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7年1月至1994年6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转位移植早期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12例,年龄19~39岁,平均伤后8小时手术。早期手术使骨折解剖复位,解除髋关节内高压状态,减轻髓关节周围血管网的损伤。有血运的髂骨瓣跨越骨折线并潜行插入股骨头内1.5cm,骨膜包绕骨折端,其联合作用使骨折获得早期愈合,同时髂骨瓣一端潜行插入股骨头内增加血液供应,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本组12例均骨折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骨膜瓣与筋膜瓣联合包绕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用吻合血管的骨膜瓣包绕骨折端,骨膜瓣的外围再用吻合血管的筋膜瓣包起,临床应用63例。结果术后2个月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3.5~4.5个月骨折线消失,难治性骨折愈合。结论该方法对治疗难治性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乾 《北方药学》2011,8(1):77-78
目的:评价骨膜瓣移位术对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9例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骨膜瓣移位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86.7%)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平均3.5个月。有2例骨折不愈合再另行手术,无感染发生。结论:对于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骨膜瓣移位术是一种损伤性小、风险性小、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健侧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骨不连、骨外露、骨缺损者,切除瘢痕病灶或进行创面扩创,祛除死骨及硬化骨折端,打通骨髓腔。合并感染者,取出骨折内固定物行外固定。采用以健侧胫后血管下端为蒂逆行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骨膜皮瓣全部成活。骨不连患者骨折线均在3~6个月消失,骨缺损患者骨折线均在4~8个月消失,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对种种原因不能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的胫骨骨不连、骨缺损并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健侧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不需吻合血管,安全,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腕舟骨表面大部覆盖关节软骨,血供较差,骨折后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93~1999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连接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均为男性,年龄17~32岁。左侧6例,右侧1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5~23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 X 线片显示,骨折边缘整齐,密度增高9例;骨折断端两侧骨质吸收有囊性改变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X-线片显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16例,腕舟骨近端骨不连5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2cm×4.2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4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Krimmer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蒂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具有重建舟骨血运,促进骨折端再血管化及成骨,同时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该类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治疗。结果:患者经随访1年.骨折端愈合率达100%,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杂距骨骨折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法。方法自1986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复杂距骨骨折脱位58例,均属HawkinsⅡ、Ⅲ、Ⅳ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共12例;B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1例;C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20例;D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5例。根据AOFAS评分系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3(2~10)年。各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8.3%、63.6%、90.0%、86.7%,总优良率为77.6%。A组骨不连2例,骨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B组骨缺血性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C组创伤性关节炎7例;D组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术保留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减少骨不连、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16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7例,下段9例)患者在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或外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骨问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或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下外侧骨膜瓣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下段内侧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7个月(3~12月)。无切口感染、神经干损伤、患肢血运障碍等主要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月)。术后肘关节、腕及手部功能无障碍。结论 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植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改良"榫头式"髂骨瓣血管蒂移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经验,以及研究改变张应力和剪应力为纯压缩力、恢复股骨头正常负重面积的治疗手段。方法:在青壮年组中,采用改良"榫头式"髂骨瓣、骨膜瓣血管蒂一直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改变原张应力及剪应力为纯压缩力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2例。结果:22例患者术后平均4.6周可扶双拐离床不负重活动,平均15.4周可弃拐室内行走。均获6年以上随访,骨折均愈合,疗效显著。结论:对青壮年不稳定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切开复位治疗可选择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股中间肌蒂骨膜瓣治疗16例股骨中、下段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石新  巩翠玲  张霞  孙昌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89-1689
2000年7月~2004年7月应用带桡骨茎突反支蒂的桡骨茎突骨膜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愈合7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伤后3月~2年就诊,年龄18~53岁,平均26.7岁。术后均行前臂管型石膏固定2月。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2年,平均11个月。疗效标准:优  相似文献   

13.
张路灯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14-2115
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由于有血供,易成骨块,易塑形,对供区损伤小,具有骨瓣移植所不及的优势,故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及专家们的重视。我国开展有血供骨膜移植始于70年代,到80年代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90年代及进入21世纪以来,不但涌现出大批新的骨膜瓣供区和新术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各种骨膜瓣的最佳手术指征,逐步得到了明确,对不同部位的骨不连、骨缺损和骨缺坏死的疗法也显得更为合理多样、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新近有关文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空心拉力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入和空心拉力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入联合胫骨骨膜瓣移植两种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组1(30例)和组2(22例)。组1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进行治疗,组2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入联合胫骨骨膜瓣移植的方法。随访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但组2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较组1好,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患者比例较组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的两种方法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空心拉力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入及胫骨骨膜瓣移植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好,股骨头坏死、晚期缺陷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腕舟骨骨折后易发生不愈合,临床上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和月状骨坏死方法不少,但效果不尽满意.我们设计了带第2掌背动脉蒂掌骨膜瓣移植治疗上述两种疾病,采用鼻烟窝部S型切口,切除不愈合的腕舟骨骨折端或月状骨的坏死骨,用带第2掌背动脉蒂掌骨膜瓣逆转移植于骨坏死区,促进坏死骨改造和新生而治愈,效果显著,术后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38例;肢体功能部分残缺3例;植物生存3例,其中2例自动出院;死亡8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鼻腔口腔难于控制出血,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脑疝形成开颅术后脑干功能衰竭死亡;合并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1例开颅术后36 d发作,经保守治疗控制.结论 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出血多、易出现休克,需积极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对出现误吸、呼吸道阻塞需及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治疗;对合并前颅底粉碎骨折开颅手术者可行额颞筋膜骨膜瓣前颅底修复术,以防脑脊液漏;对颅面骨折尽早作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判断其发生的原因.术中清除病灶,髂骨植骨,常规内、外固定,并联合骨膜瓣移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5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3例在术后3~6个月均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错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3例延迟至术后1年愈合.X线片显示,一般术后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6~10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血运被破坏,固定措施不当,复位不准和感染.采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方法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判断其发生的原因.术中清除病灶,髂骨植骨,常规内、外固定,并联合骨膜瓣移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5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3例在术后3~6个月均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错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3例延迟至术后1年愈合.X线片显示,一般术后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6~10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血运被破坏,固定措施不当,复位不准和感染.采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方法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硬腭黏骨膜侧翻瓣修复宽大腭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的腭裂修复形式对腭裂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一侧硬腭黏骨膜从外侧切开,形成以同侧裂隙边缘为蒂的黏骨膜侧翻瓣,向内侧翻转展开,修复腭裂鼻、咽腔面的缺损,另一侧腭粘骨膜瓣平移旋转覆盖其上;供修复完全性单侧以及双侧腭裂73例。结果所有接受该法的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术后经鼻咽内窥镜检查,3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完全和发音明显改善者64例;一侧软腭动度良好、腭咽闭合较好和发音有所改善者9例。结论硬腭黏骨膜侧翻瓣手术适用于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尤其对宽大腭裂患者的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及发音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带骨膜蒂骨瓣开颅颅骨成形治疗儿童凹陷性颅骨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海 《河北医药》2010,32(6):688-690
目的探讨带骨膜蒂骨瓣开颅颅骨成形治疗儿童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骨膜蒂骨瓣开颅治疗56例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并追踪术后颅骨愈合情况。另选采用传统治疗方法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56例,手术1次成功,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56例术后复查,头颅CT或X线片复位良好,40例术后随访0.5~1年,复查X线片及头颅CT,骨折愈合良好,出现斑片状颅骨坏死钙化1例。对照组出现骨瓣塌陷1例,轻度单瘫2例。结论采取带骨膜蒂骨瓣开颅自体颅骨修补手术的方法,可消除了患者用人工材料带来的心理压力,叉无排异反应,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同时也节省了患者费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