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总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但几乎每次都会以人类战胜病原微生物而告一段落,而后又会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卷土重来,给人类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灾难。2009年3月,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再次袭击人类,后经研究发现造成此次疫情的病毒株包含有猪流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甲型H3N2流感病毒截短型PB1-F2蛋白与人类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该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分离和鉴定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A/Guangdong/7028/2010为模版,构建pGBKT7-PB1-F2重组载体,利用Y2HGold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类通用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含诱饵蛋白基因的pGBKT7-PB1-F2重组载体,转化酵母自激活和毒性实验显示为阴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Y2HGold和Y187酵母的结合率为5.22%,符合实验要求;经筛选和验证后,得到3个与截短型PB1-F2蛋白有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分别为钾/钠ATP酶β1亚基、热休克蛋白40和白介素-2受体γ亚基。结论初步推断截短型H3N2流感病毒PB1-F2蛋白可能影响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功能和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007—2014年分离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与分离于1934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差异性,以了解近几年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变异特征。方法从Genebank的基因数据库中获取16株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采用在线软件SignalP4.1预测信号肽,运用Clustal X,Bioedit等国际通用软件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序列比对,计算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在线软件Antheprot分析二级结构。结果 H1血凝素蛋白编码框架长约1701bp,编码含56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16株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氨基酸同源性为92.4%~99.8%,核苷酸同源性为91.8%~99.6%。H1血凝素蛋白aa1-aa17区域为潜在信号肽,血凝素蛋白A1和A2裂解序列为位于aa324-aa330序列IQSR↓GLF。H1血凝素蛋白富含潜在α螺旋(25%~32%)、β折叠(27%~28%)和卷曲结构(23%~26%)等二级结构。2007—2014年的15株病毒的血凝素蛋白A1高变区位于羧基端aa278-aa321,有11个位点变异,变异率高达25%。参与二硫键形成的10个半胱氨酸位点未发生变异,3个受体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PKTS、VLVLWAIHH和SRYSKKFK)比较保守,有2个序列出现毒力相关位点D222G突变。结论与1934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比较,2007—2014年间分离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重要功能结构域的序列仍保守稳定,但在某些位点出现较高频率的替代变异。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4月从墨西哥暴发的“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后被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In-fluenzaA(H1N1)],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基因组由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人流感病毒(H1N1)及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后,促炎症因子的分泌特点。方法:分离培养人胶质细胞,用H1N1及H5N1分别感染刺激人胶质细胞;用RT-PCR技术探求白细胞介素(IL)-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比,H1N1和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IL-1β、-6和TNF-α的表达量均增高,且H5N1的表达量多于H1N1。结论:H1N1与H5N1可体外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并诱导其分泌大量促炎症因子,提示此与流感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功能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富集方法,提高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方法分别用ProteinA/G及H1N1特异性血清处理流感病毒样品,根据国家流感中心设计的H1N1亚型检测通用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产物为527bp,来评价病毒的富集效果。结果两种富集方法均能提高检测灵敏度,用ProteinA/G富集处理后检测灵敏度可达10-6,用H1N1特异性血清沉淀富集处理后灵敏度为10-5。结论初步建立的富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有效提高了流感病毒RT-PCR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能同时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 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B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设计通用扩增引物,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一步法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通过盲法实验与实时荧光RT-PCR进行比对来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多重RT-PCR产物,结果显示目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明亮,没有非特异性产物出现,可见该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50份样本的盲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通过一次实验快速、准确地同时筛检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项成本低廉、对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的筛检技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ed a multiplex RT-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screening of type A, B and novel A (H1N1)influenza viruses. Methods Two pairs of universal primers in were designed for amplifying the M gene and NS gene of type A and B influenza viruses, respectively.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of HA gene was designed to detect novel A (H1N1) influenza virus. A one-step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ultiplex RT-PCR system. A blinde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is assa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RT-PCR. The clinical practica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is assay was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he RT-PCR products were analyzed using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which yielded distinct bands of the target fragments without non-specific reactions, suggesting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multiplex RT-PCR. Blinded study of 50 samples demonstrated a concordance rate of 100%. Conclusion This multiplex RT-PCR assay allows one-step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ype A, B and novel A (H1N1) influenza viruses rapidly and accurately,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low-cost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influenza epidemic monitoring and early diagnosis.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全血CRP水平。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甲流组、普通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WBC均值分别为(6.83±2.80)×109、(8.61±4.07)×109、(8.13±1.99)×109,PLT总数均值分别为(242.44±85.70)×109、(326.74±116.03)×109、(248.67±42.16)×109,MPV均值分别为(8.62±0.95)fl、(8.40±0.78)fl、(9.41±0.61)fl。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P0.05),PLT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0,P0.05),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P0.05)。甲流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7、2.06,P值均0.05),但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8.17、5.39,P值均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儿童血常规WBC无显著变化,单核细胞比例和CRP水平增高,而PLT总数低于普通流感患儿,可为鉴别普通流感和甲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石棉作用于人呼吸道上皮BEAS-2B细胞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青石棉刺激BEAS-2B细胞30min,用免疫荧光探针定位磷酸化EGFR;另取BEAS-2B细胞,分别以培养液(空白对照)、青石棉、EGF(阳性对照)刺激30min和120min,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的总EGFR和磷酸化EG-FR的水平。结果:磷酸化EGF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表面。青石棉刺激BEAS-2B细胞30min和120min,磷酸化EGFR水平(7949.0±765.1,5286.7±162.4)高于空白对照组(163.0±67.8,881.7±162.0)(P<0.05),且120min时磷酸化EGFR水平较30min有所下降(P<0.05);而总EGF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青石棉可激活BEAS-2B细胞膜表面受体EGFR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45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即加强病区管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345例病人病程1d-10d,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掌握甲型H1N1流感发生发展规律,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王素丽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3):440-441
总结了22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防护经验.强调病区的合理布局、病人隔离原则、工作人员的防护原则和强化消毒隔离措施,认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防护,对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甲型猪源性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其可引起猪、禽和人的上呼吸道感染。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新的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经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美国和墨西哥引起暴发流行,并蔓延到世界各地,引起一些感染者死亡。文中综述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分型、抗原特征、传播特点、致病特点、治疗等方面与已知各流感病毒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因咳嗽、咳痰、发热5d入院。患者于2009年10月27日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黏痰且难以咳出,伴周身肌肉酸痛,发热(达39.5℃),无畏寒、寒战,有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10月28日于社区医院静脉滴注氨曲南3d,上述症状无好转, 相似文献
18.
要目的:为了提高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水平,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方法:根据近期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护理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结果: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结论:提高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水平,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率;体内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模型,比较栀子苷不同剂量干预下,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其TD50大于1 040 μmol/L;栀子苷在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抗病毒EC50分别为91.90、96.25和87.68 μmol/L,对CPE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CPE,在体内能有效保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的攻击作用,可能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