95%CI=1.99~3.34) (P<0.05),而与自杀尝试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均存在关联,可能由抑郁和欺负行为介导.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 =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 =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 =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白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现状及童年期不良经历,探索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关系,掌握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累积效应。方法 2015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昌市城区34所高中按中考录取分数线由高到低排序随机抽取5个学校,共调查高中生884名。结果 884名高中生中125人(14.14%)有自杀意念,55人(6.22%)有自杀计划。logistic分析表明,躯体虐待(OR=3.002,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3.465,P<0.001)与自杀意念呈正性相关;性虐待(OR=3.105,P=0.008)、躯体虐待(OR=3.439,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5.295,P<0.001)与自杀计划呈正性相关。累积效应分析发现,随着童年期不良经历数目的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风险增加,有三种及以上不良经历者产生自杀意念OR=10.836,产生自杀计划OR=22.660。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有效防控高中生自杀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按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抽取有代表性学校11所中学生3 975人.采用 Kessler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量表(K10)、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调查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疲劳量表-14调查中学生疲劳现况.结果 随着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PSQI各成分的得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9.7%中度抑郁心境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约51.2%重度抑郁心境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和无自杀企图者.34.1%有自杀意念和40.5%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而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K10得分、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以及疲劳量表-14得分与PSQI各成份及总分均呈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之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防治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并考察能否被抑郁以及冲动相关行为部分或全部解释.方法 合肥市3507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杀行为、抑郁量表,冲动相关的行为以及不良经历等调查表.采用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及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在上述相关关系中的作用.结果 3507名学生有182名(5.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4%、9.5%和2.6%.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1.79(95%CI:1.32~2.44)、2.32(95%CI:1.57~3.42)和2.08(95%CI:1.03~4.22),调整人口学和不良经历变量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分别引入以网络成瘾为自变量的方程,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若将网络成瘾引入以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自变量的方程,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存在关联,且该关联的路径可能由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校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及近12个月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0 729份,回收有效问卷10 726份,问卷有效率为99.97%。最近12个月内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12.93%、4.54%和5.06%。女生(OR:1.397~1.575,95%CI:1.178~1.927)、初中生(OR:1.625~1.824,95%CI:1.323~2.082)、自感健康状况一般或不好(OR:1.160~2.131, 95%CI:1.005~2.985)、孤独感(OR:1.574~4.423, 95%CI:1.221~5.254)、绝望感(OR:2.796~3.232,95%CI:2.400~3.990)、焦虑感(OR:1.890~2.117,95%CI:1.503~2.496)、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 h (OR:1.152~1.263, 95%CI:1.030~1.594)、吸烟(OR:1.476~2.074, 95%CI:1.055~3.072)、饮酒(OR:1.479~1.863,95%CI:1.271~2.296)、打架(OR:1.716~1.941,95%CI:1.330~2.422)和遭受校园暴力(OR:2.254~3.292,95%CI:1.342~5.277)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参加体力活动(OR:0.597~0.720,95%CI:0.474~0.923)是共同保护因素。结论性别、年级、自感健康状况、孤独感、绝望感、焦虑感、睡眠时间、吸烟、饮酒、打架、遭受校园暴力和体力活动是宁波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