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海先 《中外医疗》2008,27(29):125-12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 3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以V3~6导联常见;ST段压低,压低程度0.5~4mm;R波振幅增高.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及以R波为主的标准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如aVL)T波倒置(0.3~1.7mV),且以V3、V4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1~0.3mV);V1~V3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特征性改变观察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HCM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A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18.65±4.8mm VS 8.5±0.12mm),P<0.01。左房内径(LAD)增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1.35±3.72mm VS 36.85±2.38mm),P<0.01。5例冠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2例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征改变。胸前导联均显示巨大T波倒置。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佳  潘丽  张敏 《华夏医学》2009,22(6):1081-108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AH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示.AHCM患者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室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LAD)增大.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邱正新 《中原医刊》2014,(22):76-77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提高对AHCM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例AHCM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心电图(ECG)表现为肢导联及胸导联V3~V6 ST段不同程度压低,平均压低(0.26±0.14)mV,胸导联T波倒置平均(1.0±3.5) mV,以V4导联最为明显;心尖厚度(17.8±2.9)mm,左心室后壁厚度(9.1±1.3)mm,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为(1.9±0.5)mm,均无流出道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对AHCM临床特点及ECG特征表现认识不足,未能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超声心动图或心脏MRI检查为误诊常见原因.结论 AHCM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尖部形态检查,必要时行心脏AHCM等检查,可减少误诊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王培燊  史川 《当代医学》2013,(14):112-113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另有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 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明显增厚,心电图显示巨大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诊断AHCM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何焕疆 《广西医学》2012,34(9):1270-1271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以提高对AHCM的诊断水平,防止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及左室造影特征表现等资料.结果 32例AH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2例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ST-T改变28例,出现异常Q波2例,左心室高电压19例;32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正常32例,无左室流出道狭窄改变;左心室造影5例,均见左心室明显增厚,其中有4例左心室心尖部呈局限性心尖肥厚,舒张末期 见"黑桃" 、"铲状"样改变2例;磁共振检查4例,均见心尖部左心室肌壁呈均匀肥厚.结论 AHCM易漏诊或误诊为冠心病等病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AHCM的主要检查方法,必要时进行左室造影和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AHC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心电检测异常情况、心肌肥厚情况及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电异常幅度和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D、IVS及LVPW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能准确诊断AHCM,并可有效描述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准确定位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7月~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T波对称性深倒置;22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1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心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超峰  王珂 《中原医刊》2011,(5):55-56,59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多普勒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纽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伴心力衰竭纽在左室舒张内径扩大[(66±7)mm vs(46±4)mm,P〈0.05],射血分数下降[(32±4)%vs(57±4)%,19〈0.05]和左室舒张末压增高[(31±8)mmHg(1mmHg=0.133kPa)]vs(13±6)mmHg,P〈0.05]的基础上,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40±8)mmHgVS(48±7)mmHg,P〈0.05]。结论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冠状动脉灌注已明显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情况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4例,女2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等检查,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胸导联ST段下移,以V2~V5最明显,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TV4≥TV5>T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率.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ST-T改变的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损害的恢复程度。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征象的变化,指标包括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收缩末期容量(LVVs);超声征象包括左室室壁瘤和附壁血栓等。结果(1)20例患者PCI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相比:LVEF、FS术后明显提高(P<0.01);LVVd术后明显增大(P<0.05)。(2)术前梗死区延展4例(20%)、术后室壁瘤形成1例(5%);术前无左室附壁血栓,术后发生1例(5%)。结论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提高,左室舒末容量增大,超声心动图为评价PCI术后STEACS患者左心室损害恢复程度提供了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倩  黄进  丁畅 《中国医学创新》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3D-STE)定量测定其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角度,探讨3D-STE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2例AHCM患者和20例正常被检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42例AHCM患者根据其MRI测量的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厚度进行分型,其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2 mm且<15 mm)20例、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5 mm)22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获取二维及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对左心室整体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global 3D strain, LVG3DS)、左心室心尖各节段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3D strain, LV3DS)等三维应变参数及左心室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rotation angle, Rot)、左心室整体旋转角度(global rotation angle, G-Rot)进行分析,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HCM组和T-AHCM组的LVG3DS、LV3DS均减低(P<0.01),且T-AHCM组LV3DS减低更为显著(P<0.05),而P-AHCM组和T-AHCM组间的LVG3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在T-AHCM组最高,P-AHC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1)。结论3D-STE能够定量测定AHCM患者左室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运动的改变,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3D-STE检查能够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42例中左心室造影示3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形态呈"黑桃"样改变,诊断阳性率90.5%,4例非"黑桃"样改变者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肥厚。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较好方法,并可了解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鲍敏  刘燕 《吉林医学》2010,31(32):5781-578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AHCM患者进行病史回顾,并对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造影及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HCM患者病史不典型,但是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区增厚7例,左室造影提示舒张期呈"黑桃"型改变3例,初诊误诊为冠心病3例。结论:AHCM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可做核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17.
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并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A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均具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表现。经胸心脏超声左心室心尖短轴测量心尖最厚处达18-22mm,收缩末心尖部心腔缩小近于闭塞。经冠脉造影显示15例都未能诊断冠心病。X线右前斜位30度电影下显示左心室腔舒张期呈“黑桃”样变化,左心室心尖部较前壁明显增厚,并且心尖部活动幅度很弱。结论:临床医师对AHCM的诊断缺乏认识和超声科医师未能常规行心尖短轴切面检查是引起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MRI特征,评价MRI诊断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MR检查的AHCM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其中30例行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结果AHCM占同期肥厚型心肌病的22.63%(31/137),其中典型AHCM(T-AHCM) 16例(单纯型T-AHCM 3例,混合型T-AHCM 13例),早期AHCM(P-AHCM)15例(单纯型P-AHCM 13例,混合型P-AHCM 2例),单纯型AHCM组和混合型AHCM组心尖部室壁厚度分别为(13.19±3.17)mm和(17.27±2.9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钆延迟增强16例出现心尖部心肌纤维化,超声心动图漏诊率51.6%(16/31),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漏诊率高达73.3%(11/15)。结论 心脏MR能够准确诊断AHCM,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对于早期AHCM的诊断。对于临床怀疑AHCM的患者可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28例窦性心律患者有14例巨T波改变。35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29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ST段压低及R波增高,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AHCM几乎不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的24例AHCM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V2-V6导联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13例通过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间隔及其左室后下壁增厚;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心尖部核素分布异常;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5例呈“桃形”改变;5例磁共振及10例冠脉MSCT检查均发现心尖部肥厚为主表现,其中MSCT明确冠脉情况。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要注意心尖部位观察。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采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情来决定选择。近年来冠脉MSCT为临床AHCM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又一种方法,特别对AHCM与冠心病的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