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缺损HIV-1 DNA的特性.方法:用长片段PCR法(LD-PCR)研究分析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PBMCs)和体外培养感染淋巴细胞中HIV-1基因特征,使用位于HIV-1 DNA链两端的LTR(U5)、LTR(R)为引物,插入有全长HIV-1基因片段的大肠杆菌质粒PNL4-3等为标准对照,并对部分标本克隆测序.结果:经扩增9.1 kb是LD-PCR的主要产物,但在10例HIV-1感染者中有9例PBMCs检测出大小不一、范围较广的缺失HIV-1基因片段,经用基因探针杂交,发现近HIV-1基因中心部位缺失频率增加,缺失结合点常存在3~4个核苷酸短片段直接重复,体外培养中HIV-1基因缺损量减少,完整和缺失基因的存在与培养中病毒分离的时间密切相关.结论:HIV-1感染者PBMCs中存在大量HIV-1基因重组和缺损片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6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33例、重型肝炎12例)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刺激6 h后IL-1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临床类型之间IL-18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8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中IL-18的表达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IL-18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3+、CD3+CD4+、CD3+CD8+、CD19+、CD14+、CD15+56+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和CD3+CD4+、CD3+CD4+/CD3+CD8+、CD19+、CD14+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1),CD3+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5+56+显著升高(P<0.01).结论 CD3+、CD19+、CD14+细胞比例变化和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6.
报告了一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和Ⅱ型(HIV-1/-2)抗体的间接关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通过检测41份HIV抗体参比血清(其中13份为HIV抗体阳性,28份为HIV抗体阴性),未见假阴性结果(0/13)。在28份阴性参比血清中,有2份呈假阳性。变异系数(CV)小于15%。该结果符合参比血清说明书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燕 《西部医学》2016,28(10):1459-1461+1465
目的检测NLRP3mRNA在潜伏期、活动期结核患者及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NLRP3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活动期结核患者(活动期结核组),20例潜伏期结核患者(潜伏期结核组),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活动期结核组NLRP3 mRNA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结核组NLRP3 mRNA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60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可能参与了结核活动期的炎症反应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及存在形式。方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PBMC中的HCV。结果:在70例抗-HCV及血浆HCV RNA阳性的患中有21例(30%)的患其PBMC内存在HCV RNA正链,仅1例存在HCV RNA负链,在54例抗-HCV阳性,血浆HCV RNA阴性的患中,仅有2例(3.7%)检出H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LC)、单核细胞(MO)的绝对值的观察,了解DC亚群和LC绝对值、MO绝对值在肺结核病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DC亚群和LC、MO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分析法检测70例肺结核患者的DC1及DC2亚群。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法检测外周血LC、Mo的绝对值。结果①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正常者(P〈0.05),DC1/DC2的比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DC1/PBMC、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与健康正常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C1/DC2的比值与健康正常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DC2的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②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LC绝对值明显低于健康正常者(P〈0.05);活动期患者外周血的LC绝对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的MO绝对值与健康正常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肺结核活动期患者的DC1绝对数、DC2绝对数与LC、MO、之间作两两相关性分析,均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DC1和DC2数均明显降低、LC绝对值减少及MO绝对值增多。研究提示DC、LC、MO在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外周血树突细胞亚群(DC1、DC2)的检测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阐明肺结核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时也可为肺结核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和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乙肝患者甚至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此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1,22(24):2297-2299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自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增生的作用。方法:分离3例银屑病患的PBMCs,经30Gy钴照射后与来自同一患的KCs进行混合培养,观察KCs增生代谢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混合培养,来自银屑病患皮损和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的KCs在自体的PBMCs作用下均发生快速增生反应。结论:表皮KCs与浸润炎性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诱发KCs的过度增生,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04-80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APL患者血液标本(骨髓/外周血)中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0例APL患者血液标本中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阳性47例(94%;47/50),阴性3例(6%;3/50)。正常对照组均阴性,APL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治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其中25例患者(25/30;83.3%)的PML-RARα融合基因拷贝数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16.7%(5/30)患者复发时PML-RARα融合基因拷贝数明显增高,与初诊时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APL患者在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是有丙肝病毒的存在及其意义。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末次洗液中的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8例血清的HCVRNA全部阳性;26例外血单个核的HCVRNA为阳性;28例末次洗液的HCVRNA全部为阴性。HCV可以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示外周血单个细胞中存在的HCVRNA在丙肝传播、复发、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与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生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于乙肝患者甚I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而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播HBV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石向东  冯铁建  陈琳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981-982,947
目的 建立HIV前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早期诊断断HIV-1感染的效果。方法从HIV1 2蛋白印迹法确定HIV抗体阳性、并经病毒载量检测阳性的HIV感染者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合成HIV-1基因组gag区九条引物随机组合RT-PCR扩增HIVgag区核酸片断,筛选扩增灵敏度最高的三个扩增片断。其引物组合扩增样本核酸PCR产物经凝胶电泳观察判断结果。结果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17%,特异性为100%,三个片断扩增灵敏度分别为76.67%、87.5%、69.17%。结论PCR扩增HIV前病毒保守区多个基因片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简单,可以应用到HIV感染的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IL—1β,IL—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IL-1β、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ABC免疫组化法对13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肝组织及8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γ射线辐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设PC-3P肿瘤细胞对照组、单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照射剂量为1Gy,吸收剂量率为17Gy/min。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和MTT比色法,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PC-3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照射后体外培养至144h有大量细胞死亡,存活细胞明显少于未照射组,培养至240h时,照射与非照射组中存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减少,但是在照射的各组中减少更为明显。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PC-3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照射组在培养至96h时,γ射线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杀伤活性明显增加。结论:γ射线辐照对某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损伤作用,但是γ射线辐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