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癫与性发作的发病率、病因、发病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两者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 a来治疗的1 12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2例病例的发病时间、次数、脑电图情况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脑卒中患者继发癫及性发作的发病率为7.29%(82/1 125),累及皮层者发病率高。早期发作49例中36例仅发作1次,发作2次以上者9例,其中4例发生癫持续状态。迟发者33例中发作2次以上者有30例。40例行脑电图检查异常者仅12例。早期发作多为性发作,不需抗癫治疗,迟发者多为卒中后癫,需正规抗癫治疗。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目前报道,许多诊断为癫者实际上仅是性发作,大多数卒中后癫及性发作预后较好,但癫持续状态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继发癫痫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1999年4月~2002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59例,就其发病、诊断、病因及治疗做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统计脑卒中后癫痫总发病率为11.01%.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占45.76%,发作时间以卒中发生2周内为主,占71.19%.大脑皮层区病灶和脑叶病灶癫痫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急性期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7.12%.结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继发性癫痫的最常见原因,癫痫发作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很大,应积极控制癫痫发作,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术中证实的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14例术后1 d疼痛立即消失且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较术前缓解。结论 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的ITN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前3D-TOF-MRA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及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中针对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细节处理,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及环池段周围蛛网膜有助于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围手术期应控制血压平稳,防治血管痉挛,防治急性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4.
甄灼  王辉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3):287-292
外科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患者预后差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风险与年龄 的增长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患者手术的比例随之增加,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 症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总结围术期卒中、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并讨 论脑损伤的预防方法与脑保护策略,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脑卒中病例中3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1.63%,3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发病率74.29%,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发病率(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21例(80.77%),部分性发作23例(88.46%),迟发型癫痫以缺血性脑卒中7例(77.78%),以全身性发作6例(66.67%),4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癫痫全身发作比例较高(88.46%),而迟发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较高(66.67%);皮质层病灶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为14.72%,明显高于皮质下病灶发病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发作类型等密切相关,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性,利于指导治疗及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脑血运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式,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可达15.6%,且这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该研究拟分析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4月手术治疗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8.22岁,共行118侧脑血运重建术,包括51次联合血运重建术和67次间接血运重建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为6.78%,其中缺血性卒中5例,出血性卒中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铃木分期(OR: 9.814;95%CI: 1.655~58.204, P=0.012)、低脑梗死评分(OR: 0.646;95%CI: 0.440~0.948, P=0.026)及脑白质高信号(WMHs)(OR: 7.302;95%CI: 1.203~44.310, P=0.031)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高铃木分期、低脑梗死评分及WMHs特征的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风险高,需对这些患者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能引起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非心脏、非血管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条件Logistic回归做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对41例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血压下降(OR=6.458,95%CI=2.842~13.267)、脑血管病(OR=2.216,95%CI=1.427~5.367)、心房颤动(OR=5.623,95%CI=3.367~8.476)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既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术中严格维持血压稳定,减少心房颤动发作,对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超早期肌强直(EM)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并EM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无E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大病灶卒中、基底节区卒中、脑室出血分别比脑梗死、小病灶卒中、非基底节区卒中、无脑室出血更易出现EM.其原因可能与基底节神经递质及环路活动紊乱,脑休克期太短等有关.结论 脑卒中并EM者预后差,脑卒中并EM可能是判断脑卒中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青年脑卒中366例临床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年型脑卒中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1995-2009年我科治疗36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同时以同期46岁以上3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青年型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预后特点.结果 青年型脑卒中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吸烟、高血压是青年型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相比,其发病后残疾率相对较低,临床痊愈的比例较高.结论 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而吸烟、高血压是青年型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烟雾病、颅内动脉硬化是不明原因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远期愈后好于老年卒中病人.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围手术期罕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术后病死率及致残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本综述对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及发病的高峰期、炎症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概述,同时总结了围手术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医生术前对患者进行脑梗...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与癫(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痈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10%,早期癫痫发作6.04%,晚期癫痫发作3.96%。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是癫痫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痫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卒中后癫(癎)发生率为10%,早期癫(癎)发作6.04%,晚期癫(癎)发作3.96%.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卒中是癫(癎)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癎)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观察时点和所采用的便秘诊断标准不同;而国内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且研究人群通常包括既往存在便秘的患者,无法确切的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154例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以罗马Ⅱ标准评定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12周内的复发或死亡病例.发病1、4周均用NIHSS行神经功能评定,用BI和MRS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12周时再次测评BI、MRS.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进行处理;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Cox回归确定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患者4周及12周预后不良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卒中后4周累积便秘发生率为55.31%,便秘的发生风险以7天内为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半数患者在卒中后11天发生便秘.利用Cox模型对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情况及卒中后进食方式等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周时的BI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的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性越高,有排便环境改变的患者较无改变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高;与非便秘组比较,中度脑卒中便秘组患者卒中发病第4周及第12周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P<0.01;P=0.012).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者易发生便秘;卒中后便秘对部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脑卒中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变,预防便秘的发生,这可能提高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癫发生率为10%,早期癫发作6.04%,晚期癫发作3.96%。卒中后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是癫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全球重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是中国第一大致死原因和主要的致残原因,而缺血性卒中约占80%。进展性卒中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几天内出现的神经功能的恶化,临床中约1/3的患者经历卒中进展,是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进展性卒中的概念、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系统综述,旨在探讨进展性卒中科学的诊断标准、早期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各TOAST亚型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IHSS)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3 d、7 d、14 d、出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筛查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各亚型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TOAST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OAST分型情况:心源性脑栓塞(CE)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7例;小动脉卒中(SAA)143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5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65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血脂(P<0.05);与小动脉卒中(SAA)相关的危险因素仅为高血压(P<0.05)。心源性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恢复较慢,预后最差;小动脉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轻,恢复最快,预后最好;其他类型卒中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TOAST作为一种病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及危险因素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年内1436例脑卒中病人逐一分析病灶部位、治疗结果,同时加以统计。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5.15%,病灶位于前半球比后半球易发生PSD,左半球损害比右半球损害更易发生PSD,发生机制复杂,与多因素有关,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PSD发病率高,形成原因复杂,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注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卒中与癫痫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 为卒中常见并发症,是老年人首发癫痫最常见病因,发作类型多样,其发生与卒中类型、部位密切相关,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研究发现离子通道、神经递质、遗传等多个因素参与PSE的发生 发展。本文就PSE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的临床效果及危险因素,指导今后急诊取栓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吉大一院卒中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前循环闭塞且发病24 h内进行EVT的患者。主要结果是血管再通率,90 d mRS(0~2分是预后良好),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90 d死亡率。分析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经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8例(88. 3%)血管再通,s ICH 16例(11. 0%),90 d预后良好率67例(46. 2%),死亡26例(17. 9%)。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全麻、串联/多血管病变、术前NIHSS评分高、s ICH、围手术期肺内感染是影响AIS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成熟卒中中心急性前循环卒中EVT的血管再通率很高、临床疗效很好,与发达的欧美国家一致。即使成熟的卒中中心急诊介入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