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学校中小学生校园午餐剩饭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午餐改善政策、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8年6月对密云区农村6所中小学校的779名在校用午餐的学生开展校园午餐剩饭现状调查。结果 779名农村中小学生校园午餐剩饭率为26.8%,其中素菜剩饭率最高为20.9%。午餐时有老师陪餐的学生剩饭率24.9%,低于无老师陪餐剩饭率的33.9%(χ2=5.391,P<0.05)。学生剩饭率随着老师提醒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χ2=46.380,P<0.01)。学生剩饭原因主要为不喜欢某些食物和饭菜给的多吃不完。结论 中小学生校园午餐剩饭行为普遍存在,学生午餐浪费情况严重。应加强学生营养教育,改善农村学校食堂营养配餐,降低午餐剩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学校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送供餐两种供餐模式下营养午餐的膳食结构、营养素供给和学生的午餐剩饭情况,为管理决策者制定改善营养午餐质量、降低剩饭率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的小学。借由学校管理者获得学校食堂和配餐公司的午餐食谱,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午餐质量分析;由带餐老师观察记录每个学生的剩饭情况;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剩饭原因通过自填式问卷收集。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校食堂和配餐企业提供的动物性食物分别达到76.4g和94.8g,都超过了各个年龄组的标准,但是都未提供奶类。其他各类食物在不同程度上不能达到部分或全部年龄组的标准。各类营养素的供应量只有维生素C能同时达到三个年龄组的标准,学校食堂和配餐企业分别是29.6mg和39.7mg。配餐企业和学校食堂各个年龄组主食剩饭率、素菜剩饭率、荤菜剩饭率以及总体剩饭率依次为6~8岁组(5.5%vs0.6%、11.9%vs2.7%、5.1%vs1.6%、3.6%vs0.9%),9~11岁组(11.6%vs7.8%、36.6%vs10.8%、12.8%vs7.8%、16.8%vs6.0%)以及12~15岁组(16.3%vs3.4%、56.3%vs2.8%、20.6%vs4.1%、27.5%vs3.4%)。企业配送供餐组学生倾向于认为剩饭是由于"不好吃"(56.1%);学校食堂供餐组学生则更倾向于认为是"给的太多"(51.4%)。与学校食堂供餐组相比,企业配送供餐组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午餐饭菜不好吃是"肉太少"(P0.05)、"饭菜太凉"(P0.05)及"饭菜种类少"(P0.05)。结论两种供餐模式的营养午餐食谱中大部分营养素均未达到《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 100-1998)》的标准,且膳食结构不合理。在各个年龄组中,配餐企业组剩饭率均高于学校食堂组。二者在剩饭原因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导致饭菜不好吃的各种原因在企业供餐模式中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三~五年级和8所中学初一、高一年级共422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总体满意率是27.21%,小学满意率(48.56%)高于中学(11.23%).对3种不同供餐形式的满意率分别是:自办食堂为31.14%、承包食堂为31.81%、送餐公司为18.53%;学生对营养午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菜的花样少、色香味不好”;学生午餐剩饭率送餐公司最高(62.30%).结论 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应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保证膳食平衡,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了解西城区学生营养餐用餐现状以及改进需求,为政府制定营养干预策略,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143所中小学校中开展学生午餐用餐、供餐情况调查;在3所学校600名学生和568名家长中开展学生午餐满意度及其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分别有53.5%,43.5%学生午餐就餐方式为外送餐、食堂,其平均用时分别为2.1,0.8h.在学生剩饭菜种类中,素菜剩饭比例最高,其次为主食剩饭.分别有20.1%,26.7%学生认为午餐口味、荤素搭配比较好或者非常好.女生吃完午餐比例低于男生.53.2%家长希望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结论 外送餐用时较长,学校食堂缺少营养师,均要进一步改进;学生、教师、家长均需要增强营养知识培训,在教师监督和家长指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了解河北省城市中小学校供餐情况和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为相关部门制定学校供餐与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河北省抽取石家庄、唐山、沧州3座城市的24所中小学二、五、八年级2 739名学生及其家长2 71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学校午餐非常满意的有958名,比较满意的717名,一般的686名,比较不满意的221名,非常不满意的157名.其中石家庄、唐山学生的满意度高于沧州(Z=51.42,P<0.01),城区学生满意度高于郊区(Z=4.12,P<0.01),低年级学生满意度高于高年级学生(Z=151.42,P<0.01).不同城市的学生家长对饭菜卫生、饭菜外观、饭菜份量、饭菜口味、食物搭配和午餐价格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午餐满意度尚可,但学校供餐的饭菜口味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供餐的投入,定期为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同时学校应多了解学生和家长对供餐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供餐质量.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国城市中小学供餐情况及学生满意度,为加强学校供餐管理和改善午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石家庄、广州、长沙、蚌埠、平湖等8个城市的67所中小学中,随机抽取小学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共15 170名进行调查.结果 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有13 297名,占87.7%.调查学校共67所,采用自办食堂、托管食堂、送餐企业供餐的学校分别有26,14,27所,分别占38.8%,20.9%,40.3%;其中21所学校的午餐提供纯牛奶或酸奶,占31.3%.学生对学校午餐整体上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0.8%,28.1%,20.1%,7.3%,3.6%;其中初二学生满意率(56.9%)低于小二和小五学生(77.1%,73.5%),自办食堂供餐学生的满意率(73.8%)高于托管食堂和送餐企业供餐的学生(60.5%,66.2%).学生对学校午餐各项因素的满意率顺位从高到低分别为就餐环境(75.3%)、饭菜份量(71.6%)、饭菜卫生(71.1%)、食物搭配(65.4%)、饭菜外观(60.5%)、饭菜口味(55.9%).结论 学生对学校午餐的满意率尚可,饭菜口味是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因素.应鼓励学校自办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在满足学生正常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改善饭菜口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影响小学生营养午餐剩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丰台区4所提供营养午餐的小学1~6年级的共2 6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取小学生一般情况和营养午餐剩余情况。结果研究对象营养午餐剩饭率是7.8%。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营养午餐剩饭率与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膳食模式和营养午餐来源存在关联(P0.05),年龄大(OR=4.86,95%CI:3.40~6.95)、高收入家庭(OR=1.90,95%CI:1.10~3.28)、不合理的家庭膳食模式(OR=1.83,95%CI:1.05~3.19)以及供餐企业提供午餐(OR=4.61,95%CI:3.19~6.66)可能与高的营养午餐剩饭率有关。结论小学生营养午餐剩饭率与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膳食模式和营养午餐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餐的营养质量,为改善学生营养午餐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北京市东城区6所自供餐学校提供的营养食谱分析的基础上,对东城区自供餐的1所中学、1所小学采用记账法进行为期1周的膳食调查,并通过现场观察法调查用餐学生的剩饭情况;同时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抽取东城区、海淀区10所自供餐学校的中小学生3 761名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学校供餐的感官质量。结果学校自供营养餐中铁、锌、B族维生素供应量达到标准,能量、蛋白质严重超标,钙供给量不足;学生对午餐色、香、味满意度分别为42.1%,42.6%和42.4%,形的满意度最差(25.1%);总体剩饭率为29.8%。结论学校自供餐营养质量、感官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营养教育有待加强,学生饮食行为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学生的午餐现状以及满意度,为政府制定改善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崇文区的37所学校开展学生午餐现状调查,同时抽取3所学校的学生(511名)和家长(504名)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62.16%的学校为外送营养餐,从出餐到食用平均用(1.89±0.62)h;在学生剩菜种类中,以素菜(81.08%)和主食(35.14%)为主;女生吃完午餐的比例低于男生;18所学校食堂中,44.44%的学校有营养师。23.29%的学生认为午餐好吃;11.31%的家长综合考虑对孩子的午餐表示满意。分别有49.01%和34.72%的家长认为午餐一般和表示不满意。结论学生午餐以营养餐外送和学校食堂供应为主,学生和家长对午餐满意度不高,学校应加大对供餐单位的督导,以改进饭菜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老师和家长营养知识的培训,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指导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在校剩饭剩菜情况,为促进学生营养改善及合理就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每所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共抽取25 988名学生.采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对学生餐的剩饭频率、剩饭量、剩饭种类和剩饭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学生从不剩饭,20.4%每天剩饭;每天都剩饭的比例初中生(22.9%)高于小学生(18.6%),中部地区学生(21.4%)高于西部地区(19.8%),食堂供餐(21.0%)高于其他供餐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597,-8.463,13.070,P值均<0.01);71.2%的学生只剩一点;剩饭种类从多到少依次是其他(32.1%)、主食(28.2%)、蔬菜(23.7%)和肉蛋类(16.0%);学生剩饭的主要原因是“给的量太大,吃不了”(34.0%),其次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2.4%),不同性别、学段、地区、供餐模式的学生剩饭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0,743.333,277.328,164.388,P值均<0.01).结论 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剩饭现象.学校、供餐企业应合力打造健康美味的学生餐,并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降低剩饭率.  相似文献   

11.
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生营养问题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最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合理学生的膳食结构[1],因为部分学生中午在校就餐,因此学生午餐可以作为直接干预的对象.为了解西城区中小学生午餐满意度及营养相关知识状况,为改善学生营养、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12年4-5月对北京市西城区6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午餐满意度和营养知信行调查"抽样要求,选取西城区小学、完全中学、职高各1所,调查小学五、六年级,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职高二年级学生,共600名,其中男生298名(49.7%),女生302名(50.3%);小学生211名(35.2%),中学生309名(51.5%),职高生80名(13.3%).小学和职高由送餐公司供餐,中学由校办食堂供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了解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现状,为营养改善与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重庆市12个贫困农村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县中的寄宿制学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中分别抽取30%的小学和初中共24 075名学生统一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3%,男生为17.98%,女生为12.61%,男生高于女生(X2=131.55,P<0.01).低年龄组(6~9岁)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普遍低于高年龄组(10~15岁),其中11岁组的检出率最高,为19.46% (X2=74.10,P<0.01).超重检出率为7.43%,男生(8.23%)高于女生(6.45%)(X2=27.54,P<0.01).6岁组的超重率最高,为10.79%.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肥胖超重依然存在.在改善营养不良的同时要注意肥胖超重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北京市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于 2 0 0 1年 2~ 3月 ,使用问卷调查法及膳食调查对北京市已经批准的 38家营养餐定点生产企业及接受企业送餐的 6所中小学校进行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现状调查。结果表现 ,城区中小学生食用营养餐生产企业供应的营养餐占在校生总数的 12 88% ;供餐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部分营养素未达到《营养午餐供给量标准》要求 ;87 3%的学生对营养午餐感觉一般或不喜欢 ,剩饭现象严重。因此 ,必须在推广营养餐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及饮食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崛  崔永强  黄艳丽  刘玉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22-1625,1627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学生午餐满意度,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昌平区5所学校37个班级98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对学生午餐44.0%的家长表示非常关注,48.9%的家长表示比较关注;43.4%的学生经常给家长说自己午餐情况,家长对学生午餐满意的报告率仅为18.3%,学生告诉家长午餐好吃的报告率为26.0%;27.6%的家长认为学生午餐能保证学生营养需求;学校食堂是学生午餐人数最多(63.5%),也是家长最希望学生就餐(44.1%)的途径;家长回答学生从不剩饭仅31.8%,认为学生剩饭的原因主要是饭菜口味不好(40.6%)、偏食/挑食(25.8%)和饭量小(21.4%),有16.6%的父母对学生剩饭行为不批评/随便;57.7%的学生每天午餐费用5~10元,且52.3%的家长只能接受这样的餐费,73.6%的家长希望每天都能为学生提供牛奶/水果,多数家长希望学生的午餐有1道荤菜(60.3%)、1道素菜(49.8%)、1道半荤半素菜(77.8%);家长主要通过电视/广播(75.4%)、杂志/报纸/书籍(65.4%)等多途径获得营养相关知识,家长对所有营养膳食知识知晓率仅为11.2%;家长选择食物的考虑依次为营养(38.6%)、卫生(30.1%)和口味(20.6%);8.9%的家长平时给学生带零食,排前3位的零食是水果(64.3%)、牛奶和奶制品(60.9%)、饼干/点心/面包(49.9%).结论 家长营养膳食知识水平较低.应增加对中小学生午餐补助的范围和力度,以保证学生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2016学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学校食堂供餐情况,以期为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效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监测地区覆盖699个试点县,每个县从不同供餐模式(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的学校中各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和初中,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监测学校基本情况、食堂供餐等信息,对8 007所有食堂的学校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食堂提供早、午、晚餐的比例分别为67.4%,91.5%和61.3%.寄宿制学校食堂提供早、午、晚餐的比例分别为82.4%,95.6%和82.4%,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26.4%,80.4%和2.7%)(P值均<0.01).80.7%的学校学生餐食谱由食堂人员制定,食品安全(94.8%)和营养搭配(91.9%)是其最主要考虑的因素.由食堂人员配餐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下配餐的学校使用配餐软件的比例为16.0%.结论 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未供应三餐;大部分学校由食堂人员自己配餐,使用配餐软件的比例有限.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规范学校食堂供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近15年学生营养膳食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2003年、2013年和2016年3次调查的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和营养状况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2003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迟缓和消瘦率分别由2.3%和17.6%降低到1.4%和15.5%(χ2=6.1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日均各类食物供应量3次调查比较,粮谷类从2003年平均占推荐量的114%减少到2016年的91.5%,仍然以粮谷类为主,占推荐量的80%以上;蔬菜类只占推荐量36.6%;蛋肉类有所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午餐,其余两餐仍不足,三餐仍然不平衡,且零食行为严重。结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受益,尤其是体现在学校食堂供餐模式的学生的营养午餐的膳食营养状况极大改善和企业供餐学生的零食相对优化。但是学生的生长迟缓情况依然存在;还有部分农村学生回家的两餐几乎没有肉蛋奶,缺乏优质蛋白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了解昌平区中小学生午餐用餐现况,为制定相关改善策略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昌平区辖区全部117所中小学校午餐用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小学校午餐供应方式、用餐人数、菜品种类、送餐及自供餐食堂管理等.结果 117所中小学校中,仅36所学校设置食堂,3所学校外送学生午餐,食堂和外送餐用餐学生20 459人,有29 914人回家用餐;自办食堂的10所学校,每年向食堂投入(3~26)万元,其中用于午餐原材料购置的费用为(1~7)万元;58.33%的学校(21/36)有专人负责学生午餐食谱和菜品搭配,但仅13.89% (5/36)的食堂有营养师;16.67%(6/36)的食堂菜谱考虑考试等特殊时段的供餐,38.89% (14/36)的食堂菜谱有过考虑学生生长发育阶段,69.44%(25/36)食堂菜谱考虑季节变化,86.11% (31/36)的食堂食谱定期更换;47.22% (17/36)的学校午餐采用统一标准发放,83.33%(30/36)的学校明确规定教师要监督学生用餐;外送午餐有1~4个菜品,托管食堂午餐有1~8个菜品,自办食堂有2~14个菜品;17家统一标准发放午餐的食堂,对不够吃的学生均采取加餐的方式提供额外饭菜;32所学校存在剩饭剩菜现象,报告率主食>素菜>半荤半素>荤菜;区教委对辖区户籍的1 877名住宿中小学生实行餐补.结论 昌平区中小学校食堂明显不足,午餐营养质量与感官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营养教育有待加强,学生饮食行为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学生午餐方式及食堂供餐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全部学校进行学生午餐就餐方式及学校食堂供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头沟区中小学生午餐就餐方式,41%学校食堂用餐,33%吃外送营养餐,26%回家用餐;学校食堂19所均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量化分级均在B级以上,仅6所城镇地区学校食堂有营养师,仅1所食堂按年级分别为学生制作午餐食谱。结论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了保证,但由于学校缺乏营养师,仅32%的学生食堂能提供营养餐,仅1所学校食堂按年级分别制作学生午餐食谱。因此,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有条件聘请营养师,同时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使学生认识健康膳食、均衡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合理膳食的饮食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0.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午餐用餐、供餐现况,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北京市范围内的全部中小学校(含职业高中)进行问卷调查,由校医完成问卷.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午餐用餐方式分为外送餐、托管食堂、学校自办食堂、回家吃(包括带饭和小饭桌)4种,学生选择比例分别为26.22%,16.28%,24.27%,33.24%.外送餐、托管食堂、自办食堂从出餐到用餐的中位时间间隔分别为110,30,20 min.食谱由供餐公司和学校制定,没有统一标准,平均价格分别为8.83,8.67,7.70元.除北京市政府对农村与乡镇地区每名住宿生提供每月160元的伙食补助外,学生和学校基本不享有其他任何补贴.结论 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学生就餐方式,配备营养师,合理搭配食谱,同时强化课堂营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