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3.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运动疗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或损伤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一种非进行性的不可逆的病变。按其运动障碍所涉及的部位可分为单侧瘫、双下肢瘫、四肢瘫、单肢瘫等。按其功能障碍的特征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及混合型。其中双下肢瘫患儿多合并痉  相似文献   

5.
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 (ALP)在不同型别脑瘫的差异及在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 40例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进行ALP测定。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在正常范围内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ALP值明显高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 (P <0 .0 0 1)。结论ALP值还可做为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8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脑瘫分级,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儿社会生活能力。观察社会生活能力优和社会能力差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对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脑瘫患儿中痉挛型占59.55%,手足徐动型占28.65%,其他类型占11.80%。社会生活能力优105例(58.99%),社会生活能力差73例(41.01%)。社会生活能力优和社会生活能力差的患儿在年龄、脑瘫严重程度、脑瘫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及家庭收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脑瘫严重程度、脑瘫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户口类型以及家庭收入均是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偏小、脑瘫严重程度高、手足徐动型脑瘫、母亲文化程度偏低、农村户口及家庭收入较低的脑瘫患儿生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南市儿童医院专项科研课题《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获得专家鉴定通过。该研究显著提高了脑瘫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研究患儿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了解脑组织供血改善与手术效果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发现术后脑瘫患儿的语言能力提高,上肢痉挛状况明显好转,尤其对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脑瘫症状改善相当明显。改善脑血流量治疗脑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口咽腔共鸣功能是否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方法采用声学测量,对这两类患儿核心韵母/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口咽腔共鸣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1%和95%;两类患儿的/ɑ/、/i/、/u/的F1、F2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口咽腔共鸣功能不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较常见的小儿运动功能致残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或减轻残疾的关键。为此 ,我们通过对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高压氧及按摩等综合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儿科收治脑瘫患儿 80例 ,年龄 1个月~ 1岁 ,男 47例 ,女 33例。依据中国儿科神经学组1 988年在佳木斯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上制定的标准[1 ] ,按临床表现分为 :痉挛型 57例 ,强直型 1 1例 ,肌张力低下型 5例 ,手足徐动型 3例 ,混合型 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磁共振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脑部运动区(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的血流特点,通过血流变化来研究脑瘫患儿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效果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支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与志愿者各20例,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双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运动区脑血流量的变化,通过t检验分析志愿者、患儿及志愿者与患儿双侧脑血流的的情况。结果志愿者、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运动区局部脑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脑血流量高于右侧。志愿者与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志愿者局部脑血流量高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结论双侧内囊后肢功能运动区脑血流减低是导致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之一,可以通过磁共振pCASL技术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4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脑瘫患儿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血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的含量变化,分析它们与脑瘫病情、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脑瘫患儿和28例正常儿血清中的BGP、PTH、CT浓度。结果脑瘫组血清BG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重度脑瘫患儿PTH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T则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PTH含量高于手足徐动型,而CT则低于手足徐动型(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PTH、C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脑瘫类型、病情轻重有关;血清BGP升高提示脑瘫患儿骨形成活跃。  相似文献   

14.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采用测量患儿体重,皮肤皱折的方法,为625例脑瘫患儿做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脑瘫患儿营养不良率为7.5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重度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结论: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与耗能过多,吞咽困难,食欲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363例脑瘫患儿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63例脑瘫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查,分析智力发育迟缓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和病理性黄疸与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伴随智力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痉挛型脑瘫(P<0.01)。结论窒息、病理性黄疸是引起脑瘫患儿合并智力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脑瘫临床类型亦与是否发生智力发育迟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皮-肌反射(CutaneomuscularReflex,CMR)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40例2~5岁脑性瘫痪患儿及30例正常儿下肢CMR进行检测。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I1、E2潜伏期延长(P<0.05),E2/E1波幅比降低(P<0.05);E2和I1E2缺失率为51.72%;痉挛型偏瘫患儿CMR异常程度与临床偏瘫程度一致,轻重两侧间E2潜伏期比较有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E2/E1波幅比增大(P<0.05),E1波幅显著增高(P<0.01)。结论(1)CMR异常改变提示痉挛型脑性瘫痪以运动皮层和锥体束损伤为主,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以锥体外系损伤为主;(2)CMR可以作为脑性瘫痪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析头针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前后脑瘫患儿脑室系统的超声改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均为 1998年 8月~ 2000年 12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瘫疗育中心治疗的脑瘫患儿 38例,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1]。年龄 4个月~ 1岁, 4~ 6个月 6例, 7~ 9个月 21例, 10~ 12个月 11例,平均年龄 (7± 2.5)个月。其中痉挛型 24例,手足徐动型 8型,混合型 6例。 1.2方法头针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选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运动区、平衡区、语言 I区、语言 II区,交替,每日或隔日 1次, 10次为 1个…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儿童智商水平与粗大运动分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粗大运动功能(GMF)分级与智商水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使用GMF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对90例患儿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总智商(IQ),语言智商(VIQ)在正常范围内,但与正常儿童平均水平相比仍偏低(P<0.05),VIQ与操作性智商(PIQ)无显著性分离(P>0.05);痉挛型患儿及总体受试患儿的平均IQ、VIQ和PIQ低于正常范围(P<0.05),VIQ与PIQ分离(P<0.05);痉挛型患儿的智商与GMF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商与GMF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脑性瘫痪儿童的智商水平与智力结构存在差异,智商值与粗大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脑性瘫痪(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负担。所以对脑瘫儿童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1对象与方法52例脑瘫患儿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男30例,女22例,年龄2~12岁。诱发因素: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早产低体重5例,出生后窒息14例,新生儿期感染6例,核黄疸2例,多种原因引起的缺氧15例。分型:痉挛型40例,手足徐动型2例,混合型10例。康复治疗训练时间在1.6~2.6年。方法:康复方法,综合康复方法。(1)运动疗法:①头部控制功能训练,脑瘫儿童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