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6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85.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0%.铜绿假单胞菌占40.5%,为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能是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其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应用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41例,其中G-杆菌26例占63.4%,G 球菌15例占36.6%,其中金葡菌11例,药敏仍以敏感菌株为主,但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结论: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G 球菌以金葡菌为主,仍以敏感菌珠为主,耐药有增多趋势。万古霉素对G 球菌,氨曲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敏感,故在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经验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 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并分析有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40例(占83.3%),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而治疗中气管切开、插管、吸氧、吸痰、雾化等均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诱因,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升高。结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为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年-2006年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送检的269份阳性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0.5%,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真菌占8%,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大多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多见,耐药菌株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2004年2月RICU收治的94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结果 R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为 52.13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 82.23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占优势,分别为 29.97 %、28.22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 16.39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为 19.75 %.结论患者年龄≥65岁,入住RICU时间≥30天,抗菌药物应用≥14天,联合用药≥3种,机械通气时间≥5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激素或免疫抑制剂、H2 受体阻断剂的应用以及留置胃管均是构成R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cranial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S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3~9月NSICU收治的12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0.40%,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1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9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占优势,分别为16.13%、14.5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为17.95%,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NSICU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手术时间≥2 h、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呼吸机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在当前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不仅反映医疗护理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之首(29%),且有不断增加趋势,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4-4044
医院感染是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之首(29%),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药物敏感性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食管癌和肺癌放化疗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在获得的54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药敏显示耐药现象严重。肿瘤分期晚、高龄、白细胞低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的患者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为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白细胞减少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对放化疗的扶正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伴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6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占该组患者总数的6.06%;对照组有10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1.25%。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中,气管切开伴鼻饲的患者感染30例,占46.15%;单鼻饲的患者感染25例,占该组患者的38.46%,单气管切开的患者感染10例,占该组患者的15.39%。气管切开伴鼻饲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与单气管切开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肺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分析痰培养阳性的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8例气管切开患者全部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致病菌17种170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84.1%),其中占前三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26.5%),肺炎克雷伯菌(亚种)(18.8%),鲍曼不动杆菌(15.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各菌对抗生素表现出严重耐药及多重耐药。结论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肺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原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贾育红  袁天柱 《广西医学》2012,34(11):1564-1566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3种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及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特点。方法对非发酵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253例的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CU患者下呼吸道最常见的非发酵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8.4%)、鲍曼不动杆菌(37.4%)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7.4%),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253例感染者中实施气管切开或插管217例(85.8%)、机械通气188例(74.3%)、留置鼻胃管187例(73.9%)、入住ICU>5 d 184例(72.7%);基础疾病前3位为颅脑疾患(27.7%)、恶性肿瘤(18.2%)及慢性阻塞性肺病(13.0%)。结论非发酵菌为ICU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耐药严重;应重视罹患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严格把握入住ICU临床标准,针对侵入性操作等感染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G-杆菌占79.1%,G+球菌占16.7%,G-杆菌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次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100%。结论: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提供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某院连续5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病例59 275例,发生医院感染1 746例,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2.95%,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是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和血液内科;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常见;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构成比中真菌占45.9%、G-菌占38.0%、G 菌占16.1%,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被监测医院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95%,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最常见,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病原菌谱、药物敏感性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医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所取痰标本行细菌学培养,阳性菌以K—B纸片法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共获73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8.77%),克雷伯杆菌(26.03%),大肠埃希菌(23.28%)等,共同构成我院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疾病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高龄患者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为治疗革兰阴性杆菌的有效抗生素。结论:抵抗力低下、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严重是造成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出现多重耐药菌,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3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耐药性检验,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首次细菌学检验有23例分离出致病菌,阳性率65.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例,占73.9%。35例共行细菌学检验94例次,获得阳性结果79例次,送检阳性率达84.04%,拔管前每周1次共64次细菌学检验中,阴性8例次,占12.5%,单纯细菌感染52例次,二重感染1例次,细菌、真菌混合感染3例次,气道内致病菌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35例患者呼吸道感染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80.0%,细菌学评价,有效病例细菌培养转阴22例,细菌清除率78.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易致呼吸道感染,采取细菌学检验并根据药敏进行用药和护理措施的实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