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团体心理咨询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学院20名学生(贫困生12名、非贫困生8名)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都有所下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6个症状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RS量表的结果显示贫困生的主观支持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是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适应困难学生的干预效果,以促进适应困难新生的心理成长。方法对30名经心理普查和面谈筛选获得的大一适应困难新生进行为期8周、共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SCL-90,SSRS,SAS,SDS,CSAI量表于团体心理辅导前和辅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进行辅导前、后样本的配对t检验。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上显著下降(P0.05或P0.01);SAS焦虑得分显著降低(P0.05);SSRS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提高(P值均0.05);CSAI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得分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改善适应困难新生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3.
团体咨询对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团体咨询对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以寻求改善医专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最佳途径。方法 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对31名医专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查交往焦虑、交流恐惧自陈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分。结果 团体咨询后,除交往恐惧自陈量表中的公开演讲量表得分在咨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量表得分在咨询后均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团体咨询对改善医专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交往焦虑、交流恐惧、社交回避与苦恼等产生积极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医专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测评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希望特质水平现状调查得分由低到高选择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余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期8周,每周2h;对照组只进行观察.试验组在每次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状态性希望感测评问卷测量被试的状态性希望感水平,采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参与意愿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意愿测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获取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0.57) (2.96±0.36),P=0.03];试验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前得分为(2.97±0.35),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活动完成后,愿意参与组的希望特质水平(4.21±0.41)与不愿参与组被试的希望特质水平(3.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3).结论 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人际交往困扰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ive Diagnostic Scale,IRIDS)进行测评和现场访谈,从某高校大学生中选取32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每周1次连续6周的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在实验期不给予任何实验处理.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及团体心理辅导结束4周后对2组进行IRID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测评.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人际关系状况及各因子、社交回避及苦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异性交往、人际总分、社交回避、社会苦恼及社交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结束4周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交谈、交际与交友、人际总分、社交回避、社会苦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改善大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且具有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北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470名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以安县中学、北川西苑中学、安县桑枣中学458名学生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测量。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上,干预组学生有明显改善。结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有效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梅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68-1369
目的探讨朋辈主持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疗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UPI及SCL-90筛查某医学院2009年入学新生,获心理问题阳性者74名。将阳性者每10人分为一组,每组由2名朋辈辅导员带领,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用SCL-90,SDS,IAS评估心理辅导的效果。结果经过心理辅导,心理问题阳性大学生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方面与心理辅导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朋辈主持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朋辈辅导员主持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充分发挥非心理学专业者的作用,极大地缓解目前高校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效果,为中小学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筛选标准招募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1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测试.结果 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5,4.88,2.30;2.92,5.65,2.53,P值均<0.05).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性态度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前、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9,26.54,7.29,4.07,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每日成功小组(achieving success everyday,ASE)模型的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对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现实指导。方法采用2(实验组/控制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新疆南疆某校618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共8周,每周1次,每次60~90min),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分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应对倾向及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8.93,3.78,6.62,3.17,6.13,5.18,4.01,2.91,P值均<0.01),心理健康、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4.24,-3.01)及对照组(t值分别为-2.58,-3.11)(P值均<0.05);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分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应对倾向及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8,2.84,3.18,4.19,3.68,2.49,P值均<0.01)。追踪测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肥胖学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疗效,为更好地培育医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医学院校2020级学生3 760名,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筛查肥胖学生,对80名自愿参与者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不作条件处理,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每2周1次,120 min/次,共6次的人际团体辅导干预。采用16PF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进行前后测数据分析。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3.30%,男生肥胖率(8.07%)高于女生(1.22%)(χ2=29.03,P < 0.01),农村学生肥胖率(3.72%)高于城市学生(2.30%)(χ2=41.81,P < 0.01)。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维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8,3.48,2.29,P值均 < 0.05),乐群性、兴奋性、心理健康、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个性因素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2.18,2.10,2.33,P值均 < 0.05),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2.08,-2.17,-2.20,-2.14,P值均 < 0.05)。  结论  人格特征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肥胖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完善其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2.
汤利军  褚敏明  方颖婕  吕涛  胡勇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143-1146+1150
目的评估SHARP干预模型对提高学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水平的有效性,为丰富中学生身体活动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苏省南京市选择6所规模和人口统计方面相匹配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教学干预,体育课中收集了218名学生(干预组105名,控制组113名;干预前119名,干预后99名)数据。MVPA在基线和干预后使用观察健康和指导时间系统(SOFIT)进行评估。对19名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探讨教师对SHARP干预效果的看法。结果双向方差分析表明,SHARP模型干预对中学生的MVPA、较高强度体力活动(VPA)和运动技能掌握方面有显著影响。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MVPA(62.80±9.11)、VPA(24.33±12.55)、技能掌握(32.34±11.78)均较干预前有提升(t值分别为-7.46,-4.82,-12.08,P值均<0.01)。控制学校学生的MVPA保持相对恒定而VPA下降。干预学校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对教师的访谈研究证实了此结果。结论 SHARP干预模型可有效提高体育课中学生的MVPA、VPA和运动技能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分析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为该疗法在大中学校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2016年经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的天津医科大学325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心理干预效果;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的总有效率为82.5%(显效为63.4%,有效为19.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61,95%CI=0.38 ~0.96)、家庭经济困难(OR=0.34,95%CI=0.12~0.93)、与父母的关系好(OR=0.19,95%CI=0.06~0.59)、父母之间关系好(OR=0.07,95%CI=0.02~0.22)、手册完成情况好(OR=0.01,95%CI=0.00~0.58)、出勤率高(OR=0.03,95%CI=0.00~0.21)的医学生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对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自我认知失调问题有显著效果.女生、家庭经济困难、与父母的关系好、父母之间关系好、手册完成情况好、出勤率高可能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14.
护理专业学生营养学课程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营养学》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个人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郑州市3所学校的114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选修《营养学》课的干预组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评分高于未选修的对照组(P<0.01),并且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为促进护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5.
唐海波  郭锋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59-861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研究生在校人数越来越庞大,因心理健康原因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趋增多,轻则影响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研究生出现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在校研究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自杀和犯罪的事件屡见报端,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根源就是研究生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16.
系统评价团体训练干预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网、万方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ScienceDirect等中英文中关于团体训练对在校抑郁倾向大学生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6年6月,中文检索词为“团体训练”“团体辅导”“团体咨询”“抑郁”,英文检索词为“group training”“group practicing”“group guidance”“organization training"“team training”“depressed"“gloomy”“despondent”,采用RevMan 5.3和Meta Analyst Beta 3.1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142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共纳入文献10篇,累计研究对象415例,其中团体训练组197例,对照组218例.团体训练组抑郁情绪即刻得分高于对照组(SMD=-12.63,95% CI=-14.40~-10.86,P<0.01);团体训练组抑郁随访得分与即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0,95%CI=0.18~4.22,P=0.03).结论 针对性的团体训练可降低抑郁倾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水平,可为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团体训练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 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中学1 58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中学841人为干预组,另一所中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检出139人,阳性率16.53%;对照组117人,阳性率15.7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9,P>0.05)。干预前两组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9.23%;对照组检出阳性率为16.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8.41,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初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