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6.1%(46/286),其中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42例(91.30%),心电图异常11例(26.19%),心肌酶学均有异常,且激酸肌酶同功酶的异常率为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心肌酶学的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6.1%(46/286),其中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42例(91.30%),心电图异常11例(26.19%),心肌酶学均有异常,且激酸肌酶同功酶的异常率为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心肌酶学的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怒 《药物与人》2014,(2S):89-89
目的:研究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肌损害的小儿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如:身高、体重以及出现的症状等,制定特定的方案,给予个性化治疗,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男性患者中显效数为16例,有效数为10例,无效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26例,有效率为92.9%;女性患者中显效数为15例,有效数为9例,无效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24例,有效率为92.3%。结论: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如:身高、体重以及出现的症状等,制定特定的方案,给予个性化治疗,合理的药物、饮食、体液、营养支持能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时不够典型,容易发生漏诊,医生应提高警惕,切勿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有资料报告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15~20%,并可导致多系统的损害。我院儿科从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30例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48例,应用X线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指标诊断及心电图分析,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X线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查,48例患儿中左侧肺病变21例、右侧肺病变18例、双侧肺部病变9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率不齐5例、肢体低电压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期前收缩2例,经对症治疗后CK为102.41 mmol/L、CK-MB为16.04 mmol/L、ALT为23.19 mmol/L、LDH为171.03 mmol/L,显著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有效率95.83%,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易引发心肌损害,临床上应用X线和实验室检查能进行准确诊断,治疗后患儿在临床症状、心肌酶水平及心电图结果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MP毒粢191例.对确诊的小儿MP感染并心肌损害51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小儿MP感染并心肌损害发生率高达26.7%,主要见于重度MP感染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多为轻症,短期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MP感染并心肌损害发生率高,对于重症患儿,严密观察病情,及早诊治,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任畅 《现代保健》2011,(17):178-17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中,有28例(17%)出现心肌损伤。结论心肌损伤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范星 《现代保健》2011,(18):26-2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556例M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89例患者合并心肌损害,MP感染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闻、MP抗体滴度、住院时问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MP抗体滴度高,或持续的高热都可能指示合并心肌损害,应及时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感染有流行趋势,且小年龄组发病趋于上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常见的肺外并发症之一。我们回顾分析了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23例。均在发病第5—7天用金标渗滤法检测血MP—IgM均为阳性,其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8例,占4.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占6.28%,食欲下降和乏力各12例,腹胀2例,恶心3例,肝肿大2例。腹部B超:25例肝胆脾胰等脏器未发现异,2例肝肿大,1例肝脏光点增粗。28例肝功能异常:ALT68u/L~219u/L,平均(168±16)u/L,AST56u/L~298u/L,平均(179±24)u/L,均无黄疸,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阴性。治疗结果28例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多数肝功能损害较轻,随肺炎的改善而好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MP感染明显增多,除引起肺部症状外,还可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现将我院1996~2000年268例支原体肺炎,其中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12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5岁,均因发热或咳嗽就诊,12例全部查血清冷凝集试验,1:32者1例,1:64者4例,1:128以上者7例,最高1例1:1 024。12例做血清支原体抗体均为阴性,胸部X线检查,双侧点片状阴影8例,大片状阴影4例,1例合并胸腔积液,尿蛋白 1例,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者2例,血沉加快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无明显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电图复查均无异常。结论腮腺炎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心肌损害的早检查、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肌损害无明显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电图复查均无异常。结论腮腺炎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心肌损害的早检查、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原体肺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86例,以高热、咳嗽、气喘为主要症状,可并发肺脓肿、肺不张及不同程度的肺外损害。结论支原体肺炎表现多样化,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敏感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的MPP患儿2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n=54)和非心肌损害组(n=204),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肌损害组高热、发热持续时间>7 d、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起始时间>7 d、合并其他肺外并发症比例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滴度>1∶80、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NP,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起始时间、CRP、IMA、RDW是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P患儿治疗期间应行心脏标志物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合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并发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损害的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79例2001~2004年在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男44例,女35例。年龄4个月~15岁。MP肺炎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第7版)的临床诊断标准〔1〕,均进行Holter、心肌酶、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及X-ray检查,合并有下述表现之一为有心血管损害:①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②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多源、多发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QRS波群低电压,房室传导阻滞及ST—T、改变;③超声心动图或胸片显示:心脏扩大;④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结果:MP肺炎患儿中合并心血管损害者15例,占19.0%。15例合并心肌损害:肌钙蛋白阳性15例,12例心肌酶升高,其中CK—MB升高8例,CK-MB、HDBH、LDH均升高2例,CK—MB、CK、HDBH、LDH、AST均升高2例;10例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l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QRS波群低电压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ST—T改变1例:5例超声心动图及X-ray检查心脏扩大。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1.d-1)、维生素C(200 mg.kg-1.d-1)及博迈(5~10 m l/d)治疗,并口服玉丹荣心丸及复合B族维生素14~21天后,11例治愈,4例好转,随访3个月基本痊愈。结论: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婴幼儿山于表达能力差,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应注意入院时的症状及心脏体征,及早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7.
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5 0例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性别 :男 2 4例 ,女 2 6例。年龄 :1~ 3岁 3例、 7~岁 2 2例、 12~岁 2 5例。发病季节 :春季 16例、夏季 8例、秋季 8例、冬季 18例。5 0例中发热者 34例。其中 37℃~ 39℃者 18例 ,39℃以上~ 4 0℃者 16例。热期多在 1周左右。但有少数病人低热持续半月 ,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5 0例均有咳嗽 ,其中单声咳嗽 2 9例 ,阵发性咳嗽 2 1例 ,以干咳为主 ,少数吐白色泡沫痰。厌食 16例 ,呕吐 5例 ,头痛 5例 ,中耳炎 1例。肺部听诊 :单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多样性,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来院就诊的1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总数的27.94%.肺外损害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总数的25.82%,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消化系统最多见41例,其次为循环系统32例、神经系统15例等.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预后较好,肺炎支原体-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MP合并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入院后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1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配置成浓度为1 mg/ml的溶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间隔4 d再连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10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CK-MB、CK、AST、LDH、肌钙蛋白对照组分别为(69.0±14.7)、(360.9±113.0)、(146.0±60.1)、(367.9±96.0)U/L、(2.18±1.09)ng/ml,观察组分别为(68.2±15.3)、(372.5±124.5)、(150.1±59.8)、(378.0±95.4)U/L、(2.16±1.07)ng/ml;治疗后CK-MB、CK、AST、LDH、肌钙蛋白对照组分别为(16.9±7.5)、(195.4±60.1)、(86.0±23.4)、(307.6±55.9)U/L、(0.80±0.31)ng/ml,观察组分别为(16.2±5.9)、(76.5±19.2)、(28.3±13.0)、(125.6±44.3)U/L、(0.29±0.17)ng/ml。治疗前后CK-MB、CK、AST、LDH、肌钙蛋白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K、AST、LDH、肌钙蛋白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对照组58.14%,观察组60.47%;治疗后对照组34.88%,观察组13.95%。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MP合并心肌损害可有效控制心肌损害,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吴依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70-1570
目的:探讨1998~2003年该院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总结近5年来收治小儿肺炎以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情况。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常年均有发病,以冬春较多,最常见的7岁以上儿童发病,近2年有发病年龄减低趋势。临床以发热、剧烈咳嗽为特点,也可有肺外并发症。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有显著改变,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筛查阳性为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