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教学培训中发挥着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教学指导者的功能。国内外医学院校在技能教学和培训考核等领域广泛使用sP已成为一种趋势。现就sP在全科医学教学培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促进sP在该领域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内科学特点[1],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完善规培理论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针对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的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结果 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三者有机融合于同一系统进行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形成全方位医学生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新体系,在规培基地应用过程中可有效巩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结论 基于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的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可系统化、具体化、条理化、清晰化地辅助医学生临床实践,达到培养真正具有全面临床实践能力的规培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病人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我国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胸心外科教学方面的经验也非常有限。文章通过我院在胸心外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转博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考核中应用sP的实践,探讨了在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sP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同一班级本科毕业实习生3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8人)和对照组(18人)。招聘和培训20名标准化病人(SP),制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内容。采用相同教材、相同教师、相同方法(SP+OSCE)考核。试验组采用"整体评价"的考核方法,对照组采用"个体评价"的考核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中医四诊技能和病历书写考试成绩。结果: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优于个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P〈0.01)。结论: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可提高临床技能和病历书写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同一班级本科毕业实习生3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8人)和对照组(18人)。招聘和培训20名标准化病人(SP),制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内容。采用相同教材、相同教师、相同方法(SP+OSCE)考核。试验组采用"整体评价"的考核方法,对照组采用"个体评价"的考核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中医四诊技能和病历书写考试成绩。结果: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优于个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P<0.01)。结论: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可提高临床技能和病历书写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方面的质量现状。方法对2006年新入院的本院及二级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前考核、培训一年、二年、和三年后的年度考核,比较考核成绩。结果内科住院医师经过医院规范化培训,平均分逐步提高、且本院及二级医院内科医师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内科基地进行全面正规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各项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套适应中医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方法,丰富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内容。[方法]选取实习生3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方法组织实习。实验组在同对照组临床教学方法基础上按规定实习病种及内容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定实习病种及实习内容的临床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22,(1):119-122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受限于血液内科的专业特性,目前血液内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带教方法死板、教学内容单调、考核指标片面等问题,严重影响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只有通过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过程管理及控制、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带教技能、增强教师考核评价、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员临床、科研、人文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科学的出科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提高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66名内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两组住院医师均于培训前、培训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并比较两组对培训的满意程度。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6个月后试验组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且住院医师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践,介绍了在内科学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如启发式教学讲授理论知识、锻炼问诊能力、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参加教学查房和病历讨论、出科考核等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并培训了第一批“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经过反复多次把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运用于模拟的临床技能考核,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建立了客观的考核评判标准。并将标准化病人成功地用于实际的临床技能考核,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也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标准化病人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审查项目的辨证论治内容是检验项目是否符合中医规律和理论,其目的不是检验项目的科学性,而是为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在这其中,要坚持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统一,更要注重中医药本身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简单的套用审查西医西药的方法.在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实践操作层面,应当注意:对辨证论治内容的审查,要纳入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在保护患病受试者安全的审查上,要坚持证候标准,要审查既往临床应用证候与研究中患病受试者证候是否一致.对辨证论治的审查,要重视理法方药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充分发挥熟悉项目研究内容的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在强调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审查项目的其他内容,形成伦理审查的合力,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创立中医内科急症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内科急症是中医急症医学的基础,它是以多种疗法为特色的一门临床急救医学。继承发展中医急症医学,是振兴中医药学的关键。指出发展中医内科急症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61-863
通过对中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与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比对,从中查找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调整修改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执业医师的通过率,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医内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认为缺乏临床技能实验教学是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瓶颈所在,指出中医内科临床实训的建立应从创新综合的教学模式、平台的软硬件建设两方面进行,并根据我校中医内科学科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应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思路,同时加强对模拟诊室、远程教学及考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Flash动画可使晦涩、抽象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果,为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提供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153-155
Tolosa-Hunt综合征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疼痛,疼痛数日后出现眼肌外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均可受累。由于活检限制及MRI敏感性及特异性问题,THS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通过个案报道分享痛性眼肌麻痹的诊疗思路,采用病史及体格检查尽可能精确定位、辅助检查手段验证及排除相关疾病的方法,尽可能的节约医疗费用及提高阳性病灶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治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辩证论治,针药并用,能起到扶正驱邪、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调理全身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适应性反应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适应性反应已作为疾病防治的新战略,其核心和精髓是充分调动和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加机体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维持机体自稳态.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表明了机体自身存在着很强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而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适应性保护作用.适应性反应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正气学说、扶正固本、藏象学说、治未病思想、适应原中药、针灸经络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中医药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对于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理论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经验要素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中药药味、药性和功效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构建药味-药性-功效贝叶斯网络,阐明药味、药性和功效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部机制。方法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为信息源,从中选出药性、药味、功效描述详细的60种中药构建药味-药性-功效贝叶斯网络,并用该网络进行贝叶斯推断。结果所建网络稳定可靠,利用贝叶斯公式进行推理,能够反映药味、药性和功效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结论贝叶斯网络可用于研究药味、药性、功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潜在关系,为推断古人认识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