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方法对135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白细胞计数、蛋白尿、皮疹持续时间、紫癜反复次数、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等方面一过性尿异常组与持续性尿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N是过敏性紫癜重要的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大量蛋白尿、皮疹持续时间长、紫癜反复复发及肾脏形态学改变是影响HSPN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曾令丽 《吉林医学》2012,33(33):7312
目的:就儿童过敏性紫癜与紫癜性肾炎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对紫癜性肾炎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患儿的多项临床症状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紫癜性肾炎组较非紫癜性肾炎组在发病年龄、反复发病时间、皮疹分布大小、有无消化道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年龄、紫癜反复发作4周以上、发生较大范围皮疹与是否有消化道临床症状与是否发生紫癜性肾炎相关,为患儿发生HSPN临床上的较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损害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比较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与非HSPN患儿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以7~10岁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占44.1%,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占70.6%,最常见的诱因为感染,占52.9%,临床表现以双下肢及臀部皮疹、腹部症状、关节痛常见;本组有31.4%的患儿出现紫癜性肾炎,HSPN组与HSPN组患儿在年龄、反复皮疹、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临床表现典型,年龄大、皮疹反复发作及高凝、高胆固醇是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确诊并治疗好转出院的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24)和不复发的对照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院和出院时,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1、3、5个月,复发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24例中,出现皮疹7例,腹痛9例,关节炎6例,关节痛13例,尿常规异常5例。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复发密切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判断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 63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2 例为奥美拉唑治疗组,B 组31 例为西咪替丁治疗组,观察皮疹消退时间,腹痛、关节痛消失时间,以及皮疹复发及病情反复情况.结果 奥美拉唑治疗组在腹痛消失时间较西咪替丁组短,在关节痛消失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与西咪替丁组相当.病情反复及皮疹反复例数较西咪替丁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儿童过敏性紫癜伴有腹痛症状者治疗效果优于西咪替丁组,奥美拉唑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钙剂,维生素C应用以及双嘧达莫口服等常规治疗,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有消化道出血者禁食、奥美拉唑静点保护胃肠功能及激素应用抑制免疫反应综合治理;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地氯雷他定2周及玉屏风颗粒维持治疗3个月。期间有复发者,仍按各组原治疗方案进行。记录两组患儿紫癜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肾脏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联合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皮疹消退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生肾损害及肾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能有效地改善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减轻肾脏损害及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郑珊  仲渝  曹霞 《重庆医学》2015,(3):395-397
目的:观察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运用除湿化瘀方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除湿化瘀汤,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期,观察两组过敏性紫癜皮疹复发情况、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率以及尿微量清蛋白(尿MA)和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G)、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6个月的观察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皮疹的发生率及复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水平、尿MA和尿α1‐M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除湿化瘀汤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的概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洁  王太森  文晓芹  邓琼仙  孙先琳 《西部医学》2014,26(11):1477-147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并按照不同剂量分为A组21例、B组22例及C组22例3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指标,同时观察出血倾向、肝功能及血小板变化.结果 3个不同剂量组治疗患儿临床疗效(短期1个疗程)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10天(约1个疗程)后24小时蛋白尿、凝血功能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小剂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金华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HSP患儿98例,其中腹型HSP患儿50例,皮肤型HSP患儿48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儿童腹型HSP的高危因素。结果:腹型HSP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诱因比例显著高于皮肤型HS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HSP患儿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高于皮肤型HS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时间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白蛋白、血沉、补体C3、C4、IgA、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呼吸道感染(OR=3.54,95%CI=1.29~9.75,P=0.014)及D-二聚体增高(OR=4.23,95%CI=1.28~13.96,P=0.018)是儿童腹型HSP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对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及D-二聚体偏高等高危因素的HSP患儿应予早期干预,积极正确处理,以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HSP的9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第1、4季度发病较多;皮肤型发病率占首位,腹型次之;回、汉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以呼吸道感染及食物过敏较多.分析显示皮疹持续时间、皮疹是否反复、年龄、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是否用肝素治疗、血浆IGg、PLT等在肾损害组和尿检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年龄≥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治疗等患儿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HSP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3.
顾涛 《吉林医学》2009,30(21):2613-2614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学龄儿童80例(80.8%),有诱因者49例(49.5%),感染42例。②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除皮损外,伴消化道症状31例(占31.3%),伴关节症状41例(占41.4%),伴肾脏损害13例(占13.1%)。③预后:治愈92例(92.9%),好转5例(5%)。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诱因以感染多见,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该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337 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与成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在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预后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皮肤性病科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337例 诊断为HSP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率、发病 诱因及治愈率。结果:儿童患者195例,成人患者142例,143例年龄≤10岁;儿童秋冬季发病率高于成人(P=0.006); 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多于成人(P<0.01);年龄≥14岁(P=0.023)、皮肤紫癜复发≥3次(P=0.027)、有消化道症状 (P=0.021)、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ASO)增高(P=0.001)在肾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白细胞增高(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P=0.001)、血小板增高(P=0.027)在消化道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 统计学意义;儿童治愈率高于成人(P=0.002),无肾损害者治愈率高于有肾损害者(P<0.01)。结论:HSP好发于儿童, 尤其是≤10岁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相比,儿童HSP易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肾损害相对较轻,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HSP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HSP患儿323例、近期无感染病史的心律失常患儿5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47例及支气管肺炎患儿122例,分别为HSP组、心律失常组、急性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根据入组标准将HSP组患儿分为难治HSP组和一般HSP组。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组有281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53例(54.4%);心律失常组52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7例(32.7%);急性支气管炎组247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46例(59.1%);支气管肺炎组122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6例(37.7%)。与心律失常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比较,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HSP组患儿较一般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且肺炎支原体可能使HSP患儿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16.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鹿玲  韦红  李启先 《安徽医学》2012,33(6):664-665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其他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125例腹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的差异。结果腹型紫癜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胀、腹泻。腹型紫癜组中消化道出血患儿与非消化道出血紫癜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尤其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腹型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害症状较多,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ThepathogenesisofKawasakidisease(KD)hasnotbeenfullyclarified.It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epidemicfeaturessuggestthatitmaybeassociatedwithinfectionbutsuchhypothesishasnotbeensupportedbylaboratoryorexperimentalevidences.Atpresent,thediagnosisofthediseaseismainlybasedonsymptomsandphysicalsigns.Theaimofthestudyistoexploretheroleofheatshockprotein--60(HSP,,),HSP,,inthepathogenesisofKD.1MATERIALSANDMETHODS1'1ExperimentalGroups1.1.1KDGroupKDgroupconsistedof14cases,amongthem12weremalesa…  相似文献   

18.
杨莉莉  刘翠华  刘栋 《重庆医学》2018,(9):1188-1190
目的 探讨成人和儿童过敏性紫癜在临床表现和预后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儿童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者320例的资料,比较成人及儿童过敏性紫癜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紫癜主要分布于双下肢,但分布于双上肢的比例成人高于儿童(43.8% vs.20.1%);儿童过敏性紫癜较成人更容易出现关节症状(55.4% vs.26.0%);成人过敏性紫癜较儿童更容易出现腹泻(20% vs.1.6%);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IgA水平的升高和贫血(26.3% vs.3.5%,25% vs.7.1%).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肾损害较儿童更严重(78.1% vs.29.0%);进行31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成人过敏性紫癜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是9.4%,儿童是1.3%.结论 成人和儿童过敏性紫癜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巨大差异;成人过敏性紫癜更容易出现肾脏受累及肾脏受损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并分析常见临床特征在各病因组间的分布。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17例慢性咳嗽患儿,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的诊断程序进行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并记录其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 结果 217例完成随访的病例中,病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1例(28.1%)、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24.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17.1%)、感染后咳嗽35例(16.1%)。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并不完全相同(χ2=31.718,P<0.05);~3岁组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31.5%),~6岁组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8.9%),~14岁组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8.2%)。不同性别患儿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7,P<0.05);男患儿首位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6例(35.4%),女患儿首位病因为感染后咳嗽22例(25.3%)。不同病因组间慢性咳嗽的主要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均P<0.05)。 结论 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性别间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不同;各病因组间慢性咳嗽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可为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公藤颗粒治疗儿童反复性过敏性紫癜皮疹疗效的最佳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脏病区及门诊反复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7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雷公藤颗粒组119例,中医组27例,西医组29例。雷公藤颗粒组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0.3 g·kg-1)30例,中剂量组(0.5 g·kg-1)54例,高剂量组(0.7 g·kg-1)35例。比较患儿用药后紫癜的消退时间及复发次数,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初步探索雷公藤颗粒治疗儿童反复性过敏性紫癜的最佳用药剂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雷公藤颗粒3个剂量组皮疹有效率均高于中医组、西医组,以中剂量组疗效更为显著(有效率为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颗粒中、高剂量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皮疹新出次数方面均低于中医组、西医组,中剂量组皮疹消退时间为(3.50±1.40)d,皮疹新出次数为(0.98±1.18)次,效果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中医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皮疹新出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5.6%、8.5%、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颗粒能促进反复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皮疹消退,减少皮疹新出,以0.5 g·kg-1为最佳有效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