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约有10%~58%原发于结外(淋巴结外),而结外NHL以原发于胃肠道最多,约占40%~50%。我院1979~1999年收治原发性胃肠道NHL 7例误诊病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69岁,平均56.5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2~8个月。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占同期非何杰金淋巴瘤住院病人的12.6%。发病年龄3-12岁,男女之经4.3:1。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至4月。临床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腹块,反复肠套叠,消瘦及呕吐,便血等。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原发肿瘤位于胃1例,小肠8例,大肠7例。16例均施行外科手术,肿瘤完全切除12例,姑息性手术4例。  相似文献   

3.
张爱泓 《中原医刊》2003,30(2):41-41
恶性淋巴瘤是指淋巴系统的恶性实体瘤 ,也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而非何杰金淋巴瘤是其中一型 ,是源自淋巴系统不同系别、不同阶段细胞的各种恶性实体瘤 ,它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点不相同 ,分布为弥散性或局限性 ,发生部位可为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所以临床症状及其预后差异很大[1 ] 。临床表现为丘疹、红斑、结节状肿物、坏死肉芽肿、炎症性肿块、牙龈弥漫性增生及颌骨内浸润等多种形式的病变 ,与慢性炎症在临床及病理上都容易发生误诊[2 ] 。下面报告非何杰金淋巴瘤误诊为慢性炎症一例。1 病例报告赵某某 ,男性 ,5 9岁 ,病案号 993 5 9,确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临床诊治和预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1999年手术治疗的NHL41例。结果 胃14例,小肠11例,结肠16例。B超、CT和胃肠造影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3%;内窥镜活检确诊率93%。临床分期IE期14例,ⅡE期27例。组织分类低度恶性28例,中度恶性12例,高度恶性1例。胃、小肠和结肠肿瘤手术切除依次为100%,91%和89%。单纯手术14例,术后化疗27例。1,3和5a生存率分别为95%,76%和63%。肿瘤大小、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术后化疗不同,其预后差异显(P<0.01,P<0.01,P<0.05和P<0.01)。结论 ①内窥镜活检对本病具有较高的确诊价值;②对于早期局限性胃肠道NHL首选手术治疗,而术后化疗对于预防肿瘤的复发可能起一定作用;③患预后可能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术后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焦云  郑作宇 《四川医学》2001,22(9):884-885
患儿 ,男 ,3212 岁。因反复皮疹 1年 ,院外按皮肤湿疹治疗无效于 2 0 0 0年 8月 10日入院。主要症状 :1皮疹 :于颜面、躯干逐渐沿及全身 ,呈暗红色斑丘疹 ,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部分皮疹破溃、渗液、结痂 ,伴痒痛。按皮肤湿疹予以激素治疗 10多天后皮疹逐渐缩小 ,颜色变浅 ,消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间隔 10多天至 2 0多天后再次出现类似皮疹。 2不规则发热 ,出疹时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疹退后体温降至正常。 3淋巴结肿大 :腋窝淋巴结如花生米大小 ,左右侧各 1粒 ,活动、质中无痛。 4肝脾肿大肝右肋下 2 cm,脾左肋下舌状肿大 ,甲丙线 5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部原发性非何杰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怕收治16例腹部原发性非僳杰金淋巴瘤手术方法,术中所见以及术前诊断,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1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位于胃6例、脾4例、肠及肠系膜6例,术前1例明确诊断。术前死亡2例,采用手术治疗结合化、放疗14例;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85%,姑息性切除为30%。结论:熟悉腹部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在X线、内镜时提高对本病认识,可降低误诊率;采  相似文献   

10.
董立平  康苏平 《河北医学》1996,2(5):542-542
非何杰金淋巴瘤误诊鼻窦炎1例(100026)北京市朝阳区中国人民解放军292医院董立平,康苏平,朱西庚患者,女性,50岁。住院号56959,因鼻塞20余年加重伴发热10余天于1996年1月2日住院。有鼻窦炎史22年,每遇受凉后鼻塞、流涕症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22岁。右前臂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8个月。查体:体温37.5~38.5℃。右前臂红肿明显,未见溃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右尺骨近端可及一约12cm×7cm×7cm大小肿块,质硬,压痛明显,最大周径35cm,肘关节屈曲受阻。右手掌尺侧皮肤感觉麻木。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378μmol/L,细胞沉降率126mm/h。X线检查:右尺骨近端虫蚀状、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长约8.0cm,骨皮质变薄,局部呈筛孔状破坏,界限不清,背内侧骨膜呈层状增生,未见骨质增生及肿瘤骨,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9.5cm×12cm,肘关节正常。27天后复查示…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型黑热病误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春 《当代医学》2010,16(9):102-10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因反复发热、消度、左侧大腿根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8℃,发热面容,巩膜轻度黄染,左腹股沟区可触及直径1-3cm淋巴结3个,压痛阳性,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肝脾区轻度叩击痛。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89~1991年收治恶性淋巴瘤15例,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12例,本病在临床治疗与预后上与何杰金氏病有所不同,现将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9人,女3人;年龄3~13岁,中位数8.5岁,6岁以上8例,占66.7%。发病地区:均为河北省人,其中邯郸地区占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6 0岁 ,左下腹部包块 1+月 ,腹痛 2天 ,以“盆腔包块”于 1999年 11月 4日入院。患者消瘦、贫血貌 ,无瘀斑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妇检 :老年性外阴 ,阴道通畅 ,宫颈肥大 ,Ⅱ度糜烂 ,触之出血 ,子宫 5月孕大 ,活动差 ,无压痛。B超示盆腔中央不规则包块 16 6cm× 15 .2cm× 10cm。血常规 :WBC 3 6 0× 10 9 L ,RBC 3 19× 10 9 L ,淋巴细胞 0 5×10 9 L ,中性粒细胞 3 10× 10 9 L。宫颈刮片仅见中等量炎细胞 ,少量细胞轻度增生。手术见 :子宫约 5月孕大 ,左后粘膜下肌壁间多个包块粘连 ,约拳头大 ,与后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复习4例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SP法行L26、CD45RO、CD79a、CD43、Kappa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4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按最新版WHO分类,1例为大B细胞性,3例为小B细胞性。免疫组化:126弥漫阳性,CD79a弥漫阳性,CK45RO灶性阳性,CD43灶性阳性,Kappa弥漫阳性。结论 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少见,其诊断应从严;预后较继发性脾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 h,于2014年4月19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 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5%,血淀粉酶水平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0/HP,白细胞3/HP。影像学检查:B超示盆腔偏右侧隐约见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7.2 cm ×6.6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欠清晰;诊断为盆腔偏右侧混合性回声区。胸部平片正常。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腹部肠腔内小液平。下腹部螺旋CT扫描见右侧结肠旁阑尾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2.5 cm,大小约2.5 cm ×7.0 cm ×6.0 cm,团块呈腊肠状,边缘欠清晰,周围少量渗出,团块一端占据部分肠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不能与团块影区分;诊断为右侧结肠旁阑尾区占位,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国  胡俊庭 《广东医学》1998,19(12):934-935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980~1996年住院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淋巴瘤病人中,以老年人多见(77.8%),临床表现X线检查,内镜表现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在手术前多数误诊,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疑似的病列应给X线,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特点加以判断,及时行剖腹探查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放射治疗效果。方法:自1980年1月至1991年11月间,用钴-60体外照射97例NHL患者。局部照射12例,扩大野照射76例,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9例。常规照射肿瘤剂量180~200cGy/次,不规则野肿瘤剂量140~180cGy/次,总剂量23~60Gy。结果: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0.0%,14.3%,0。总5年生存率46.4%。淋巴结直径≤5cm和>5cm生存率分别为62.2%(23/37),25%(11/44)(P<0.01)。治疗结束时淋巴结残留者5年生存率22.7%(10/44),全消者5年生存率64.9%(24/37),(P<0.01);野内复发占19.1%,野外复发占80.9%,死于野内、外复发者分别占15.8%和84.2%。结论:淋巴结直经>5cm或治疗结束时淋巴结残留者预后差;复发是本病的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